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前哨聚焦:这里有支国防教育“红色娘子军”

政务   2025-01-09 07:32   山东  

这里有支国防教育“红色娘子军”

——威海市依托优秀讲解员队伍编建“红色女子民兵连”纪事

渤海湾畔,碧波万顷。“警醒之岛”刘公岛上,雄伟的邓世昌雕塑远眺惊涛,诉说着民族英雄身死难救国的不甘和绝不能让历史重演的警示忠言……雕塑下方,一群小学生围在3名身着作训服的讲解员周围,静静聆听着一个多世纪前发生在这里的屈辱历史。

“甲午之败,国殇之痛,1894年夏日黄海的一声炮响,击碎了古老大国的‘四千年大梦’。方寸之地,寰宇乾坤,不足4平方公里的刘公岛,见证了中华民族百余年‘梦碎、梦醒’‘筑梦、圆梦’坎坷而壮伟的历程……”沐浴着初冬的朝阳,女民兵岳晓艳铿锵坚毅的讲述,让孩子们心中那一抹“中国红”被再次点燃、不断升腾。

山东威海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自古是兵家要地。彼时,甲午古战场、天福山起义、马石山突围战……一个个穿越历史时空的烽火符号,让这座海滨城市与国防安全紧密相连;如今,迎着新时代的豪迈长风,这里活跃着一支国防教育“红娘子军”——“威海红色女子民兵连”,以特有的方式讲述着这座海滨小城的前世今生,启迪后人以史鉴今、逐光而行,让千里海疆涌动的爱国热潮持续激荡翻涌。

从“工作装”到“橄榄绿”

——扛牢兴武育人的使命担当

“我是中国民兵,我宣誓……”

时间线拉回到2023年3月7日,在红色革命热土天福山脚下,“威海红色女子民兵连”成立大会庄严举行。桑松翠柏间,面向高高耸立的天福山起义纪念塔,40名女民兵高喊誓言、光荣入队,女子民兵正式走入姓军育民、一肩双责的红色“战”位。

“1937年12月24日,在中共胶东特委的领导下,威海儿女发动天福山起义,创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打响了胶东抗日战争的第一枪,使胶东抗日救国的烽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此后,第三军的力量日益壮大,最终发展成为解放军的4个军……”成立大会后,在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刚入队的女子民兵赵萍萍为前来开展役前教育的威海市文登区预定新兵讲述威海红色历史。

“组建这支由各类教育场馆‘金牌讲解员’组成的民兵连,出于威海市军地联合打造过硬国防教育队伍、共育共建特色后备力量的初衷与考量。”威海军分区领导介绍。

去年年初,军地联合召开的威海市民兵整组动员部署会上,“武常委”姚玉辉的一席话引得一致赞同:“我们有138处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串联起的千里海疆爱国教育展示带,活跃在传播革命火种一线的讲解员队伍,在培塑全民国防观念、发挥兴武育人作用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把她们编入民兵组织,使红色基因与守海固防的使命任务深度融合,对于提升军民同守海防、共卫海疆的国防意识意义重大。”军地双方一拍即合,经深入研商,很快便付之行动。

“红装”换“武装”,多的不仅仅是迷彩的颜色,更多了一份责任。进入“战”位后,女子民兵连利用民兵整组、宣讲辅导、轮训培训等时机,采取在场馆讲解、下基层宣讲、分区域互动、借网络推广等方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宣讲活动,营造了红色主打、全面立体、影响广泛的宣传教育格局。

组建以来,该连在各自工作场馆累计接待参观者21万余人,圆满完成重要讲解任务近百场,深入乡村、社区、学校、党政机关等义务开展红色宣讲活动70余次,覆盖5.2万余人。新征程上,她们以承载厚重历史、充满军旅“战味”的宣讲方式,成为党声军声的“播火者”、时代强音的“传声筒”,更成为威海军民心中一张闪亮的“红色名片”。

从“讲解员”到“战斗员”

——锤炼向战为战的打赢本领

“卧倒!卧姿装子弹……”

7月的海滨,热浪袭人。威海市民兵训练基地的训练场上,“红色女子民兵连”连长张琳菁正带领女子民兵进行自动步枪射击预习训练,标准的动作、飒爽的英姿,赢得共同参训的男民兵阵阵喝彩。

“我们不只是讲解员,更是战斗员。戎装只是外在的‘兵’气,穿上军装就要有军人的‘里子’,更需锤炼内在的‘兵’味,必须把打仗的本领练硬练实。”张琳菁介绍。

加入民兵组织,改变的是身份,强化的是使命。“红色女子民兵连”作为新兴民兵力量,始终树牢“姓军为战”思想,牢记民兵身份属性和练兵备战责任,紧紧围绕担负的使命任务,积极主动参与,倾力精武强能,努力提升军事素质。组建以来,每年均以全员参训的形式完成近10个训练日的集中训练任务,成为威海市参训人员最全、训练时长最长、参训课目最多的普通民兵分队,尽展“红色娘子军”的巾帼风采。

“携光芒、握长风,你用丹心酬壮志,你用生命写忠诚……”训练间隙,来自荣成市郭永怀纪念馆的女子民兵王瑾用自编快板为参训民兵讲述共和国功臣郭永怀的先进事迹。

“入队后,我已经取得了2个证书,新学了快板、戏曲2项技能。身为女子民兵,讲好红色故事就是我们的战斗武器,每学会一项技能,就是为战斗力建设增添一分力量。”刚入队不久的王瑾激动地说道。去年6月,她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报名学习快板、戏曲等技能,闲暇时间还为其他队员传授窍门。如今,群口快板、主题京剧成了她和队员们的“招牌节目”,很多群众慕名前来“打卡”。

在该连,很多女民兵都像王瑾一样,具备自制宣讲动画、创作剪纸作品、编辑红色微视频等多种技能,人人都是“多面能手”。她们不断拓展开展宣教活动的方法技能,努力为厚重的红色宣讲内容增添‘战’量、充盈‘军’味,用专业与坚守讲述着胶东抗战历史的厚重底蕴和威海军民炽热的家国情怀,让无数参观者通过她们的讲述走近历史,感悟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组建以来,先后有11人次取得各项技能资质16项次,创新时光演说会、主题舞台剧、快板展演、微视频推介等8种宣教形式,开展鼓舞民兵参与备战打仗、鼓励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发动社会群众支持国防建设等国防主题宣讲活动20余次、覆盖近万人,有效激发了全民崇军尚武热情。

从“金话筒”到“排头兵”

——展现全面过硬的作风形象

“乳山是党领导下的胶东军区的大后方,也是八路军‘马石山十勇士’英雄群体牺牲地……”11月26日,威海市第三届“爱我国防”民兵主题演讲比赛第一个环节,作为评委的“红色女子民兵连”四排排长单雅莎率先走上讲台,以“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为题,为参赛民兵作示范性宣讲,扎实的基本功、亲切的感染力、过硬的作风形象赢得现场的热烈掌声。

“‘红色女子民兵连’民兵党员占一半以上,入队的讲解员必须具备3年以上讲解经历、累计讲解不低于200场次,获得各级表彰的优秀讲解员优先。”威海军分区领导介绍。组建之初,威海市军地联合出台制度规定,严把入队选拔关,经过严格的推荐、遴选、考核和培训后,真正素质过硬的“金牌讲解员”才能入队。

女子民兵活跃在红色育人一线,戎装在身、直面群众,对军人气质、作风形象的要求更高。为此,各教学区主动加强与军事机关的联系沟通,将民兵的规范要求和以往的有益做法有机结合,加强对所属女子民兵的教育管理和正规化建设,为讲解员队伍尽快成为合格民兵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日常工作中,引导大家牢固树立“事争一流、唯旗是夺”观念,敢于在各项工作中站排头、打头阵,充分展现红色讲解员“用心用情播火种”的时代风貌和女子民兵“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巾帼豪情。
二排四班班长李翠翠是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区讲解员。扎根刘公岛18年,李翠翠瞄准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敲钟人”,精读史书、熟背史实,每天以标准身姿练习讲解,练就了“问不垮、考不倒”的硬功夫,被评为“全国优秀导游员”、威海市“三八红旗手”。对于成为民兵,李翠翠坦言:“我感到很光荣,更觉得责任重大。我一定发挥专长,讲好复兴故事,弘扬好发愤图强固海疆的爱国精神。”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组建以来,“红色女子民兵连”始终锚定一流、奋勇争先,以扎实的业务功底、出众的作风形象,在各类竞赛评比活动中斩获数十个行业殊荣,其中,4人次取得国家级表彰荣誉、6人次取得省级表彰荣誉、30人次取得市级表彰荣誉, 10余名骨干讲解员多次应邀赴外地交流经验,连队建设风采风貌先后被《中国国防报》头版头条、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栏目等10余家中央媒体报道宣传,成为威海民兵建设名副其实的“排头兵”。
巾帼风采耀军徽,军中木兰绽芳华。组建“红色女子民兵连”,犹如打造了一支开展国防教育的“娘子军”,女子民兵们深入基层一线,将党的创新理论和红色故事带到群众身边,讲到百姓心坎上,让军民合力推动强国强军成为威海人民的共识和行动。新征程上,“威海红色女子民兵连”将始终牢记兴武育人的职责使命,以更加坚实的步伐、更加奋发的姿态,书写红色浸润的辉煌篇章、绽放迷彩浸染的青春芳华!





来源:齐鲁前哨

编辑:于喆

审稿:谭艳华

威海宣传
举旗帜 聚民心 育新人 兴文化 展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