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深山老僧和困境老人
他们正在面临什么的冬日困境?
“之前去过的一个寺院,师父们住在一间土坯房里,屋里的墙面已经裂开,下雨天会渗水。冬天的时候,寺里也没有取暖的设备,师父们就围坐在火盆旁烤火取暖。”
“勒师父的手指因常年劳作,有些畸形,无法伸直。我们上次去看望时,师父说她最近有些头疼,但县医院太远了,就一直拖着。”
“当我们把温暖包送到她手中时,陈奶奶激动地说:'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我一个人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人来看望我,还给我带来这么多东西。'”
寒风起,冬至到,添衣保暖防感冒。转眼又到十二月,您是否已备好过冬的棉衣?
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一群志工师兄们,不畏艰难,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只为将温暖和关怀送到这些孤独的角落。
眼下,天气愈发寒冷。我们计划为隐匿于深山之中的40家寺院,约200位清修老僧,送去暖心关怀包。
点击支持
(暖心包含围巾帽子手套米面油)
02
身虽远,但心同在
这次,给师父们送的棉被不一般
德云师父(化名)是八旬老人,他经历过解放前的艰苦岁月,目睹了改革开放的翻天巨变,如今,虽退隐山林潜修多年,内心始终充满了对党和国家的深深感恩。
每一次,一线志工进山送物资,还未抵达他安居的小庙,远远就能望见,在高高的旗杆上,有面鲜艳的国旗在迎风飘扬。
出家未敢忘忧国,老师父虽身在深山,却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同时也保持了过去那个年代的人艰苦朴素的作风。
志工师兄说,老人家几乎所有的钱都拿来修庙了,自己的生活却过得非常简单,一碗清粥配咸菜就很满足,或者采点山野菜下碗素面,就是一顿佳肴。
老师父说,他饿过肚子,更懂得粮食的可贵。他还说,现在的日子很好过,更要格外珍惜。
一次进山,我们看到老师父晒在门口的被子,上手摸了摸,已经因为年久,棉花结块,变得硬邦邦的,一点都不暖和。
考虑到山里的秋冬湿冷,老师父年老体衰,下一次进山时,志工师兄们便背上了新采购的棉被,跋山涉水,送到了师父的身边。
老师父听完后,用手摩挲着柔软的新棉被,高兴地连连说道:“这被子太暖和了!感谢你们的用心!感谢大家的爱心!”
那一刻,我们深切体会到:棉花很“轻”,但爱心人士和志工们的心意却“沉甸甸”,温暖的不仅是老师父的身体,更是我们每个人的心。
点击支持
(暖心包含围巾帽子手套米面油)
03
“你们的心意,更温暖!
山上还有比我们更需要帮助的人。”
深山中的师父们总是这样说,纵使他们自己的物资匮乏,生活条件艰苦,但仍记挂着更需要帮助的人。
这次送暖,一线志工特意为师父们准备了、保暖御寒的棉被,以及方便贮存的干菜、大枣等食材。志工伙伴反馈,眼下秋冬季节,这些物资对住山修行的师父们来说,非常实用,师父们非常欢喜!
在最近一次的走访中,一位志工师兄在负重爬山时扭伤了韧带,行走时疼痛难忍。
“山路太难走了,对一线送物资的志工们而言,扭伤脚踝,肌肉拉伤或韧带受损是家常便饭。”
师父们得知情况后非常心疼,于是,听闻志工们进山了,有的师父就赶紧背着背篓来接应,下到半山腰接到大家后,帮着一起背东西。
下山来接志工的师父
为了感谢志工,有的师父没有什么好东西回馈,于是,经常去很远的大山深处,背些清冽甘甜的山泉水,自己舍不得喝,专门等到志工们来了,给大家煮茶喝。
还有的老师父会在山里捡些山核桃,晒干,去皮,一点一点积攒,要积攒很久,等志工们去了,就拿出半麻袋的核桃。
老人家都七八十岁了,这么多山核桃,不知道他们花费了多少心血……
每次送完物资,师父们都很心疼大家,亲切地照顾大家坐下休息,并且劝导说:“不要着急走,我给你们做顿饭,吃饱了再下山。”
听着这些话语,志工的内心也充满了温暖与满足。原来,给予与接受,都能带来如此深刻的情感体验。
点击支持
(暖心包含围巾帽子手套米面油)
04
每次用心的走访
都是一次长久的陪伴
深山寺院里的师父们、独居困境中的老人们,他们年岁已高、行动不便,有的甚至疾病缠身,没有经济来源,过冬的物资也尚未准备齐全。
他们,也在牵动着我们的心……
为了让师父和独居困境中的老人们能够温暖过冬,我们精心的筹备这些过冬物资。
每一份礼包都满载着温情与敬意,内含生活必需的大米、面粉、食用油,以及抵御寒风侵袭的帽子、围巾与手套,旨在为他们带去一份实实在在的温暖与关怀,让这个冬日因爱而不寒。
点击支持
(暖心包含围巾帽子手套米面油)
每当想到师父们和老人们收到时的喜悦,披上围巾、戴上手套和帽子时,那份由内而外的温暖将驱散冬日的严寒,我们所有的疲惫与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我们希望,这份温暖能够传递给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修行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与从容。
我们也希望,这份坚持,能让“衣亦未装绵”和“半夜风翻屋”不再成为他们的困境,能让这些深山中的师父和孤寡老人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季。
冬至前夕,让我们都成为彼此的守护者,用爱与关怀点亮彼此的生活。让我们共同构建一个温暖、和谐、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