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基层治理精细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江西省九江市社区工作者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优、能力不强等问题愈发凸显。为此,九江市全面推行社区工作者专业化管理,通过健全职业体系、加强能力建设、强化激励保障等措施,提升社区工作者岗位吸引力、职业认同感,不断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础。
健全职业体系。建立“市级统审、区级统招、街道统管、社区统用”选聘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入职,不断优化队伍结构,目前,全市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36.7岁、大专以上学历的有86.9%。建立“三岗十八级”岗位等级序列,社区工作者依据岗位职责、工作年限、职业水平等完成定岗定级,岗位等级随着职位晋升、工作年限增加、职业水平提高相应提升。实行岗位等级同比认定机制,对流入本市的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年限实行累计计算,吸引更多优秀社区工作者前来任职。
加强能力建设。把社区工作者培训纳入全市干部培训总体规划,建立市级重点培训、区级骨干培训、街道全员培训的分级培训制度,推动培训全覆盖。推行导师帮带制,遴选12名优秀社区书记组成导师团,采取“1+N”模式帮带后进社区,定期提供决策建议、跟进指导工作;将导师团纳入市区党校师资,聚焦基层党建、网格管理、阵地建设、服务群众等研发精品课程,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实战实训,优选18个社区作为市级实战实训基地,定期组织现场观摩、书记论坛、能力比武等活动,帮助社区工作者增长见识、提升本领。
强化激励保障。建立“岗位薪酬+基础工资”双动态调整的薪酬制度,参照街道在编人员全面落实各项福利待遇,缩减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间的待遇差距。建立“社区工作者—‘两委’成员—书记(主任)”成长梯队;定期组织考选,推动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街道领导班子、事业编队伍。大力实施社区“轻车壮马”行动,规范社区机制牌子、证明事项和工作事务指导目录,建立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减轻社区工作负担,让社区工作者把更多精力用在联系服务群众上。
▲共青城市依托大学城高校集聚的优势,定向招聘一批大学毕业生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在茶山街道,青年社区工作者正在社区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