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隐藏在井陉天路深处的古村落---南张井

民生   2024-10-09 17:44   河北  

作者:飝騛天  来源:8264社区 

在井陉天路上,不经意间路过一个新修建的一个桥洞,这个小桥洞建在天路的一个转弯处,不易发现,也不很起眼,很容易错过。穿过桥洞后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竟然是一处世外桃源,山坳里藏着一个古村落,古老的村落,古老的建筑,这就是井陉的南张井村,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小山村,整个村落至今仍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布局和建筑风格,现有干礤石窑洞600多眼、石头街巷2000余米。虽然只有200多户、不足700人,却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老虎火”和河北省省级非遗项目“干礤石墙技艺”。以前每年正月十九,南张井村都会用古老的烟火欢度新年,被人们称为“焰火之乡”。2016年,南张井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在天路这个拐弯处,有一个小桥洞,通往南张井村。

坐车路过,一般不会太注意它,一闪而过。

走过这个桥洞,豁然开朗,眼前是收割完的庄稼地,山坳深处就是一个村落。这是一个蓄水池。

一条水泥小路通往村中。

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明清建筑出现在眼前。 

天路没有开通之前,这里交通极为不便。据《南张井村传说故事》考证,南张井的选址特色体现了一个“隐”字,为了躲避战乱之苦,除了张氏家族是从山西洪洞迁入的以外,樊、尹、吴、郑氏分别是井陉古驿道上村庄的小龙窝、东窑岭、核桃园、郑家地等村迁入。 

立村繁衍五百余年,南张井是一个多姓氏的村落,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走进村子,看到一家大门敞开,门前有一块“光荣之家”的牌子,一个老乡正在剥玉米棒子。 

远离尘嚣,农家风情。

在村里看到最多的就是石头。

南张井村位于井陉县城西南22公里处,隶属于家乡,青山环绕,绿树掩映,环境优雅,村落隐蔽。小小的山村不但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南张井人的骄傲。

村委会斜对面有一小庙,石碑上铭文落款时间为康熙年间。 

康熙年间的碑刻。 

这个建于80年代的戏台不同于其它农村的戏台,起名为:众乐园,戏台两侧的配房上标语全部是篆体字,看来这个古村很有文化底蕴,一般人不认识。 

农村的戏台子大都是开放式的,这个戏台子则是有大门封闭式的。

墙壁上的篆体字,不知道什么意思。 

老百姓有几个能认得。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这几个字认得出。

南张井村的“老虎火”2008年6月被列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保护项目,在全国入选的四家烟火类保护项目中位居第一。其代表火种“老虎火”和“伞火”属表演火,燃放时虽然时值隆冬,但表演者仍赤膊上阵,人火共舞,十分壮观,为目前世上所独有。

老虎火的道具。南张井老虎火起源于清朝康熙初年,相传为南张井一先祖在山西充哑三载偷师而得。世代相传的“偷老杆”习俗,就是为了纪念这位烟火宗师。清朝后期至新中国成立前,南张井村的烟火一直是井陉县城元宵花会的压轴戏,被视为“官火”。 张井老虎火的特点是纯手工艺制作、安全系数高,烟火造型美观、内涵丰富,适宜近距离观赏。“主要火种有起火、锅子火、宫花、炮打满天星、张飞蹬鼓、七节火、火烧战船、伞火、老虎火、老杆火等,而‘老虎火’是最具特色的代表火种。”燃放时,两人拉一人推,皆光着膀子,充分体现了太行山儿女剽悍的性格和勇敢的精神。

南张井干礤石墙技艺,2009年6月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特点是垒墙不用泥浆。这种独特的建筑技艺令许多建筑专家惊讶不已。 

南张井干礤(Ca)石墙技艺,2009年6月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特点是垒墙不用泥浆。这种独特的建筑技艺令许多建筑专家惊讶不已。

干礤石墙是一门独特的建筑技艺,其特点是砌墙不用泥浆,建筑材料为薄厚匀称的卧层石材,石料除特殊部位外,均呈三角形,墙面均匀错缝,墙体犬牙交错、里外勾联,充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不但坚固,而且省料省工,有荒墙和细墙两种建筑风格。在二十世纪之前,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南张井村所建的民居基本上都是干礤石窑洞。现存有明确记载的用干礤石墙技艺建造的建筑物是清康熙十八年建的观音阁抱厦。干礤石墙技艺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

小樊跑现场
一线 现场 求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