整治缺斤短两就该出重拳

政务   2024-11-15 18:37   北京  






11月4日,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向社会公布了2024年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典型案例(第四批),涉及食品安全、侵权假冒、消费欺诈、销售改装电动自行车等违法行为。其中,三亚田独庄辉阳海鲜店被查出8天缺斤短两9次,该店在消费者购买海鲜过程中,员工使用无提手的筐去皮后,再将装有海鲜且有提手的筐替换称重。此举欺诈消费者的行为,被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作出处罚款50万元、停产停业3个月的行政处罚。



购物原本是件开心的事,但是,如果发现购买的商品缺斤短两,谁都会有一种被欺骗和愚弄的感觉。8天内9次缺斤短两,换筐替换称重,这家海鲜店的宰客行为可谓猖獗。这种行为不仅欺诈消费者,也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商家的信誉,从长远来看,对商家自身也是有害无益。有必要对这种缺斤短两、欺诈消费者的行为重拳出击,让作恶者得不偿失。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省曝光的这起案例并非由消费者举报发现,而是市场监管部门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对这类欺诈消费者的缺斤短两行为,市场监管部门一直高度重视,持续深化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严厉查处生产、销售、改装、使用具有作弊功能的电子计价秤等违法行为,依靠智慧监管手段,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曝光力度,让不法者“不敢违法”“不能违法”。


整治缺斤短两要出的重拳,不能仅靠执法部门的严厉打击,还需要在全链条监管上下功夫。只有坚持法治监管为基,信用监管为要,智慧监管为重,在监管的全链条上不断发力,才能进一步规范民生计量领域的市场经营秩序,最大限度地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消费权益。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整治缺斤短两要出的重拳,更需要引导商家诚信自律,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倡导电子计价秤的使用单位和个人开展诚信计量承诺、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各地也纷纷出台鼓励社会监督的举措,如江苏南京举办“手机变砝码,计量惠民生”活动,福建福州鼓励消费者提供“作弊秤”线索等。




计量有度,人心有数,“无诚信”历来是经营者的大忌,“一锤子买卖”永远做不大,也走不远。是“诚信为本”让消费者“秤”心如意进而生意兴隆,还是任由“鬼秤”欺诈消费者进而留下城市坏印象,希望商家好好算算这笔账,毕竟消费者心中自有一把“公平秤”,只有以诚相待,经营才能长远。


 

作者 | 北居

编辑 | 黄星蓉

审核 | 周山


更多好文

点击阅读


第七届进博会“首照”“首证”颁发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
怎么保障网络销售食品安全,这场会议大家这么说

2025年《中国市场监管报》开始订阅!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中国市场监管报
聚焦市场监管全领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