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很多农户打完脱叶剂没事都会测一下产量,也有很多农户提问测产怎样才能测的准,每年都会出现棉花测产量跟预期产量差很多呢?尤其是2021年很多农户发现测产时感觉能收到500多公斤,但收完之后有些差的大的尽能错到100多公斤,这中间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误差呢,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理论的测产是怎么回事?
每个样点取0.01亩,实际取样点时以一个播幅为宜。先实测一个播幅距,计算出样点行长(m)=0.01亩(6.67平方)/一个播幅宽。即随机在棉田内量两张膜各带一个膜间距的宽度。一般为4.4-4.7米之间。如实测播幅距为4.56米(一般标准的播幅即为4.56米),面积为0.01亩,两膜行长为1.46米=6.67/4.56。调查两个膜行长为1.46米内(0.01亩)的株数、有效铃数、计算产量。
根据下面公式:
亩产籽棉(公斤/亩)=收获密度(株/亩)×平均单株成铃数(个/株)×单铃重(g)/(1000)×测产校正系数(90%)。
测产校正系数即为采棉机机收时浪费率在10%左右。
根据近些年棉花机采浪费情况测定来看,一般机采浪费率在8-10%,这个指标是还可以的机采水平,但是采收的干净往往受到脱叶质量、棉花水分情况、采棉机的机型和机采棉驾驶人员的水平影响,如果机采采摘越干净,那么采出来的棉絮上杂质就越多,一般呈负相关。一般认为凯斯620、凯斯630、迪尔7660和CP690采棉机浪费少采摘质量也较好。
一、密度问题
很多棉田看着很漂亮,单株铃率很高,但是这样的棉田往往密度不大,选点如果不仔细,地不匀,数出的数据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和偏差,误差就会比较大。
早中熟棉虽然增产潜力不大,但对抗近些年来的不利天气,是有一定优势的,正常吐絮的棉花与早衰或贪青晚熟的棉花,单铃重是完全不同的。
棉腿这个问题在南疆很多盐碱地表现的很明显,很多盐碱地前期地温起不来,棉花苗期生长缓慢,有些僵苗区域停止生长期长达半个月至20天,这对棉花始节位高度影响很大,而棉腿不够会造成机采的大量浪费。2022年如果要减少浪费,需要在栽培技术上克服苗期出苗、苗期病害、苗期僵苗等影响棉花生长的这些问题。
四、脱叶剂喷施及天气影响
八月、九月虽然白天温度很好,但夜晚温度较低,达不到棉花夜间正常生长所需的温度,影响棉花对养分的吸收。
五、扣水杂问题
目前轧花厂多为私人老板承包的,棉花水杂是要扣的,轧花厂收花一般进行的是车车检,是要根据实际测定的水份扣的,一般籽棉水份在10%以上,杂质在2.5%以上。轧花厂籽棉收购扣水杂一般在10%以上。那么棉农交售的籽棉重量要扣除水分和杂质,剩下的才是计价的产量。计价的产量乘以籽棉品级收购价就是棉花产量的收益。还有些厂子扣水杂标准不同,有些是16%,有些是18%,有些前期不扣,后期收花时又扣,这就造成机采不同水份的棉花产量差异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