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长圮渡、赤坎渡、边头岭渡、宝峙渡/其他渡口——白延古墟趣闻散记(之八)

文化   社会   2024-08-29 02:10   海南  

【导言】前些时候,拙作《西山(岐山)、长圮(长岐)和西山水库的故事》在会文网发刊了,说的是西山村的故事。该文是以与西山人符之焕先生的微信访谈形式撰写,也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惟余情未了,现在咱们接着说说长圮(岐)渡、赤坎渡、边头岭渡、宝峙--盐寮渡等渡口有趣的故事吧。


长圮村村牌。(西山村周伦胜摄)


一、与西山村人符之焕先生微信访谈问答记录整理如下:



■问:你可曾记得长圮渡船夫(艄公)的名字吗?他有后人吗?是长圮村人吗?

■答:船夫最早应是长圮村人,因为长圮渡就在他们村边。我(西山村)爸爸曾经当过船夫,我爸爸之前的船夫后人叫严总刚(长圮村)。

■问:你爸爸当过船夫对你有什么影响?你可以从父亲身上学到什么?或感悟到什么?

■答:感悟非常之深。长圮渡几乎是二十四小时的轮渡服务。退潮水位低时,那些去(赶)海回来的人都自己(徒步涉水)不需要轮渡。如果涨潮时都有预约用船接送,赶海人懂潮汐时间。长圮渡也叫溪头渡口。轮渡的收益归生产队的经济收入。

■问:每回收费多少钱?

■答:每人二分钱。长圮渡是阳光、边海的人走亲访友最短的路线,也是众赶海人的必经路线。一些人也为了省钱,选退潮时趟(蹚)水过去,实在也是没有钱过渡所致。

■问:是由哪一家人当摆渡船夫?是自告奋勇,还是生产队派工?

■答:生产队派工。队上有几人做过船夫。那时候我还小,当时两位哥哥都有帮忙爸爸一下。

■问:解放前船夫情况如何?

■答:解放前船夫情况不大清楚。这个长圮溪头渡口应该有三四百年历史了。渡口的下面有一块沙滩,大退潮时会露出一块沙面,那时会有村民及小孩上去刨海贝,类似市面上的“圣子”。还有一种叫“隆葵”贝的,形状像扇形。也可在溪中用脚踩,踩到硬物时用手捞上来。

■问:长圮渡口有溪头、赤坎二个渡口,是吗?两者之间有何异同?

■答:是的,那是大园村人有田在赤坎这边,为了方便耕作而设的渡口。在长圮市与赤坎两村之间。

■问:这么说赤坎渡口是解放后才开启使用的?

■答:大约使用时间应该是解放后,大园村那里有田要生产人员过往比较多,应该是村里的船不对外经营。

■问:大园人有田在赤坎,这是人民公社的安排,俗称插花地。解放前似应没有此事是吗?

■答:这些田是民国期间村民的田,解放后归生产队,也有些是解放后开荒所得。边海那里也有田在赤坎及家屯这里的。早前船可行到白延市的。我记得之前挖的石灰石可运到家屯洋(即老公路,也叫日本仔路)。

■问:除了長岐、赤坎渡口外,还有其他渡口,是如何运营管理和收费的?

■答:真正有收费的公共性渡口是长圮与赤坎,其他地方应属村里自建的生产性渡口(不需收费),这样的渡口很多。长圮村及长圮市村都有自建的渡口,纯为村民生产方便提供,早上送人过去做工,中午收工一起回来。下午要去的都如此往返。找个会撑船的渡过去,一是挖运石灰石用船,二是溪的对面有田要耕种。

很多地方溪小都是自己搭建木桥,桥面很小,我记得小时候都不敢走过去,都由父母抱或大人抱过去。有些地方相当于独木桥,一旦遇到大洪水就冲没了,然后村民又要建起来。为了生产,耕牛是游过溪的,包括长圮溪渡口段。

看牛游过溪也很有趣。场面非常壮观,水牛过溪好一些,小黄牛过溪就要驱赶强制了。小黄牛是成群的,水牛主要是耕牛有四五只一起过去,有些水牛在溪里戏水不愿上来,都要通过人工驱逐的方式来把它们赶过溪流。


二、与妹夫老吕谈长圮、赤坎渡口(他家住大有村/渡口南岸)。



他说:长圮渡口我在去琼文中学读书时,多是因为溪水深又担心赤坎渡口没有人摆渡才花钱走长圮渡口。而赤坎渡口摆渡人是我的堂叔爹,叫吕承位,从我记事起就是他一个人在干这个活。是生产队还是大有村派的工我就不清楚了。

他回忆说:那时候,我大有村共三个队,而且冯家村也有田地在赤坎村那边,加上走亲戚等过往的人也是很多的。承位叔爹早年参加过琼崖游击队。可能干摆渡活儿辛苦吧,我六八年入伍的第二个月他就去世了。回想起来他也应该是跟生产队包产每月缴多少钱的(缴承包款的)吧。再以后从烟墩挖溪出海,就没有长圮溪了。


三、除了长圮、赤坎外,记得南坡边头岭、冠南泰家宝歭也有渡口。



宝峙--盐寮渡口旧址(视频)。(王绥芳摄制)


会文网群组友人久久见、王绥芳及身在曹营作了回应。归纳起来有以下渡口:长圮渡口,咸尾(沟)渡口(长圮村西边/长圮市与赤坎交界田畦经咸尾沟过大有坡),烟墩圩西老桥头渡口(早年是木桥经常被大水冲垮),宝峙潭过盐寮渡口,宝峙潭过沙港渡口(宝峙一带学生上琼文/鱼贩子上会文),凤会南坡边头岭渡口(竹林市通白延市要道)。


(一)边头岭渡口。它靠近边头岭村岭脚下,所以叫边头岭渡口。我曾经二次乘坐船只渡过此渡口。记得第一次是56/57年前后(刚刚上小学),我随村里大人到下田村走亲戚,每次每人收二分钱。第二次是60年代我骑单车乘坐船只经过此渡口,收费五分钱,到重兴镇探望父亲。后来此渡口同时修了简便木桥作通道,但过渡船只仍存在(为运载重货物)。此渡口与长岐溪息息相关,也有涨潮、落潮。

乡贤曹显荣兄指出,原边头岭渡口位置在:边头岭与湖坵交叉路口向东约10多米处。下是边头岭一桥。



他介绍说,在原边头岭渡口向东约50米处,是1973年大改造河道截弯取直后形成的新河道(湖峰河边头岭河段)。20多年前在此新河道上建起了“边头岭一桥”。(曹显荣摄)


在此渡口老河道,20多年前建起了“边头岭二桥”。(曹显荣摄)


(二)与王绥芳兄谈宝峙潭渡口。


宝峙潭渡口(宝峙--盐寮)风光。(王绥芳摄)


他指出,历史以来,该渡口是白延地区第一大繁忙渡口(专人运营收费)。一是为宝峙通往冠南盐寮下㟍一带的村民人员交往、物资交流提供过渡服务。二是为提供村民赶集会文、白延和中学生上琼文中学服务。三是冠南民兵从这渡口上哨所(宝峙哨所)放哨,与三家峙屯昌部队哨所遥相呼应,配合部队加強海南防卫。70年代哨所还存在。哨所由屯昌部队管理,人员则是由宝峙和盐寮下㟍选派优秀的基干民兵组成。

他说,当年的船夫是宝峙村的梁振统公。在盐寮渡口这边有两个上落点,涨潮时船停靠较远的“双堆”,收费一角钱,退潮时就停靠对面不远的红树林旁,收费五分钱。他一边做渡船工作,一边作捉鱼活儿。他在宝峙潭选取位于蓬莱、泰家两水路交汇最深处,用海石花石公、石片垒鱼窝钓鱼撒网,鱼获颇丰。

他介绍说,乡贤梁定民兄自小生长在宝峙村,他就是从宝峙潭渡口去琼文中学上学,从琼文中学考上大学,走岀社会的。说起宝峙潭渡口,他有太多的故事。


鸣谢:承蒙友人符之煥兄、周伦胜外甥、久久见、王绥芳兄、梁定民兄、妹夫老吕及身在曹营给予的大力支持!


于香港菊园23/8/2024

作者简介

张德虎:文昌中学校友,籍贯文昌市会文镇白延墟后芳园村。曾参军,是海南军区业余文艺宣传队队员,退伍后任白延公社团委干部,通什汽车站政工员,海南运输公司自治州分公司政工科干事。

87年居港,91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遥距课程修业证明书,01年获颁香港管理专业协会和岭南大学主办的企业管理高级文凭课程结业证书(大专)。历任香港交银总经理办公室高级文员,兼交银刊物《交通简讯》主责编辑,香港中银集团《中苑》、中国交行《交银》撰稿人。

09年11月(交行退休后)被聘任香港《东方日报》集团编辑部校对员。现任香港的士司机从业员总会文档主任。是香港书法协会暨香港硬笔书艺会副会长,香港文昌社团联会(香港文昌同乡会)会董。喜爱诗歌文学,喜爱音乐摄影和书法;曾在香港《紫荆》杂志、《大公报》发表诗文。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作者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只为学习交流,图片、视频汲及肖像、隐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即行删除或者协商许可使用事宜,谢谢。


邀请函

乡亲们,朋友们,侬是会文人征稿活动得到了你们的支持,踊跃投稿,内容广泛,深受读者喜欢,活动开展八年来,收到作品1800篇,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小编在此深表感谢!

今天,征稿活动一如既往开展,希望您把您心中的乡音习俗、历史故事、家乡风情、敬老爱幼事迹、创业经历、优秀学生作文、孩童校园往事等即将湮没在岁月长河中的陈年往事用文字记录下来,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13976361888@163.com



星月菩提
星月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沉淀,加上您的细心呵护和耐心盘玩,最后变得美轮美奂,让人无法自拔。这种美是需要功夫和时间的,所以文玩最忌急功近利,静下心来静静盘玩,感受着它的变化,磨练自己的性格,才能享受到其中的快乐。
更多的会文星月菩提佛珠资讯,业内行情,文玩趋势,欢迎加上以下会文佛珠大咖啡微信了解。
文昌市会文佛珠协会

本会是覆盖文昌市会文镇佛珠行业的协会,主要是由会文镇辖区内从事佛珠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企业单位、个体户、相关机构及知名人士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本会宗旨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风尚,贯彻行业相关政策,进行行业管理,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搞好行业自律,发挥行业协调职能,为推动和振兴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佛珠行业服务。

侬是会文人
侬是会文人,侬讲家乡故事。爱上会文,从阅读侬是会文人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