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黄河,实验师生再下两“城”!

教育   2025-01-15 21:01   山东  

山东省实验中学古文字学社

“沿着黄河走古城活动”


本学期

山东省实验中学古文字学社

继续开展“沿着黄河走古城活动”



第一阶段

济阳区邝冢遗址

2024年11月24日,古文字学社社员在指导教师李鸿杰、马婷婷带领下,前往黄河北岸的济阳区邝冢遗址附近,探寻汉代蓍县遗迹。

邝冢为济阳七十二冢之一,在邝冢边,同学们结合前期搜集的历史资料与民间传说,深入历史情境,对邝冢与蓍县的关系进行了合理推测。在邝冢北的大邿城村,同学们围绕“‘蓍城’与‘邿国’关系”展开田野调查,通过对九十岁以上老人、七十岁左右老人及四十岁左右中年人的采访,同学们获取了邿国传说的不同口述版本,并与县志记载进行了比对。

通过此次活动,古文字学社的同学们对黄河沿线古城的历史变迁、传说生成有了更深刻的思考,积累了丰富的沿黄古城民间口述资料。



第二阶段

西汉祝阿城遗址

与齐晋“鞌之战”遗址


2025年1月12日,李鸿杰老师、马婷婷老师带领古文字学社前往济南市槐荫区玉清湖街道古城村,对西汉祝阿城遗址和春秋时齐晋“鞌之战”的重要战场遗址靡笄山进行了实地探访。

这座位于济南市区西郊的古城村,遗迹早已漫灭难寻。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同学们找到了被当地人认为是古城墙的残基,并围绕古城历史及传说对当地村民进行了随机采访。

同学们登上古城村东北方的靡笄山,西南望古城村,东北望向华不注山,对那场闻名于世的鞌之战展开了丰富的历史想象。李鸿杰老师从封泥文字角度,对“历城”“歷城”“磿城”“靡笄”“劘笄”“磨笄”进行了辨析讲解,从古文字角度定位了历史地理的点位。

同学们在历史的现场情境中,学习古代文字、阅读古代文献、踏勘遗址实地,拓宽了多个学科的基础学术视野,也明晰了“沿着黄河走古城”第二阶段活动的研学思路。


自2023年省实验中学开启“沿着黄河走古城”活动以来,古文字学社已走遍黄河山东段两岸近旁的8座西汉时期古城址,本活动曾获省教科院黄河文化育人优秀案例、济南市立德树人优秀成果,并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新闻》等媒体报道。

“沿着黄河走古城”活动也促进了师生共同学习,指导老师李鸿杰在《济南时报》开辟了“丸泥志”专栏,社员郑宇原同学的活动作品在省教科院征文比赛中获奖,李美翙、汪子淳等同学的作品发表在《济南时报》《新黄河》。该活动为中学生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路径样本,有效促进了中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开展田野调查、拓宽历史研究视野。



来源 | 学生发展部 古文字社

初审 | 马婷婷

编辑 | 王安紫钰

复审 | 胡锋

校对 | 高婕

终审 | 于莉

核发 | 于莉   

山东省实验中学
传递实验的声音,展现实验的形象,共促实验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