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辛苦种地不及零头!还不如小学生随便画的鸟,凭什么卖43万?

文摘   2024-10-15 11:34   广东  

你辛辛苦苦一年,挥汗如雨地种小麦、玉米,产出千斤粮食,卖个一元多一斤,除去各种农药化肥等成本,到头来一亩地也就赚个千把块。可是,一幅画的“鸟”,没见到它下蛋,居然就能卖43万!听起来是不是让人有点怀疑人生?辛劳一年,四百亩地的收入居然还不如一只鸟,换谁谁不窝火?

在这个“魔幻”的世界里,似乎简单的劳动已经跟不上“加工”的速度。既然这样,这么疯癫的话,不如去换个赛道。比如用1千斤小麦,堆成一幅画,这样小麦就值钱了!什么东西都要加工才能提升价值,如果加工不了就讲故事。这年头不能纯靠体力赚钱的。

农民卖小麦,艺术家卖“灵魂”,我们究竟差在哪儿了?

专家:看眼睛,这才是灵魂所在

当我们听说一幅画了一只鸟的作品竟然卖出了43万元的天价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不就一普通鸟吗?甚至有人调侃,小学生美术课上的作品还比这生动呢。这种质疑并不是毫无根据,因为单从画面来看,确实“简简单单”,几根线条勾勒出鸟的轮廓,一眼看去并没有让人感到什么特别。

然而,真正的艺术往往藏在看不见的细节里,这只鸟的“神韵”,也许就在细微之处。

提起叶永青,大家脑子里闪过的第一反应大概就是他好多幅卖出几十万元的“高价潦草鸟”。从外行角度看,这幅画更像是小学生的涂鸦,“鸟不像鸟,鸡不像鸡”,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网上的吐槽更是铺天盖地:一幅像小孩子随手瞎画似的东西,凭什么能拍卖到天价?

但当你细看这幅画时,可能真的会有些不一样的感受。眼睛部分,虽然看上去简简单单,但在某些光线下,那种黝黑发亮的质感,居然有点让人感觉像是被一只活鸟盯着看。

这只鸟最特别之处其实在于它的眼睛。这不是简单的线条勾勒,而是一种对鸟类神态的精准捕捉。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这幅作品,恰恰把鸟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正是为什么一些专家断言:“43万,值!”

无论怎么吐槽,专家们似乎总有他们独特的视角,“内行看门道”,也许人家看到的,是我们没法理解的艺术深度。

艺术与价值,不能只看表面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这画“不如小学生的作品”?其实,这并不是简单的欣赏问题,而是对“艺术价值”的认知问题。许多人对艺术的理解仍停留在“画得像不像”的阶段,认为越写实的作品越好,越简单的作品越不值钱。事实上,艺术的价值更多在于传达出的思想、情感以及艺术家背后的功力。

我们可以回想起毕加索晚期的抽象画作,他的那些作品看似像小孩子的随笔涂鸦,却是在经历了长期的绘画实践与风格转变后,达到了简单之中的极致表达。这种“看似简单”的画作,实际上是一种高度概括与精炼。

艺术这个东西,向来都充满争议。你觉得不值钱,但有人偏偏觉得它有独特的美。叶永青的这幅“鸟”,看似简单粗暴,但市场认可的价值远超我们的想象。说到底,艺术品的市场价格背后,不只是作品本身,还有着一套复杂的市场操作逻辑。买的人,愿意掏这个价,卖的人,也觉得值这钱。专家一句“看眼睛”,就是在提醒我们,艺术的价值不只是外在,还在于背后的故事与市场运作。

画一只“鸟”,换条路子或许更轻松

既然画家靠一只鸟就能卖个天价,我们农民能不能也动点脑筋?毕竟,现在的世界,什么都得讲究个“加工”。你有原料不算什么,关键是你得让它“值钱”!

或许我们可以考虑,干脆用一千斤小麦堆成一幅画,或者摆个造型,写个文案,讲个故事——“这堆小麦象征了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希望,金色麦穗是丰收与繁荣的象征……”随便编个高大上的概念,搞不好,这小麦一下子就翻了十倍!

不过说白了,这世道走向的并非简单的劳动,而是懂得如何将手中的资源进行“再加工”。艺术家的本事不在于他画了什么,而是他懂得如何把简单的东西讲出价值来。这个社会早已不是纯粹靠体力活的年代,光种田不如“种想法”。农民的未来,可能不再是埋头苦干,而是如何“抬头看路”。

艺术,最终看的不是价签

不是所有人都能画出能卖43万的鸟,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把小麦堆出艺术品的价值。43万的鸟或许难以被普通人理解,但这也正是艺术的有趣之处。有些人看到的是简单的线条和一只鸟,而另一些人却从中看到了无尽的意象与情感。真正打动人心的,往往不是那些华丽复杂的技巧,而是那些通过细腻与微妙让人久久回味的作品。

要说这43万的鸟到底值不值?这得看买它的人心里装了多少艺术梦。在艺术世界里,价值从来都是主观的。如果这只鸟的眼睛让你停驻、思考,并且从中获得了某种情感共鸣,那么它就是值得的。至于我们,是不是也得开始给自己和手里的劳动“讲讲故事”了?

财商志I
最新财商资讯,大佬头条,财经资讯,助您财商智慧提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