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南京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市长陈之常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
报告回顾了2024年工作,部署了2025年重点工作,并对2025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作了说明。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南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一体推动“四个走在前”“四个新”“4+1”重大任务落实,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4.5%左右,各项工作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29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居全国城市第三。185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占全省63.8%。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国家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分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落地。南京在“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中位居全球第五,在“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中位居世界科技集群第九。
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及转型升级、华天封测产业基地等百亿级项目开工,日立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汇川机器人、小米南京科技园等一批优质项目投产运营,博西家电全球研发中心、LG新能源中国总部等标志性项目签约落户。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家,居全国第四,累计31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1家,居全国第六,累计334家。
《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在省会城市中率先获批,城市核心功能定位进一步提升。《南京港总体规划(2024—2035年)》获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批复,铁路南京北站枢纽工程开工,禄口机场三期工程预可研完成,宁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新生圩长江大桥主线贯通。
年度40项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连续7年排名全省第一,第15次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9.2%,居全省首位。PM2.5浓度降至28.3微克/立方米,为南京都市圈城市最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5.8%,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4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水环境监测质量连续6年居全省首位。
一年来,南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制定实施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等政策举措。在省内率先出台“两新”实施方案。入选米其林指南城市,国金中心、开市客等大型商贸项目投入运营。实施“招商攻坚突破年”行动。举办跨境电商开放合作大会、2024亚马逊全球开店跨境峰会。在全省率先实施“中欧班列+保税”进口模式。
紫金山实验室发布6G无蜂窝广域覆盖等全球领先成果,全国重点实验室达25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全面竣工,原子极限微制造实验设施成为省重点支持预研项目。出台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实施意见。出台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商业航天、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领域产业政策。建成全省首个城市算力网,入选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
统筹推进年度239项改革任务,6个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案例,数量居全国首位。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试点、出入境特殊物品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落地实施。《南京都市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2024—2035年)》发布。国家和省“一件事”改革任务全面落地实施。
宁滁高速公路向阳河特大桥有序推进。
北沿江高铁、宁淮城际、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持续推进,宁滁高速、338省道等项目加快实施。推进11条地铁线路建设,地铁运营总里程增至484公里。入选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城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
扎实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开展“平安长江2024”专项行动。出台《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林木覆盖率连续7年居全省第一。
为高校毕业生筹集就业岗位38.9万个、开发高质量见习岗位2.8万个。城镇新增就业21.9万人,获评“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创成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重点领域“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春风行动”,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处模式在全国推广。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责任重大。
报告全面客观分析国内外形势、南京优势和发展面临的困难后指出,全市上下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在“时”与“势”的变化中坚定信心,在“稳”与“进”的统一中积极作为,在“新”与“旧”的转换中争取主动,聚焦产业强市这个突破口,抓牢科技创新这个主引擎,突出项目建设这个主抓手,干字当头、攻坚克难,切实将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奋力塑造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展现新作为。
报告明确,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聚力打好经济强基提振、产业科技创新、改革集成突破三大关键仗,全力打好开放能级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民生和社会治理三大攻坚仗,奋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过硬业绩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应有贡献。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稳中提质,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具体来说就是,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打好政策组合拳,滚动出台一批市级增量政策;
积极挖掘消费新潜能,持续开展“四季有约”消费促进活动;
全力夯实投资硬支撑,加快实施500个省市重大项目、284个工业“双百工程”项目、352个城建项目;
坚决稳住外贸基本盘,大力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把产业强市建设作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重中之重,推动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强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着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提升教育强市建设水平、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人才引育留用质效,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全力抓改革增后劲、促开放畅循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扩大高水平双向开放,支持江北新区打造改革开放高地,有效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交通建设大突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持续优化城市功能品质。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彰显新时代美丽南京风采。
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加快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旅体融合发展,切实担当新的文化使命。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优化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深化健康南京建设,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增强社会治理效能,筑牢安全发展防线,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今年,南京广泛征求社会意见,遴选出十二类48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交大会,请各位代表审议并票决。
具体分别为:
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南京一定能更好地担负起挑大梁、作贡献的重大责任,奋力谱写出“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对:杨静仪
责编:许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