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景德镇有一位扬州人,他在餐饮业和戏剧(电影)业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名字叫曹长根。最近,我们采访到了曹长根的儿子曹洪礼,他为我们讲述了其父亲创办“中央饭店”“新新大舞台”“星明电影院”(新中国成立后改“中华电影院”)的那些往事。
曹洪礼,1947年出生,江苏扬州人。退休前就职于市饮食服务公司。特级修脚师。曾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
曹洪礼:我父亲曹长根1911年出生在扬州。他很早就跟着同乡从老家出来在镇江学厨,出师后,到过南京、南昌、鄱阳等地从事餐饮业。抗战全面爆发后,可能是鄱阳经营环境不太好,而那时景德镇相对来说经营环境要好些,父亲经人介绍来到了景德镇。不久,手头积攒了一些钱,就邀了6个股东合伙在南门头十字路口正街的南向西边(现在的丽都宾馆)开了一家规模较大的中央饭店(中央旅社)。
这幢房子的房东叫马鹏飞,房子三层楼,是那种木板梯上楼,一楼正门是办酒席,偏门搞小吃,二三楼就是旅社、客房,木质房,看上去和公和圃的味道差不多,占地有几百平方米。西面到了京剧院对面的那条弄子,南面就是老弄口下弄,东、北面临街。董事长姓朱,他是总老板。那时候我父亲30来岁,虽然个子不高,但在股东里面算是年轻的,加上他工作认真负责,厨艺也好,大家就推举他担任中央饭店的经理。当时为什么打中央饭店这个大牌子,父亲说自己是农村过来的,也没有什么文化,当时饭店开在景德镇的中心,所以就取了这个名称,那时也没有人管这个事。
曹长根
曹洪礼:父亲是到景德镇来后结婚的,母亲周细妹出生在景德镇,祖籍万年。结婚那年(1939年)父亲28岁,母亲18岁,结婚后母亲就到饭店里来做事了。当时,我们全家也住在中央饭店里头,就是一楼靠南端隔了一些位置供我们住,开了一个后门就对着老弄口。父母一共生了包括我一起兄妹8个,其中7个儿子,一个最小的是女儿,我为老三。期间,由于生活困难,把第五、六个儿子送给人家抚养。其余兄弟除了我在饮食服务部门工作外,还有三个兄弟也在饮食部门工作,其中老二在饮食加工厂,老四在饮食店工作,老七是个厨师。
曹长根夫妇
“中央饭店”创办以后,由于地理位置较佳,生意一直比较好,一直坚持到景德镇解放。解放后的头几年,由于政策允许,饭店照样开着。大概到了1953年的样子,由于政策发生了变化,饭店被国家征收了,几个股东在划成份时都成了资本家。那时候定资本家的前提是:请了两个帮工,拥有2000块钱就可定为资本家。好像那时中央饭店6个股东平均分下来超过了2000块钱,帮工也超过了2个。同时,我父亲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那时我四五岁的样子,清楚记得有很多人到我家去造反,还把他关在曾家弄的邮电局(南昌会馆)里面进行反省。我当时还不知道“反省”是什么东西,误以为是件好事,还是母亲对我说“反省”就是“交待问题”。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主要是“青帮”的问题,而不是“资本家”的问题。
父亲在邮电局反省回家后,担心会遭到更大的打击,决定跑到外面去躲一躲。那天晚上,只带上了换洗的衣服,包了一艘小船,带上母亲及兄弟几个从昌江河逆流而上到了浮梁的旧城。在那里找了一个地方安顿了下来。父亲比较聪明,就在旧城街上依靠帮人家修理小电器(比如电筒等)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在那里呆了两年,当打听到风声好一点后,一家人又回到景德镇,中央饭店的房子已经改作他用,我们全家就在泗王庙租别人的房子住了下来。
中央饭店(中央旅社)旧址
关于中央饭店房屋使用情况基本是这样的:“中央饭店”后来改名为“新亚饭店”,解放后收归国有(根据当时的政策,如果是公私合营的话,应该有定息,但我们没有)。至1958年前一直还是开馆子,曾改名“瓷城饭店”。这年夏天,中央饭店不幸失火,原因是两个小孩在楼上玩火引起了火灾。火势迅速蔓延,不仅烧毁了中央饭店,还连烧了西边的大南门头的住家户,那时市劳动局的办公地、友谊商店、有线广播站(楼上)也在中央饭店西侧的正街上,都受到一些影响。
中央饭店失火后重建为三层楼,命名为昌江商场。一楼西边为制冰厂,东侧为中餐厅,西侧二三楼为旅社,东侧二楼为餐馆,三楼为饮食服务公司办公地。文革期间昌江商场更名为“东方红饭店”,约80年代初更名为“瓷城饭店”。1983年10月1日,珠山大桥建成通车后,次年,珠山中路西端陆续进行了翻新改造,两边的老建筑也陆续拆迁改造,这里改建为天翼宾馆,现改名为丽都宾馆。
回过头来继续说我父亲,从旧城回来后,他就在人民公园餐厅里做厨师。那时,人民公园里的餐厅比其他餐厅条件要好一些,物资要丰富一些。比如市场上要凭计划买的猪肉、鸡鸭等,那里都有供应。这是因为公园里有一些狮子老虎等都要吃肉,所以餐厅就可以优先搞到一些肉。大概到了60年代末,景德镇要搞第一家“野味餐厅”,就把我父亲从人民公园调到野味餐厅去了。这家餐厅开在彭家下弄北侧的正街上,与斗富弄口的工商银行距离不远。但该餐厅开的时间不长,主要原因是货源不足。经理罗金平。在野味餐厅干了一段时间后,父亲就调到景德镇饭店二部楼下的红旗餐厅(群英堂对面,饮食服务公司在楼上办公)直至退休。1999年,父亲因病去世,享年88岁。
野味餐厅旧址
曹洪礼:现在我重点说一说父亲创办“新新大舞台”“中华电影院”的事。因为父亲是江苏扬州人,那时江浙一带电影、戏剧等发展得比较快一点,所以景德镇有些这方面的事都会找到我父亲牵线搭桥,或直接参与。听我父亲说,景德镇第一部无声电影就是他引荐过来的,当时是放在老弄口下弄的建昌会馆(第九小学)那里放映,那时景德镇还没有正式的电影院,基本都是临时租用场地。
建昌会馆旧址
创办新新大舞台的情况是这样的:新新大舞台是在景德镇解放前后开办的,说白了,就是开一家“戏园”(戏院)。为什么开在那里呢?这要从也是一位杨州人赵延寿说起。早年,赵在奉新会馆开办景德镇比较“专业”的第一家电影院,后来电影院因故搬到程家上巷去了,这个位置就闲在那里,时间一久,靠西边戏台的地方就损毁坍塌了。1948年上半年,赵延寿和另一位扬州人程又堂就鼓动我父亲把这里租下来办一个戏院。于是就和奉新会馆的许之梅(可能是会馆的管理者)联系,并邀他一起办戏园。父亲与许之梅等先筹集了一些资金,把这个场地租了下来,并购买了一些材料对戏台部分进行了维修。
奉新会馆(局部)
这里要补充一点,旧时,戏园办得好的话赚钱来得快,但一般人不敢办戏园,因为办戏园就要请戏班、挖名角,都是挖墙角的事,弄得不好命都要送的。父亲之所以敢办,一方面是其人缘广,又是扬州人,这方面渠道资源较广;另一方面父亲是“青帮”成员,按现在的话来说,“青帮”组织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组织,“黑白”两道都通,进去门槛较高,一旦加入了,别人都不敢欺负,也会受到青帮组织的保护。据我父亲讲,加入青帮也是有条件的,比如我父亲从小就练武术,会铁砂掌,因为江苏的武术在全国都是有名的,经常参加全国的武术比赛。
我父亲虽然个子不高大,但会武术,大个子都怕我父亲。景德镇一些名角都是我父亲弄过来的,这个过程听着吓人,有一天晚上,有几个拿刀、拿绳子的,准备把我父亲干掉,后来有人跟我母亲通风报信,父亲当即采取措施,请来青帮组织帮忙,就避免了这场危机。青帮成员之间的交流都有暗语,比如说“先生你是从哪里来,是坐车来还是坐船来”,不直接说“车”、“船”,而是用“板子”、“轮子”来代替,还有“1、2、3、4、5、6、7、8、9、10”这十个数字,每个数字都代表一个暗语,“旅馆”叫“窑口”,“房间”叫“格子”等。
景德镇饭店二部旧址
曹洪礼:父亲把奉新会馆租下来后,在维修戏园的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施工缓慢,仅把“万年台(戏台)”修葺后,景德镇就解放了。刚解放时,政策和过去差不多,政府还鼓励大家继续做。于是为了弥补资金不足,父亲和许之梅等就对外招股,每股大米3石,共计招了16股,入股者多为居住在毕家下弄的奉新人。与股东之间签订合同,明确赚钱分红、亏本分摊,同时每个股东享受一张长期的优待券,免费看戏。戏园取名“新新大舞台”,股东推举父亲为经理。
开始,戏园的大门是开在靠西一侧的横弄里,横弄连通彭家下弄和毕家下弄。观众看戏都要从戏台底下钻进钻出,很不方便,后来就把大门改开在毕家下弄偏东方向,另外还在弄口的中山路正街上竖起了一块很大的木质牌坊,上书“新新大舞台”字样,牌子一出,影响很大。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老镇民一提到毕家下弄的奉新会馆,都会忆起“新新大舞台”。
新新大舞台旧址
1949年5月的一天,虽然剧场还没有完全维修完工(如屋顶都没有盖),其实就是一个露天剧场,但还是开张了,迎来的是一个“京夹绍”的“双龙舞台”。之所以这样急着开张,一方面是为了效益,另一方面是刚刚解放,为繁荣文化事业,地方党委、政府也要求这样做。
所谓“京夹绍”就是“开锣戏”为“京戏单折一到两出”,后面为绍兴戏即“越剧”大本戏“压台”。由父亲请来的京戏演员有麟派老生小麟童、武生陈德湘、小丑施青云,绍兴演员有小丑施笑笑(班头)、小生叶枝花、花旦张梅枝,因张梅枝脸上有块黑疤,都称其“疤子旦”,她还是个京越两栖演员。
由于观众席是露天的,时又遇梅雨季节,所以开张后不正常,演演停停,效益不佳。于是,“后台”(旧时剧院方称“前台”,剧团方称“后台”)提出终止合同,并迁往程家上巷时叫“老明星剧院”演出,当时,老明星剧院的经理是程又堂。因为戏班是新新大舞台出钱请来的,所以新新大舞台这边就不同意,后来经过协商,程又堂就答应,将“前台”方面赚的钱与新新大舞台平分。
人民公园
双龙舞台走后,新新大舞台 6月份又迎来了都昌鉴略里(现鉴玉村)的饶河戏班,班头名叫于山石,驮梁旦叫于和尚、小生金世绍、武生王国文、老旦陈儒林、“文场上手”(乐器)金光亨等。该剧团演的饶河戏很受瓷业工人欢迎。可是,那时都昌县正在开展减租减息,演员们都想回去分田地,故该剧团于8月离开了景德镇。据后加入市赣剧团的金光亨等人回忆,很多人都后悔,如果当时不走,可能就是以他们为班底组成景德镇市赣剧团了。当年9月,新新大舞台又从乐平接来了一个“京夹绍”的“华兴舞台”,班头陈炳川,京戏演员有沈凤芳(陈炳川之妻)、花旦酆艳香、小丑金湘红、老旦谢生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