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深国交初见,成了最佳学习搭档。
来到英国后,金融成了我们共同的求职方向,
经过努力与坚持,我们终于一同上岸!
Asher & Jason (化名)
高中|深国交
本科|LSE伦敦政经、Cambridge剑桥大学
专业|经济
Offer | Point72 Academy伦敦 Long/Short Equity 2025暑期实习、摩根大通上海投行部2024暑期实习
滑动查看Asher、Jason的offer >>
我们的初次相识...
Our Story
6年前,我们在深国交初次认识了彼此。在那段时光里,我们一起打篮球、上课、读经济学书籍,并一起申请大学。从高二开始,大家就对Jason在经济学上的天赋啧啧称奇——当时大家都称他为“教授”。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很巧的是,我们在高中都对经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以后我们一直是一起学习经济好搭子。我们一开始都是想读博,当教授,做学术,让经济伴我们一生。所以我们经常一起聊经济书,大学申请季的时候互相拷打PS,做模拟面试,一切蒸蒸日上。
非典型金融男的我适合金融吗?
Asher‘s Story
进入LSE(伦敦政经)学习经济之前,我对自己未来的想象从来没有触及过金融。实际上,对阅读经济学的执着贯穿了我的高中生涯,以至于阅读经济学常常是我的课余消遣。实话说,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的内心是一个nerd,我有时候会在明白或者证明了一个复杂的模型之后不自觉地“yes!”一声,好像自己对经济的理解又进了一步。
不得不说,LSE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是一个极度重视求职的环境。想起来我刚刚进LSE的时候,跟人说我想做research,大多数人的反应是“啊?”,眼神空洞地盯着我两秒钟,期待我为这个大逆不道的选择作一个合理的解释。我还清楚记得大一入学之前,我的LSE同学大多都准备好了简历,我还不知道IBD和spring week是什么,并且一度无法接受自己刚刚结束大学申请的水深火热就要面对找工作的压力。但这些压力几乎在推着我开始思考申请金融的可能性。
我恐怕不太符合一个金融男的画像。成功拿到offer的学长学姐总说自己在面试的时候跟面试官谈天说地,从调酒聊到滑雪,获得了面试官的青睐;最后得出结论“Just be yourself and you’ll be liked!”。我一度认为这是一个昏谏,我认为那是因为人家的真实的自己就适合金融。而我不喜欢香水手表,对滑雪调酒高尔夫就更没兴趣,甚至喝不了酒精。作为一个INFJ,我虽然不算木纳,但跟陌生的bankers聊天也绝不是一种享受。市场?看这玩意跟我有啥关系?所以我经常会有疑问:那我这样的人,还适合金融吗?
这个问题直到现在我也还没答案,但是我可以确定的是,探索是唯一解答的方法。随着越来越多的networking,我发现这个行业并非小红书上刻画的那样只有一种性格,我猜当一个行业的平均薪酬是其他行业的几倍的时候,的确可以吸引到千奇百怪的人。我碰到过学统计的phd, 曾经在tiktok做公关的,曾经做sociological research的人。我的意思是,试试金融应该错不到哪去,说不定喜欢呢?
全聚德?但我不信这个邪
Asher‘s Story
我求职态度上真正的转折和Jason一样,发生在spring week全聚德之后。我想:不是哥们,我就是想去看看咋回事都不让我去?我的态度是压根不信邪,所以就选择加入了OSG,打磨简历,学习technicals和behaviorals。但是申请什么呢?既然所有人都去投行,那我也去试试吧!回头看,我认为这大概不是一个适合我的选择。作为一个相当懒散的人,我没有IBD需要的能力,大概也没有对它的热情。我面试拿的不少,但所有第一轮都石沉大海。唯一一个终面来自JPM Private Bank。在面试的最后,其中一个MD面试官对我说了一句让我脊背发寒的话:“实话说,我认为你不适合PB(private bank)”。可能是看出了我略显僵硬的微笑,MD面试官连忙安慰我说这只是他的个人看法,不一定准确。我是幸运的,最后这哥们还是给了我offer,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过大概是勉强压线吧。
在求职中,失败才是常态。Jason的想法我是很同意的,我也认为求职是一个锻炼心态的过程。经历越来越多面试的我,对自己的心态趋于平稳——错了就错了呗,拒就拒了呗,我优不优秀凭啥这个只认识我30分钟的面试官就说了算?这个心态对我是有帮助的,帮助我停止在失利的时候过度自我贬低。在那之后我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就差一点点”的时刻,这个心态都帮我更好的提升我自己下次的面试表现。
这个过程里朋友的帮助也很重要啦,我和Jason一直都在互相支持,分享故事,在收到拒信的时候一起咒骂某个面试官,或者有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确实可以听听朋友的惨事来调节一下心情(误)。我个人也喜欢通过看看书和打打球来排解一下焦虑。OSG的Winnie在这个过程中也给了我很多支持,有时候是心理上的鼓励,有时候也会帮我分析我的优劣势,帮我撑过了一些苦涩的时刻。OSG对我的帮助是全方位的,从简历优化到面试技巧,每一步都细致入微。他们不仅帮我找到了自己的优劣势,还在关键时刻给了我巨大的心理支持,使我在求职过程中更加自信。
我不认为我是一个刻苦的人,所以我知道如果我不喜欢某件事情,我是不可能成功的。兴趣是我唯一的驱动力,而找到我的兴趣并不容易。在准备JPM PB的时候,我发现我对股市有点兴趣。我发现我居然能忍受花费整个下午,坐下来,研究某个从没听说过的股票。我觉得这很有意思,并且发现这是我喜欢的独立,安静的工作。我想,或许我该试试。从那以后开始慢慢了解public market investing。可以说这是一个不成熟的小火花,但随着自己的阅读和OSG的指导,我慢慢知道了一些皮毛,最后很幸运通过了Point72面试。我没啥资格给什么建议,但是我可以引用在JPM实习的时候一个MD说的话“你们这个年纪就是应该多尝试,这里当然是个很好的地方,但是最重要的找到你们的热爱,如果你们找到更喜欢的,那请你们去大胆探索”。
所以,我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
这会成为你最大的竞争优势。
来到剑桥后,我改变了最初的梦想
Jason‘s Story
我和Asher一样,高中都在深国交度过了四年快乐(且跟现在比毫无压力的)时光。现在的我在剑桥读纯经,开学大三。剑桥跟我在国内待的地方截然不同。剑桥小而安静,真的非常漂亮,绿树成荫,整个城市很古老,一看就是为学术人量身打造的地方。虽然这里没什么玩的,但天气好的时候去market square逛逛或者去西剑桥走走倒也挺舒服。而且如果你是个很有仪式感的人,可以多吃吃formal(就是每个学院都有的,需要穿正装和学袍吃一顿两个小时的three course meal)。
来剑桥后我对读博和做学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渐渐的我的想法发生了一些改变。我仍然非常热爱经济这个学科,但我认为学术这条路并不太适合我,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做学术需要非常强大的耐心,万万不能追求快速的反馈。科研成果的质量不是两天半个月能反映的,他可能需要一年,十年,甚至一两代。科研成果的检验太需要时间,而我恰恰是一个希望获得快速反馈的人。我想要比较快的知道我干的好不好,如果不好怎么改(换句话说就是没那么能沉住气哈哈哈)。
第二点是学术经常没有答案。读博和之后的科研需要在一个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领域创下一番理论,所以没有人知道你做的是对的还是错的,或者有没有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甚至连你的导师也未必清楚。我个人还是比较希望能获得一个对与错的答案,就算不是绝对的也可以是相对的肯定与否。思前想后,我还是暂定去求职。因为跟我感兴趣的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当然肯定有一些薪酬的因素咳咳),金融成了我的主要求职方向。跟Asher也聊了聊,我俩的想法差不多,于是便一拍即合,都变成了finance bro。
2024,我却迎来了“拒信雨”
Jason‘s Story
求职一开始我完全两手抓瞎,并且对求职的难度和应该做的准备完全没概念,因此喜提spring week全聚德。之后某一天我刷到了一个高中同学上岸Barclays spring的朋友圈,里面提到了OSG,我就问了问。联系上Winnie并聊过之后,我认为OSG的服务比较成体系也比较可靠,就选择加入了OSG。
Onboard OSG后便即刻开始了2024 summer申请季。拒信雨下起来的时候,应该是我人生到目前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失败”。数不清的时间打磨简历和behavioural故事,录了不知道多少次hirevue,最后还是会收到以“thank you for your application”开头的邮件。拿到的屈指可数的真人面试,也无一例外第一轮爽拒。难过和焦虑是经常性发生的情绪,但不得不说,我必须得感谢这段经历,因为它磨平了我的心性。渐渐的,我没有之前绷的那么紧,心态放平了许多。该干什么干什么,为下一个机会做好准备。加入OSG后,我的求职准备变得更加有条理。他们提供的模拟面试和专业反馈,让我能够迅速发现并改进自己的不足。同时,OSG团队在我遇到挫折时总是给予鼓励,这让我在求职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
终于,JPM上海IBD的面邀邮件在11月中的时候如久旱逢甘雨般到来。跟OSG的导师模拟了几场之后也是很幸运的顺利通过第一轮和后续的终面,拿到了offer。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拿到的唯一一个终面(加上后面投的申请),所以成功率100%嗯嗯嗯对对对好好好。
如果让我来给些建议的话,首先我想说我完全不是什么面试很厉害的人。跟很多同学(比如Asher)比,我的表达能力不算强。我觉得对我来说最关键的一点是心态的转变,说好听点就是情绪稳定,说不好听点就是没有那么care了。不能说不care吧,应该说没有那么患得患失,不会像之前那样,hirevue/面试口误了一个词就觉得天塌了地陷了。当我整个人的状态放松了,说话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会变得更加自然和自信,整个表达的节奏一下就好了起来。我相信在面试官眼里,我跟之前比也会是另一种形象。所以,建议就是尽量把心态放平,把能准备的好好准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知道这很难,焦虑是肯定的,但我相信朋友们都可以的!
第二个建议就是,如果碰到很严肃的面试官(一般是MD),不要慌。首先我认为终面的几个面试官很有可能是有角色扮演的。我当时终面三场面试的风格和问题都截然不同,所以很有可能你的面试官只是在扮演他/她的角色,看看你在不同的环境下如何表现。其次,就算是没有角色扮演这回事,压力考试也经常是面试中的一部分。说白了面试官就是故意的,看看你能否临危不惧,方便测试一下你能不能适应金融行业的高压工作。
最后,我们共同祝大家拿到满意的offer!
说实话找工作是真的很难(越来越卷&市场一言难尽),但坚持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