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三下乡|“聆听乡音,枫桥调解”法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综述

学术   2024-08-26 20:57   黑龙江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新媒体中心出品






为丰富实践育人形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在实现“三全育人”方面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有效推进基层治理宝贵“枫桥经验”进校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具有实干素养的新时代法治人才,助力基层法治建设,714-18日,黑龙江大学法学院“聆听乡音,枫桥调解”乡村振兴促进团队赴大庆市肇源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三下乡活动以“聆听乡音,枫桥调解”为主题,聚焦“乡村振兴+志愿普法”新路径,以基层调解为切入点,实地调研调解中心、人物访谈、切实观摩调解工作、探访基层调解机构、乡村特色治理参观调研、村民调查等七个方面开展实践活动,组建了由专业教师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共计15人的实践团队,深入肇源县人民调解中心、东风屯法治小院、和平村探索肇源新“枫”景,为基层法治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民族复兴聚众智,传承精神续血脉

在肇源县博物馆 ,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董捷带领实践团队成员们一起深入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肇源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学习肇源县的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感悟抗联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从“王氏水牛”到“英雄肇源”,不变的是当地人民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砥砺前行、敢于抗争,一代代传承的革命精神;是锐意进取、敢于担当,一辈辈庚续的奋斗初心;是勇于革新、敢于胜利,一程程发展的历史命脉。全体团队成员在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法治调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调解为民促共识,以和为贵暖人心

715日,全体实践团队成员赴肇源县人民调解中心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体会对调解中心如何运用“枫桥经验”并深入了解了肇源县人民调解中心在实践中形成的“4321”、“3210”等具有党委领导、部门联动、集成效能特色的新型工作格局,充分学习其深层次的调解模式与宝贵实践经验。随后,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董捷与肇源县人民调解中心刘诏轩主任共同主持了“基层人民调解枫桥经验调研座谈会”,双方就肇源县人民调解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宝贵经验以及如何将其延伸应用至校园,促进同学们全面健康发展这一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刻探讨。本次座谈会的圆满成功帮助实践团队成员深化了对基层“枫桥经验”实践的认识,也为促进基层发展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注入了青春力量。




调解笔端绘法治,基层沃土育新篇

在调解中心,实践团队进一步与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方面访谈,深入了解调解中心在基层实践中形成的良好工作模式和实际的工作成效,对“枫桥经验入校园”等话题进行热烈探讨,学习基层案件的类型和特点与调解人员在日常的调解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寻求推进“枫桥经验”工作的独到见解与建议。在交流过程中,全体团队成员深入贯彻“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的理念,将基层调解宝贵的实践经验与校园调解背景相结合,真正做到从书本走向实践,让枫桥不呆板,让法治展新颜。


法治实践润心田,携手共筑和谐梦

在肇源县人民调解中心,全体实践团队成员以“学习枫桥、实践枫桥”理念为核心,实地观摩了劳动争议纠纷调解会并对于调解会双方当事人进行采访,身临其境地学习“肇调源解”纠纷解决平台的调解流程,理解调解工作背后的工作模式与其“以和为贵”的基本工作理念,以学促行,从校园走向基层,做到“知行合一”。在不断结合理论与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进一步深化了对于基层调解工作的认识,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为未来创新开展法治实践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法治小院化纠纷,调解润心促安宁

青山绿水间,青春正当时。实践团队成员前往东风屯法治小院进行实地考察,充分学习法治小院“1+6”特色法治服务模式,深入探讨法治小院在基层开展调解工作中获得的宝贵实践经验,全面了解“肇调源解”品牌的成功经验与发展路径,实地观摩法治小院在当地开展的调解工作,培养“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深厚情怀,总结其在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中的成功做法,进一步为基层校园纠纷调解提供法治保障和调解智慧,为基层调解工作注入青春活力和创新思维。


深入基层促法治,乡村振兴展宏图

7月16日,全体实践团队成员前往和平村与村书记进行座谈研讨,会上就基层调解工作的开展情况、村民对于法律的普遍认知、调解方式在基层的普及程度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进一步了解和平村在基层调解方面的经验路径和发展图景,学习其在日常基层调解工作中积累的宝贵实践经验与特色调解模式。本次座谈会的圆满成功让实践团队成员意识到基层调解对于乡村振兴的关键作用,也为未来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基层调解工作,提升基层群众法律意识和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倾听民声绘蓝图,乡村振兴正当时

法以民为本,情系乡村兴。团队成员深入基层,向和平村村民采访其对于调解的看法,身临其境地了解基层调解案件的数量、类型,如何预防基层矛盾发生、怎样推广并让村民认可“法治小院”与法庭的调解、调解不成功的后续措施等问题,寻求并探索将宝贵基层调解经验应用至校园调解的特殊路径,进一步助力基层法治建设。同时,实践团队成员依托学院专业优势在村支部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热心解答村民问题,进一步协助提升村民的法律素养与维权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专业实践能力。




励学精进,严于笃行。法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以基层调解为主线,探索“枫桥经验”微景观,扩展“枫桥实践”新舞台,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专家研讨、人物访谈等方式,找准小切口,展开大纵深,深刻领略了肇源“枫”景,并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素养,为当地村民提供法律咨询,解答群众法律问题33人次,团队成员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560余小时,充分坚持和发展了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基层法治建设注入了青春力量。

本次实践活动坚持“校内+校外”的良好联动模式,不仅是“实践育人”新路线的生动实践,更是青年学子从书本走向实践,在服务社会中实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重要行动。未来,法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将继续坚持“以学促行,知行合一”的实践理念,充分发挥“基层法治建设主力军”意识,将自身专业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促进理论知识和基层实践的互相融合,推动校园调解模式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携手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END


图文 | 法学院

排版 | 袁嘉一

责编 | 文浩然

审核 | 董捷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新闻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