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移动黄宇红:“CMRI_inside”擦亮科技创新底色

科技   2024-11-15 17:03   上海  
在上个月举行的2024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CMRI_inside”科创品牌让人眼前一亮。
在大会期间,中国移动研究院聚焦了“CMRI_inside”,围绕算力网络、AI、5G-A、6G、空天地一体、量子安全、协同创新等领域展示本年度最新创新成果,并发布以“CMRI_inside”为理念的5G新通话、数据要素流通基础设施数联网(DSSN)等科研成果的转化合作,进一步彰显“CMRI_inside”的科创影响力。
为探寻“CMRI_inside”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的机理与路径,C114日前专访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黄宇红表示,当前,中国移动正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发展定位,把科技创新作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的关键抓手,面向算力网络、人工智能、6G、大数据、能力中台、安全六大领域,实施“BASIC6”科创计划,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CMRI_Inside就是不断擦亮科技创新底色的具体体现。”



创建初衷:聚焦科技创新工作品牌化


黄宇红介绍,2023年底,中国移动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提出“3R_inside”理念,聚焦研究院内部管理提升。第一个“R”即Red——又红又专的大党建,第二个“R”即R&D——堪当重任的大研发,第三个“R”即Rule——守正创新的大监督。
2024年,为立足责任、追求卓越,落实品牌引领行动,研究院进一步拓展提出CMRI_inside科创品牌,聚焦研究院科技创新工作品牌化的对外呈现。
黄宇红进一步介绍,“CMRI”既是China 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又是China Mobile Research Innovation,充分代表着研究院作为中国移动“一体五环”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核,全力打造中国移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中央院品牌,深入落实中国移动“AI+”行动计划、“BASIC6”科创计划、“两个新型”升级计划,通过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至于“inside”,则包含三个层次:专利标准inside,强化专利和标准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助力中国通信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推动网信领域国之重器的打造,促进原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技术方案inside,推动核心解决方案的创新,引领通信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即创新不仅包括技术研发,还涉及到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的变革,从而推动整个通信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产品能力inside,强化产品能力的创新,进一步增强中国移动的市场竞争力,提升新质市场的份额,在高水平高价值创造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公司乃至整个通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成果丰硕:推动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


在“CMRI_inside”科创品牌理念的助力下,研究院产出了丰富的科研成果,覆盖从基础科学到应用技术的10余个研究领域,并在推动技术革新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先进性。
在6G系统关键技术领域方面,研究院牵头3GPP首个6G标准立项,研制了业界领先的6G通感算智融合试验装置,开发设计了全球首发的通感一体技术体系,并在6G智简无线网络、毫米波超表面基站天线原型、通用基带广角度可见光通信技术、面向6G的星上网元系统设计及验证、网络架构功能深化设计及分布式自治原型、数字孪生网络数据服务和网络建模技术、以及网络覆盖优化量子算法等研究方向均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在5G/5G-A关键技术领域方面,研究院完成了全球首个通感一体技术体系并实现规模试验,成功发射两颗天地一体低轨试验卫星,实现全球首个手机直连高轨卫星IoT-NTN实时语音实验室验证,完成业界首次5G-A本地高精度定位试点应用。另外,在时频统一全双工UDD技术增强、AI构建智能化无线接入网技术、面向无线通算融合的无线云化技术、低空立体组网建模及关键技术、无线设备国产核心CPU芯片技术、核心网智能化架构及技术、面向低空智联网核心网关键技术、内生确定性技术体系与产业推进、5G新通话技术与标准等应用技术方面也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
在算力网络关键技术领域方面,研究院构建了面向超万卡集群的新型智算技术体系,发布国内首个基于交换拓扑的GPU卡间高速互联协议OISA,发布全调度以太网(GSE)全套标准及首套商用设备。实现了多项全球第一,包括全球首台算力路由器、全球最长距离5000公里数据快递广域高吞吐技术验证、全球首个800G空芯光纤传输技术试验网等。此外在众多技术研究方面实现了创新性的跨越,如400G宽谱超长距系统关键技术、下一代OTN关键技术和标准、“芯合”平台跨架构编译和迁移技术、多GPU芯片异构混训技术、面向异构存算一体芯片的软件框架和算法验证、算力并网技术方案及平台、DPU软硬解耦技术与标准。
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方面,构建和训练了九天多模态基座大模型,推出了“弈衡”大模型评测体系。开辟技术研究的新路径,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体系化AI能力原子化与多能力闭环优化技术,验证面向体系化人工智能的NLP技术,完成了业界首台基于5G工控技术的工业移动机器人。在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方面也取得众多突破,包括DSSN2.0技术与设计及标准化、面向无源物联的复合微能源微系统、蜂窝无源物联网原型样机及无源标签样机、5G虚拟化工业控制技术及应用、量子VoLTE高清密话正式商用、量子Q波技术等。
黄宇红指出,技术研究的突破为产品创新提供了源动力,推动新产品的开发和现有产品的改进。具体包括人工智能系列产品,如多种模态多种规格的大模型、大模型生产平台、网络智能系列产品以及智慧网络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仿真平台等;系列网络产品,如国产化400G芯片、基于“破风8676”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全国产化的“灵云”5G云基站、“灵石”5G+工业现场网平台、“灵云”5G专网质量管家、“移研果核”5G专网一体机、“移研果核”I型UPF等;关键能力产品,如“中移链”Web3.0信任基础设施、“AUTO”行云自动化集成平台、“星辰视界”人像分析认证能力、“星辰视界”视频云边智能产品、“中移链”数藏宝等。
此外,研究院还形成了丰富的智库成果,覆盖政策解读、市场观察和前沿技术洞察等关键领域。这些智库成果不仅增强了研究院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地位,也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内外协同: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


黄宇红强调,中国移动研究院作为中国移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致力于应用基础研究及前沿技术领域的深耕,不仅注重“0-1”的原创技术研究,引领发展方向,而且积极与内外部合作伙伴协同将原创技术转化为产业化成果,将科技创新成果深度融入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通过内生动力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2024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期间,中国移动研究院重磅发布以“CMRI_inside”为理念的5G新通话、数据要素流通基础设施数联网(DSSN)等科研成果的转化合作。
其中,5G新通话是运营商基础通话业务的升级,在运营商现有音视频通话基础上,将通话与多媒体处理、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相结合,提供一系列通话增强服务,实现通话业务从“连接”到“服务”的进阶。自2019年以来,中国移动研究院创新引领5G新通话业务孵化,在顶层设计、产品与技术创新、标准与产业促进等方面产出丰富研发成果,形成了“4个1”研发体系,即1套产品体系、1套技术体系、1套标准体系和1套生态体系,有力推动5G新通话在全国实现6款智能应用的商用上线。为促进5G新通话产业繁荣,研究院与中移互联网公司、终端公司等省专公司紧密协同,积极开展5G新通话技术演进、产品创新、应用落地、市场推广等工作,共同推进5G新通话业务规模发展及产业生态构建。截至今年10月30日,中国移动5G新通话视频通话用户已超1.45亿,智能应用订购用户数达到2700万。
立足中国移动在数据、算力、网络等方面的资源禀赋优势,研究院于2021年业界首创提出数联网DSSN数据流通基础设施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在“CMRI_inside”科创品牌指引下,研究院依托数联网DSSN丰硕的科研成果,针对ToB、ToG市场聚焦五大场景实现初步探索与产品落地,成功打造“数据物流网”及“城市数据空间”两大“样板间”,为省专公司开辟数据要素市场新赛道,携手中国移动信息技术中心在全国多地进行数联网DSSN的落地转化,打造数据产业生态,凝聚理念共识,积极探索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模式,构建“全国一张网”。
“协同创新是研究院的产业使命。”黄宇红介绍,研究院建立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协同机制,持续开展产学研用合作。面向硬科技及软科学开展协同创新,与清华、北邮、南京大学等高校组建联合研发载体、支撑集团公司探索联合科创基金、揭榜攻关等多元化合作模式,以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强科学问题凝练;面向商业成果落地转化,与产业伙伴、中国移动参股企业等陆续建立多个企业联合实验室,围绕信息通信芯片、5G核心网、基础网络、超高频无源物联等领域开展企业级联合研发,产出“破风8676”可重构射频收发芯片等突破性成果,并初步实现产业化应用;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发挥产业带动优势,支撑集团公司打造创新联合体,担当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链长,构建“十百千万”产业共治平台,近1300家产业链企业上链,实现近20项技术突破,携手产业共同助力信息通信产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黄宇红表示,中国移动研究院将依托“CMRI_inside”品牌,与产投研力量深度合作,推动原创技术成果的应用转化,为构建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提供科技支撑,引领通信产业向高效、智能、创新的方向发展,为数字经济的构建贡献核心力量。

C114通信网
中国知名通信行业网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