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4年,汽车行业出现了太多的“不可思议”。
梳理2024年汽车圈发生的重要事件,1月份,特斯拉与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拉开新一年的价格战,此后比亚迪正式主导价格战进程,并完成全部主销车型降价焕新。
接着,各主流新能源车企开启智驾领域的争夺,端到端成为2024年智驾解决方案的新趋势;
3月底,小米SU7的爆红开启了汽车营销新时代,包括多家传统车企纷纷在营销层面转型,以“新理念”代替“旧思想”。
4月,北京车展如期举办,全面电动化、智能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随着理想、问界、零跑等增程技术主导的品牌打造更低价位的增程产品后,增程车市火爆异常;
7月,新能源市场渗透率首超燃油车,奠定了下半年车市走势,新能源将与燃油车二分天下。同样在7月,宝马宣布降量保价,打响对抗价格战的第一枪。此后,包括奔驰、大众在内的多家车企跟进,但效果甚微,最终不得不放弃,重回价格战。
8月,以旧换新政策加码,国补放宽条件,各车企顺势推出各种补贴花样,车市盛况空前,进而在“金九银十”车市中,销量持续走高。正是借助这一轮东风,乘联会预测2024年乘用车市场规模将突破2700万,增幅近6%。
10月,哪吒被爆欠薪,消费者认知中拥有资本背景的头部新势力车企陷入困境,至今仍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12月,极越的突然爆雷给予新能源行业沉重的打击,用户在购买新能源产品时似乎有意无意地增加了选购维度,就是车企是否能活得长久。
2024年车圈重要事件远不止于此,但都涵盖了几大内容:新能源技术趋势、营销趋势、抱团取暖以及生存问题。进入2025年,车圈主旋律仍离不开这些话题,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2025年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选购新能源车,要擦亮眼睛
2024年中国市场新能源车销量突破1000万,与年初预测的1100万销量非常相近,在2023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后,迎来繁荣期。
但无论是2024年初的高合,还是年底的哪吒和极越,都在告诫消费者,选购新能源车,需要擦亮眼睛,在性能、颜值等必要的产品力和品牌力背后,还要考虑企业的可持续性及风险。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0月,全国乘用车平均价格下降至16.8万元每辆。而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仅下降1.8万元,这也说明今年下半年车企盈利能力呈下降趋势。从各车企公布的三季度销量来看,中国几大传统汽车集团均确实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利润下滑,尤其是上汽、广汽,利润断崖下滑引起全行业热议。
另一方面,新能源车企虽销量节节攀升,但实现盈利的企业仍寥寥无几。各车企前三季度的财报显示,新能源领军企业比亚迪在今年前三季度,虽然整体利润提升,但单车利润出现同比下降。其他头部新能源车企,能够实现盈利的依然只有理想、问界和特斯拉,小米这样的新能源顶流,都未能在汽车业务上实现盈利,足以见得2024年新能源车市竞争之激烈。
以此为前提,2025已被业内公认为行业第一阶段的淘汰赛,存在变数的新能源车企要比2024年更多。此外,从新能源市场大环境分析,车企之下的供应商体系,包括零部件、广告公关等,同样面临着巨大竞争,任何一环的崩塌或都是压倒车企的最后一根稻草。
新能源车和燃油车,或将实现平权
两年前,国家针对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的决议延续至了2027年底,加上今年以旧换新政策对于新能源车有更高的补贴标准,种种因素表明,2025年想要实现油电政策平权,并不容易。
此前有消息表明,国家正在研究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今年的以旧换新已促进近600万辆新车的更新,效果显著,因此,2025年促进汽车市场消费政策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2025年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将大概率超过50%,甚至达到55%,逼近60%,按照今年新能源车销量计算,符合购置税减免政策的纯电动以及插电混动车型占比超过新能源销量的75%,也就是大约一千万辆新能源车被减免购置税,以平均一辆车被减免1万元购置税计算,这些车辆共计减免最高10亿元购置税。
因此,一旦新能源车销量稳定在与燃油车销量相当,甚至稳定地超越燃油车,提前结束新能源车福利,也并非没有可能。
技术发展共识:强AI、长续航、高效率
近期,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将投身人形机器人研发。人形机器人代表着AI发展的终极形态。
在汽车领域,AI代表着智驾的进阶,座舱的智能,是人与车辆深度连接的重要纽带。2024年被称为智驾元年,此外,包括各种智能座舱大模型也层出不穷,科技正将汽车变为人们重要的生活伙伴,而不再是冷冰冰的出行机器。
2025年,包括智能座舱,智驾两方面的竞争,都将进入全新层面,至少将2024年的行业平均水准提升一个量级。
首先是智能座舱,目前智能AI大模型不仅能解决开车过程中遇到的出行旅途方面的疑虑,在娱乐层面,甚至是健康领域,AI大模型都能够应对自如,无形中为单独驾驶车辆的驾驶员带来拟人化的陪伴。
重头戏在智驾,2025年智驾将向两方面发展,一是更高阶,二是更低价。有消息称,比亚迪明年大部分主销车型都将搭载智驾功能,低价位车型将至少搭载高速智驾,而高价位车型将搭载全套的高阶智驾功能。在刚刚上市的新腾势D9上,已经上车了高阶智驾,且售价与此前一代车型没有差异,也就意味着比亚迪将用增配不加价的方式打响智驾市场的第一枪,这或许也是2025年价格战的第一枪。
此外,2025年L3级自动驾驶的法规是否能够完善,也决定着智驾的竞争方向。目前包括多家车企都具备完善L3级自动驾驶的技术能力,而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或者说无法在智驾方面投入巨大成本以实现追赶行业平均水准的公司,将会进一步被压缩市场空间。
长续航方面,已不再局限于纯电动车。不久前,宁德时代推出增程式车型专用的骁遥电池,能实现最长纯电续航400km+,以及4C的充电倍率,将增程车型的纯电表现提升到纯电家用车型的续航水准,能够有效改善增程车型“费油”的问题。
而插电混动车型则更看重综合续航,其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是电池将越做越小,进一步缩减整车成本,但发动机热效率将继续提高,从而带来更长的续航能力,也就是追求高效率行驶。
燃油车也将会在高效行驶方面持续进阶,除了配备小电池实现油电混合以外,提升发动机热效率也是改善燃油经济性的重点技术方向。
市场竞争白热化,将加速车市洗牌
从讴歌退出中国市场,到广汽三菱退出,车市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大洗牌阶段。2025年,这种趋势将愈演愈烈。
截至今年11月,自主品牌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65%,按当下市场趋势来看,2025年这个数字达到70%也在意料之中。
因此,未来车市的洗牌,将呈现入局难、出局快的局面。具体来看,自主品牌份额的持续提升,将持续刺激合资品牌,今年以来,包括丰田、本田在内的多家传统合资品牌相继裁员,就是受到了自主品牌的销量冲击、行业内卷带来的利润冲击所带来的直接影响。2025年,内卷还将继续,自主品牌销量大概率将持续攀升,留给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不多了。
另外,自主品牌之间,也将加速洗牌。今年9月,吉利的台州宣言以及后续的一系列操作,让全行业看到做减法才是大集团应对市场变革的最佳解决方案,另外部分大型集团是否会效仿吉利的这种整合方式,保留有用的,摒弃冗余的,相信2025年将会有答案。比如今年三季度财报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广汽集团,2025年除了将迎来一大波人事变动外,品牌也将重新整合。有消息称,目前广汽埃安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昊铂,就将在明年并入广汽传祺,而广汽的新高端,将会是11月广汽宣布的将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全新品牌。相信类似的情境也会在其他集团上演。
2025年也将成为造车新势力生存或消亡的分水岭。极越暴雷后,网络上曾传出一家头部造车新势力同样面临品牌去留的困境。因此,2025年任何一家造车新势力无法继续生存,相信大家都不会过于感到惊讶。
而对于入局难,目前新能源市场已初步形成了品牌格局,未来想要以新品牌入局,并想要打破现有市场格局,可谓难上加难,除非有着比小米、华为还强的品牌号召力,抑或是传统汽车大集团打造的技术领先行业的全新品牌,不然很难撼动目前的品牌市场格局。
写在最后:明年这车怎么买,实际上总结下来有两点——靠谱的品牌以及成熟的技术。比如销量持续攀升的比亚迪,促使用户购车的最主要原因,除了品牌和技术,也包含其规模够大、不容易倒闭的理由。燃油车领域,在全球仍有大量市场空间以及盈利可观的品牌,都是可购买的选择。
另外,明年选车也要看准车企的盈利能力,利润持续为负,且倾注了各种方法依然收效甚微,就要考虑品牌的存活问题。高负债、账期长,且资产无法抵消负债的企业,也有随时暴雷的可能。因此,2025年买车更加考验消费者的判断能力,只挑样式和技术,闭眼买车的时代,就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