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是世间最好的药(此文无价)

百科   2024-11-11 22:01   安徽  


作者:儒风君‍‍‍

来源:儒风大家


如果说读书是精神的食粮,那行路就是最好的药。

《随园诗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如果说读书是精神的食粮,那行路就是最好的药。

 

行走在路上,去邂逅曼妙的风景,探寻无限的可能。

 

既能锻炼身体、延年益寿,亦可以沐浴心灵、提升认知。

 

若你正迷茫、焦虑、内耗,不妨推开门大步向前走,整个人生都会焕然一新。

 

1

行走,锻炼身体
 
《五言真经》有云:“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千步走,药铺不用找。”
 
再昂贵的保健品,也比不过行走强身健体的疗效。
 
走为百炼之祖,老少皆宜,是世界上最健康的运动。
 
尤其到了一定年纪,身体各项技能都在慢慢走下坡路,甚至亮起红灯。
 
坚持行走,锻炼腿脚,提升心肺,增强免疫,便能越活越年轻,同时间赛跑。
 
中国儿童文学一代宗师陈伯吹先生,也是文坛的老寿星。
 
他跨越新当代,笔耕创作六十余年,近90岁时依旧思维清晰,腿脚利索。
 
原因就在于他晚年时有一大癖好——走路。
 
每日清晨五点多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在院子中散步一刻钟。
 
而后回家洗漱,伏案写作,但隔一两个小时,他又会出门散会步再继续挥笔。
 
有时外出办事或娱乐,他亦是尽量步行往返,本意就是锻炼腿脚。
 
为此他说:“由于我经常走路,作息正常,所以身体尚健,还可以为孩子们写点作品。”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也说过:“动则灵,不动则钝。”
 
经常久坐不动的人,身体如一潭死水,气机不畅,筋骨不强。
 
而动起来,用行走代替躺平,用散步代替久坐,舒展的是身体,铺长的是余生。


 

2

行走,改变心态
 
《晋书》中写:“登涉山水,不知老之将至。”
 
出门游乐,跋山涉水,悄然间已不觉自己在变老的路上。
 
因为行走时,呼吸新鲜空气,欣赏不同景色,养眼亦养心。
 
足以给你带来释怀的契机,从而驱散躁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
 
当你迈出步子的那一刻,你会发现,曾经困扰你的烦恼,早已消散在风中。
 
苏轼年少登科,可谓风光无限,前程光明。
 
可一场乌台诗案,让他的人生自此跌入谷底。
 
被贬到黄州小城的他,心灵也遭受巨大创伤,常常整天闭门不出。
 
他迷茫而恐惧,不知该如何去待人处世,才能使自己免遭无端的陷害。
 
但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选择总在晚上一个人悄悄出门,抬头望月,举杯自吟。
 
渐渐地,他的心境渐渐明朗,开始改变昼伏夜出的习惯,白日里也在山间水畔闲逛。
 
看飞鸟草木,观游鱼流云,还能闲适地夸说:“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此味甚佳,生来无此适。”
 
坚持行走,他又成为了那个豁达舒朗的苏东坡,交友种地,著书立说,活得充实而丰盈。
 
王维有诗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于脚步的丈量之中感知世界,让心灵漫游天地之间。
 
你自会清空内心的杂草,拥有万千力量,在百转千回的人生旅程中,用乐观的心态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3

行走,放大格局
 
北岛说:“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行走,不只是身体的锻炼,更是心灵和认知的拓展。
 
走过的路,见过的世面,都会无形中塑造你的认知世界。
 
别局限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纠缠于当下的一地鸡毛,活得坐井观天。
 
往外走,向前看,去观察、实践和感受,才能放大格局,迎来另一番际遇。
 
曾有人问,如果人生有三件事不可俭省,会是哪三件?
 
作家毕淑敏答道:“第一是学习,第二是旅行,第三是锻炼。”
 
她一生都在行走,始终保持着好奇和激情,走过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即使近七十岁,她依然选择在冰雪环绕中航行,开启自己的神奇旅程。
 
她说:“你必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死亡之近。”
 
因此,她的格局广阔而辽远,笔触深刻而治愈,被誉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谚语有云:“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
 
一个人连世界都没有见过,何谈世界观,何来眼界与格局。
 
走出去,看过大千世界,才能做到心有乾坤,活出生命的宽度。
 

与君共勉。


作者:儒风君‍‍
来源:儒风大家
转载请联系儒风大家。

醒读书摘
学哲学人万能,用哲学成万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