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4年度宝钢教育奖评审结果揭晓
这是全国最具知名度的教育奖项之一
毕业于山东省实验中学
现为山东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2021级本科生 李雅轩
荣获“宝钢优秀学生奖”
李雅轩,毕业于山东省实验中学,现为山东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21级本科生;曾任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社长、第六期成仿吾英才班团支书;曾获2023年山东大学本科生校长奖(综合)、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山东省优秀学生、山东省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等荣誉;连续三年成绩位列年级第一名,连续三年获得学业奖一等、国家奖学金等荣誉;主持胃癌相关的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优秀结题;热心公益,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516小时;曾作为年龄最小的本科生获得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首届“最美医学生”称号。
1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从“学术小白”到沉稳的“科研人”,这是李雅轩给自己的评价。“只要你做实验,就意味着会经历失败,成功的概率还是极少数的,做实验并不都是一帆风顺。”准确的实验数据背后是无数夜以继日的努力。“我们需要对线上数据集进行比对,没有合适的样本,就需要翻查相关领域的所有论文、数据集,然后一条条去寻找。”枯燥的查找过程也曾让她想过放弃,但导师的一句话让李雅轩重新思考学医的意义。“我们在科研上所取得的很小成果,也有可能拯救很多人的生命。”这句话为迷茫中的她指明了方向,让她抚平浮躁的心绪,潜心钻研学术。
在她的科研路上,除了老师这样的“引路人”,还有温暖有爱的学长学姐。“我的师兄师姐都非常好,他们耐心地教我如何操作实验,对我进行技术指导,我真的很感谢他们。”拥有直面困难的勇气、不惧困难的钝感力和向上生长的生命力,李雅轩始终牢记医者使命,书写山大人的故事。
2
脚踏实地,为学日益
得益于山东大学完善的转专业政策,李雅轩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公共卫生学院的预防医学专业转入临床医学专业。转专业对她而言,既是一次身份的转变,也是一次新的挑战,更是一个实现自己梦想的契机。为了尽快适应新专业的学习节奏,李雅轩合理规划时间,加倍努力,脚踏实地学好专业知识。医学知识浩如烟海、晦涩难懂,且在实践检验中不断更新发展,掌握这些知识并学以致用,对于转专业的她来说并非易事。同时,她要在完成本学期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补修上一学期的课程,为此,她积极进行自我调节,转变学习思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她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抓住每一个细碎的时间学习,并分享了自己提高效率的方法:初学时把书读薄,抓重点;复习时把书读厚,对知识点的细节进行挖掘和填充。考前复习时,她把每一分每一秒利用到极致,甚至吃饭、赶往教室的间隙也利用起来。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李雅轩连续三年位列年级第一名,累计74门课程评分达A,累计40门课程获得A+,连续三年获得学业奖一等,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3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救死扶伤是李雅轩身着白大褂的使命,热心公益则是她身穿红马甲的赤诚。志愿始于心,奉献在于行。不管是夏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总有她身穿红马甲忙碌于展台,或穿行在人潮中的身影。从刚入学时参加公益活动,到组织策划公益活动,再到宣传推广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她的一种生活方式。刚入学时,她参与了一次关爱流浪动物活动,她意识到自己微薄的力量也可以散发光与热,更加坚定了自己继续从事志愿服务的信念。
作为一名公益活动组织者,她把唐仲英爱心社的宗旨“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牢记心中,带领着1000余名本科社员,2364名爱心志愿者,平均每年开展300余次大型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516小时,曾作为年龄最小的本科生获得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首届“最美医学生”称号,获得第五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大赛暨第二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银奖、山东省大学生公益创新大赛三等奖、山东大学第五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一名等志愿奖项。
作为一名公益活动宣传者,李雅轩作为学校代表参与ECNU华东地区教育公益论坛等活动,与全国志愿服务组织的骨干交流学习,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贡献山大方案,让公益精神薪火相传。
4
全面发展,追求卓越
“医”心向党,踔厉奋进。通过层层选拔,李雅轩成为山东大学第六期成仿吾英才班的成员,并竞选为团支书。她不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还担任队长,利用假期时间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让“青马之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以体健美,以美润心。她担任山东大学大学生艺术团礼仪队成员、“山大杯”乒乓球赛院队领队,获评体育素养类特长奖二等、美育素养类特长奖一等;登上学院元旦晚会的舞台,一首《漠河舞厅》在视频平台观看量破万;代表山东大学参与拍摄由北大及其他九所高校联合发起的“聆听心声,为听障人士助力”手语版《一起向未来》冬奥会宣传片、齐鲁医学院形象宣传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