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固态电池领域投资与融资大盘点!车企竞相释放上车信号

科技   2024-12-06 15:38   山东  

mybattery

以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和赣锋锂电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在半固态电池领域占据了先发优势,随着车企半固态电池产品批量上车、政策层面力挺以及资本的加码,叠加技术创新的持续突破,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正在加快。

作为全球下一代电池技术竞赛的焦点之一,固态电池领域的任何风吹草动,特别是头部企业的一个小动作,往往都会在产业界及资本界引发不小的震动。

车企竞相释放上车信号 产业链应声而动





近期,国内外车企竞相公布固态电池上车时间表。

海外车企方面,本田宣布,将从2025年1月开始试生产纯电动汽车用的“全固态电池”;丰田汽车的下一代固态电池已经获得日本政府方面的认证,并将于2026年进行量产。

此前,大众、日产、现代、通用、宝马、福特、奔驰等海外车企也曾表态,2027-2030年,固态电池有望迎来量产。

国内车企方面,上汽集团宣布将从2026年开始量产能量密度为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广汽集团已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的全流程制造工艺,预计该产品将于2026年正式装车;奇瑞汽车鲲鹏固态电池的研发也已经在行动,规划2026年定向运营,2027年批量上市;长安汽车预计2027年将完成全固态电池的车辆装载验证,2030年实现量产装车。

下游需求信号催生上游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涌现。目前除了车企纷纷加码固态电池领域布局之外,来自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装备等锂电产业链的企业也在向固态电池领域延伸布局。此外,还有部分跨界公司以及固态电池领域初创公司也在发力推进固态电池产业化。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2月5日收盘,A股固态电池概念股已有165只,总市值约4.1万亿元。

仅从固态电池制造层面来看,经过多年的布局,已有不少公司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10月15日,由EVTank、海融网、电池网、伊维经济研究院、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2024年中国固态电池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显示,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辉能科技、赣锋锂业、宁德时代、太蓝新能源、比亚迪、孚能科技、国轩高科、恩力动力上榜。

另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在固态电池领域,2024年以来,统计在内的24个新投资项目中,有19个项目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561.35亿元。

除了上述新落地项目,近期多家头部企业项目进度也在加快:10月17日,卫蓝新能源高性能固态锂离子电池量产建设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投资约10.77亿元;11月18日,安瓦新能源迎来首条GWh新型固态电池产线投产,标志着该企业新型固态电池项目全面冲刺量产;11月28日,清陶固态电池西南产业基地项目启动仪式举行,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将建成四川成都首条半固态电池生产线,年产能达15GWh。

政策持续赋能 固态电池获资本青睐





产业界积极布局,政策层面也在不断释放支持固态电池产业发展信号。

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首次将固态电池列入行业重点发展对象并提出加快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2024年以来,固态电池相关政策密集发布。2024年1月,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特别提及,下一步,工信部要支持企业开展联合创新,加大车用芯片、全固态电池、高级别自动驾驶等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2024年6月,工信部制定发布《2024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开展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一代动力电池标准预研,提升动力电池性能水平。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并开始出台固态电池支持政策,助力产业加速发展。其中,凭借科研实力强大、产业基础完善、产能布局领先、政策支持力度大等竞争优势,深圳、上海、广州、常州、重庆、东莞、苏州、北京、湖州和宜宾等城市已在固态电池产业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

随着利好消息的增多,近期,固态电池板块接连拉升,固态电池相关优质标的也频获资本真金白银的支持。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已有23家固态电池制造领域相关企业获得73轮融资。具体来看,清陶能源获10轮融资,卫蓝新能源获8轮融资,欣界能源、太蓝新能源、索理德科技获7轮融资,安瓦新能源获4轮融资,华彩新能源、高能时代均获3轮融资,中科深蓝汇泽、屹锂新能源、瑞智新能源、合源锂创、赣锋锂电、恩力动力均获2轮融资,柔荷新能、中科固能、中固时代、毅华新能源、瑞固新材、融固新材、领新新能源、固研新材均获1轮融资。

从公开数据来看,固态电池领域最大单笔融资是上汽集团向清陶能源追加的27亿元投资。

其中,2024年以来,柔荷新能、太蓝新能源、安瓦新能源、索理德科技、华彩新能源、固研新材、合源锂创、瑞智新能源、屹锂新能源、瑞固新材、中科深蓝汇泽、高能时代、融固新材、中科固能、毅华新能源、欣界能源等一共获得了17轮融资。

海外方面同样也有好消息传出。2024年9月,美国固态电池技术公司24M Technologies宣布完成8,7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18亿)的H轮融资,此次融资由Nuovo+牵头,旭化成、三井、DNP集团、京瓷等跟投,公司的投后估值为1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2.31亿)。

技术研发势头强劲 全固态电池量产或提前





“固态锂电池已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但遗憾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固态电池,目前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实现商业化量产。”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徐航宇介绍,现阶段,全固态锂电池在世界范围内尚处于研发和中试阶段,第一梯队的国家主要是中、日、韩,欧美政府和多家企业则寄希望于通过固态锂电池改变现有动力和储能电池格局,竞争日趋激烈。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也提到,在固态电池方面,国外主要精力在全固态电池,发展较慢,国内则多数从半固态电池入手,产业化进度快一些,2023年我国已实现半固态电池的量产装车。全固态电池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例如离子电导率问题、固固界面问题、成本问题等等,乐观预计,量产装车可能要到2030年后。

“全固态电池由正极、固态电解质(SE)和负极组成, 在快充过程中,正极/固态电解质界面、负极/固态电解质界面,以及固态电解质内部的界面,都存在难点。”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总裁裴锋认为,固态电解质是全固态电池的核心,较高的界面阻抗以及较低的离子电导率是固态电解质面临的重要课题。

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廉玉波日前也公开表示,未来三年内,固态电池还难以实现广泛使用,“5年比较现实”。廉玉波称,固态电池的使用从成本、制造工艺、稳定性等各方面还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

当然,也有机构的预判较为乐观:研究机构EVTank在《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中预计,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或将提前至2027年,到2030年全球固态(含半固态)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在整体锂电池中的渗透率预计在10%左右。

电池网注意到,在技术创新方面,近日,宁德时代宣布,其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已扩充至超过1000人,并在2024年正式进入20Ah样品试制阶段。据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近期透露,宁德时代2027年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机会很大。

太蓝新能源无隔膜半固态电池计划于2026年进行装车验证/测试,以满足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应用需求;无隔膜全固态电池计划于2027年实现批量生产,在特殊领域开展示范性应用。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固态电池技术总工占孝云日前表示,比克当前半固态电池产品最高能量密度可达320Wh/Kg,并持续探索全固态电池路径,能量密度上探至500Wh/Kg。在市场端,比克半固态电池已在新能源汽车、两轮出行、eVTOL飞行器、防爆产品、消费数码等应用市场进行测试,市场放量在即。

在固态电池技术专利布局方面,我国已实现领跑。早在2023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就曾提到,近5年,我国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公布情况来看,经电池网粗略检索,按照申请公布日统计,截至12月5日,年内新公布的固态电池相关专利已达1007项。

例如,11月5日,华为公布了一项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新专利——《掺杂硫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引发业界广泛关注。该专利解决了金属锂负极与硫化物电解质界面的副反应问题,使得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结 语





可以看到,以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和赣锋锂电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在半固态电池领域占据了先发优势,随着车企半固态电池产品批量上车、政策层面力挺以及资本的加码,叠加技术创新的持续突破,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正在加快。

但不可否认的是,全固态电池依然充满挑战,技术瓶颈的突破充满诸多不可控的因素,大规模应用仍需时间和产业链的支撑,此前丰田和日产就曾不断推迟固态电池量产时间。全固态电池能否如期上车?我们拭目以待!


我的电池网
电池网是面向全球新能源特别是电池行业影响力大、知名度广泛的行业垂直门户网站,以电池行业与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电池消费群体等为服务对象,是电池企业品牌推广、营销宣传、国际贸易、获取资讯与数据的价值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