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一场黄土高原上的海绵蝶变

文摘   2024-12-03 14:44   甘肃  

在中国西北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一座正在经历蝶变的城市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甘肃平凉,这座历史悠久的陇东重镇,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演绎着一场关于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作为全国"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平凉用八年时间探索出一条具有黄土高原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之路,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这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比喻,更是平凉市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真实写照。根据平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赵生宝的介绍,站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平凉市制定了一套系统而富有创新性的建设方案。立足于陇东黄土高原河谷地区特点,平凉市科学划分了三个功能分区: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人居环境提升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区、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保护区。这种分区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而是基于系统性思维,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护山、固沟、治水、润城"的建设目标。每一个功能区都有其特定的生态价值和建设重点,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平凉泾河生态文化园的建设是该市海绵城市理念的生动展现。园区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设的彩色道路,这种特殊的路面设计能够快速渗透雨水,实现"小雨不湿鞋"的效果。但这只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园区的设计者们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巧妙布置了植草沟、雨水花园等设施,构建起一个完整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当雨水落下时,会经由这些设施汇集到雨水塘中,在那里,精心选植的狼尾草、蒲苇、菖蒲等水生植物担负起水质净化的重任。经过自然净化的水资源不会被白白浪费,而是用于园区的植被灌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
在社区改造方面,平凉市的做法同样值得关注。新北嘉园、世纪花园B区等项目的改造采用了"针灸式"和"互动式"的创新模式。这种改造方式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像中医治病一样,找准"穴位",精准施治。改造团队将景观绿化、配套设施与海绵设施有机融合,既保留了社区原有的生活格局,又有效解决了内涝积水等居民关心的实际问题。这种改造模式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也较小,获得了广泛好评。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平凉市在这方面的建设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全市启动实施的49个海绵型道路广场项目,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雨水处理方式。通过落实"源头减排"措施,增强雨水消纳滞蓄能力,这些曾经的积水地段逐渐转变为雨水问题的"解决地"。每一条改造后的道路都像一条会呼吸的丝带,让城市在雨天也能保持畅通。
这些努力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自2022年以来,全市已开工建设海绵城市项目213个,开工率高达94.2%,其中182个项目已经建成投用。新增的透水铺装面积达133.5万平方米,年雨水资源化利用量达到25万吨,可透水地面面积比例提升至48%。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城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从26.74%大幅提升至65%,这些数据充分证明平凉的海绵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远不止是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表面问题。"赵生宝表示,这项工程的深远意义在于其综合生态环境效益。展望未来,平凉市将在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示范模式、亮点项目打造等方面继续深入探索,为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供更多可行的建设路径。

在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上,平凉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现代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通过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这座城市正逐步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为建设宜居、韧性、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贡献着独特的经验。平凉的实践证明,即便是在自然条件相对复杂的黄土高原,只要坚持科学规划,创新思维,就能让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谱写出一曲动人的生态文明篇章。

来源:环球人物网丨监制:朱元军丨校审:牛栋 祁秋谨丨编辑:王靖乐丨法律顾问:丁艳妮 

崆峒发布
我们将在这里为您第一时间发布崆峒政务信息和民生资讯,讲好崆峒故事,传播崆峒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