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阳里老居民·来旧居·话旧事|“中央饭店”“新新大舞台”创始人曹长根(下)

文摘   2024-07-30 22:39   江西  


上一集提到新新大舞台合伙人许之梅先生,为此,我们电话采访了许之梅的儿子许球儿,他简单说了一下其父亲及其家庭情况。许之梅,1918年出生,奉新人。早年来到景德镇,很早就居住在奉新会馆并参与会馆的管理。其一家人解放后一直居在奉新会馆,直至2016年搬迁。其子女许劳生、许球儿都是在会馆出生的。现许劳生定居美国,许球儿曾在华风瓷厂工作。许之梅是位顶级厨师,先后在公和圃、生泰楼、珠山酒家、昌江商场掌厨,1998年,许之梅因病去世,享年80岁。


许之梅(右一)与景德镇名厨


让我们继续关注“中央饭店”“新新大舞台”创始人曹长根下集。


曹洪礼,1947年出生,江苏扬州人。饮食服务公司退休职工,特级修脚师。曾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


曹洪礼:时间到了1950年3月,时任市公安局长的黄庆荣找到父亲,要新新大舞台专门演京戏,不演地方戏。这是因为当时的地委、县、市的干部都是南下干部,他们看不懂地方戏,只看得懂京戏。这样,新新大舞台就专演京戏,而新民舞台(新民舞台原在福建会馆。抗战时期这里曾办新明星大戏院,抗战时被炸,1949年重建,命名新民舞台)在1950年冬,因故搬至富强上弄市总工会俱乐部,一段时间后,又迁移到迎瑞上弄的一家瓷行,1952年夏再迁入程家上巷中华电影院址,并更名为新民越剧院,专演绍兴戏。此项具体工作由市公安局的曹志发科长承办。


福建会馆(天后宫)新民舞台旧址


曹科长是位热心人,他帮助投资大米30石,把新新大舞台的屋顶修好了,还新做了长木条靠背椅,椅子背后还有木板,便于放茶杯、香烟、瓜子等。为了加强力量,父亲专门请来了乐平等地的有名京戏演员,如花旦何玉凤、小玉凤,老生王奎芳,武生张云鹏,小丑王子有。1950年又请来了老生胡月珊,武生许震庭,花旦新云艳,小丑张狸猫。由此,生意变得特别好,有些演员,如张狸猫票价从2000元涨到3000元(旧币)。当时合演的《武松与潘金莲》等戏质量都很好,在一段时间里生意一直不错,经常客满,公安局也很满意。不久又请来了老生侯育臣,花旦井艳眉,小生聂玉麟,聂玉麟是我市第一个用小嗓子唱戏的小生,男花旦华达也在此演过一段时间。


同年,浮梁地委组织成立了地委文工团,以演京剧为主体,基本固定在人民文化宫(后市政府大礼堂)里演出,并指名要去了许震庭等6名主要演员及部分班底。这样,在景德镇就形成了两个演京戏的剧院,有点竞争的样子。为了提高新新大舞台的竞争力,父亲又从南昌“民乐戏院”请来了花旦王买珠,武生贺少华,唱工老生陶凤君等。后来,又请来了麟派老生杨月恒,他演《萧何月下追韩信》,连换七件蟒袍,接演《六国封相》《董小宛》,风靡一时,人民文化宫的生意远远不如新新大舞台。此后,两个京剧院经常上演相同的剧目,有点浪费资源的样子。


曹长根曾经居住过的泗王庙(四旺里)弄堂


1951年,人民文化宫请来了名角武生高零樵和名角花旦新谷莺,票价由3000元涨到了5000元(旧币)。正在这时,市长张任之找到父亲说,全市人口只有这么多,容纳不了两个京剧院,叫新新大舞台搞别的剧种,于是新新大舞台的全部班底都到人民文化宫去了,新新大舞台顿时人去台空。父亲便召开股东大会,将财产变卖按股份分给了大家。不久,父亲又重新招股,把新新大舞台改为“新新剧院”,也没有演过京戏,请的是上海红星歌舞团、广东群雄杂技团、号称魔术大师的朱腾云领衔的亚洲魔术团、至德黄梅戏团、南昌采茶戏团等来演戏。1954年市采茶剧团进驻奉新会馆,并易名为采茶戏院。


曹洪礼:父亲还参与创办“中华电影院”。前面已经说了,父亲请来的“双龙舞台”由毕家下弄的奉新会馆(新吴书院)演出迁往至程家上巷的“老明星戏院”,当时的老明星戏院的经理为同是扬州人的程又堂,于是达成了利润“前台”与“后台”分成。后来由于效益不好,加上租赁双方产生矛盾,程又堂又邀请曹长根创办了电影院。当时没有场所,就租下了靠近老明星戏院西侧的40号门牌的大瓷行,并取名“星明电影院”。


这个瓷行虽然大,但房屋低矮、柱子多,还和青帮头子刘惠甫的私房相连,因此要进行改建。起初,程又堂的妻子李戴娥拿出黄金首饰二两,朱受之向政府借贷大米20石投入。改建时把屋顶拆掉了,升高了2米左右,原有的柱子也全部移到了两侧。改造后,南面为戏台,东、西、北三面做了马蹄形的楼座,大门也改开了,还定做了一批长木靠椅,整个改建工作两个多月基本完成,共耗资大米280石。


电影院快投入使用时,程又堂又向朋友们招股,每股大米5石,共20股,入股的有王中炳、江荣卿、朱受之、魏荣生、史云卿、余志清、陈洪范、老戴、老周,还有吴金荣两股、刘惠甫三股。随即江荣卿与程又堂的堂弟程国亮前往杭州购置放映机,当时花2000万元(旧币)向沈子良、朱志良购买了两台提包式旧放映机,并聘请叶永庆和他的侄子叶荣喜及朱志良为放映员。在镇上向李春江租赁了发电机,向李一九租赁了“引擎”,聘请李一九和他的儿子李三民为发电员。


曹长根与孙子和曾孙女


当年(1949年)12月中旬,为了庆贺“星明电影院”落成,搞了一个仪式,许多人送来了对联、匾额贺喜。程又堂还大摆酒宴款待来宾和股东,可是因为刘惠甫为青帮首领,同时还有一些被疑为“流氓地痞”的人参与其中。酒宴当中,市公安局出于景德镇刚解放、新中国刚成立之时的治安考虑,在酒席上把程又堂、刘惠甫等人抓了起来,但新落成的电影院还是要开,于是就公推王冲炳为经理。中共浮梁地委宣传部认为电影院为重要宣传阵地,要求公私合营,并派出公方代表程辉参与其中,并更名为“中华电影院”。


1950年2月3日正式开始营业,以招待各方代表的形式,首映的影片为故事片《战败日本》。春节前夕,被抓的人全部放回来了,程又堂也回到了电影院,他名誉上为经理,其实为一般工作人员。那段时间,所放映的影片都是三十年代已经上映过的,如《秋水伊人》《花落知多少》《秋海棠》等,还放映过一部美国片子《神鞭大侠》,因为当时与美国是敌对关系,广告中则写成“苏联武打片”,吸引了不少观众,观众也搞不清楚,因为苏联人与美国人在外形上都差不多。


解放初期,各行都十分冷淡,电影业也不例外,当时的“中华电影院”也出现亏损。1950年5月,公方经理程辉召集股东开会,向股东说明情况,摊派亏损,并提出不愿意承担亏损的可以退股,这样所有股东都退了出来。放映机、桌椅等有的抵了债,有的被电影院租用。人员方面,程国亮留用,发电人员全部留下来,其余的自谋职业。由此,“公私合营”宣告结束,中共浮梁地委接管电影院,并改名“人民电影院”。地委接管后,暂停了一段时期,派程仁寿、叶永庆到杭州修理放映机及联系影片的发行事宜,电影院内部也进行了修理。


放映机修好后,开始放映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片子,如《青灯怨》《婚姻大事》《农家乐》等,也有少量的苏联影片。那时开始,通过基层工会组织“包场电影”,很多瓷业工人从未看过电影,第一次看电影既新鲜又兴奋。


曹洪礼夫妇及儿子儿媳


1952年,坐落在中山路新的人民电影院建成,从苏联购进了两台32毫米的座机,并有苏联技师前来安装,放映的第一部影片为《白毛女》,同时程家上巷的“人民电影院”由“新民越剧团”进驻,并改名为“新民越剧院”。


曹洪礼:开始说了,父母一共生了我们兄妹8个,只有父亲每月30多块钱的收入,生活很困难,经常到河边上去捡人家洗菜时丢掉的黄菜叶吃,还到三闾庙那里去捡黄菜叶子吃。那时我家住在泗王庙,我的小学是在老弄口下弄的第九小学读的,但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所以我读到12岁半时就退学了,1960年经介绍去沿江旅社学徒。


因为我是扬州人,有“扬州三把刀”之说,即厨刀、剃头刀、修脚刀。当时我就跟着师傅在澡堂里学修脚,也是由师傅带着我去饮食服务公司办理入职手续的。那时沿江旅社有一个澡堂,我就在那里修脚,沿江旅社(食堂)开办时属于公私合营性质,是全市最好的旅社,承担接待外宾的任务。所处位置为珠山中路沿河西段第一家,其余建筑由西往东依次为景德镇文化馆、市自来水公司、沿江食堂、景北区、京剧团等。沿江食堂与沿江旅社就是一个单位,一个党支部,只是分开营业。


沿江旅社旧址


我在这一行一干就是40多年,最后干到了“特级修脚师”。当时有这个技术职称的,在景德镇仅我一人。你不要小看修脚这个活,干得好也可以出彩的,我就是修脚修的好,当上了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的。有很多头面人物,包括市里的领导都找我修脚,有些领导脚不好使,到医院里都治不好,于是就找到我,到我们这个澡堂里来洗脚、修脚,结果就好了。


有一次,一位市里的领导来澡堂洗澡,看到我帮别人修脚很认真,就问“你这个修脚就是剪剪指甲吧?”我说不是,脚上有脚上的毛病,比如趾甲有长得厚的、有长得形状奇怪的、有往左拐的也有往右拐的,还有往肉里面钻的,这些你个人是弄不好的,只有通过我们修脚师修理才可以矫正,原先不能走路或不能正常走路的,修好后就可以正常走路。他说,你说得这么好听,我倒要试试看,我家有一个小孩脚痛,在江家祠堂治了两年都没有治好,你帮我修修吧?我说可以。第二天他就把人带来了,结果被我修好了,当时就可以走路。因为我发现这个小孩的大脚趾指甲长到肉里面去了,医院里的医师他不敢下手,但是我修脚这么多年,碰到这类情况很多,也有经验,所以我看准了,一刀下去就把长到肉里面的指甲剪掉了。修脚这个技术,就是看你的刀工,一刀下去解决问题,不能下两刀。


我的修脚技术一下就传到社会上去了,景德镇有一批老红军,也有长征干部,他们脚上都有老茧,有“脚病”,走路不方便,于是他们就找到我这里,由我帮他们修脚,通过我的修剪后就可以走路了。这些老革命出于关照我,就建议把“修脚师”放到医院里去,而不是放在澡堂里。当时我师傅就不同意,说我们一个修脚的,又没有文凭,到医院里不合适,再说修脚放在澡堂里有一个优势,因为脚必须要浸泡一段时间后才便于修剪。


曹洪礼:我在沿江旅社干到1975年,当时,景德镇饭店二部营业后也开了澡堂,组织上就把我调到这里来了。过了几年改革开放,沿海地区要超前一些,他们重视人才,当时中山市也有一个饮食服务公司,打听到我在修脚方面技高一筹后,就想调我过去,开出的条件是每个月工资2000元,而我当时在景德镇的月工资只有100多元。我听说后以为是假的,他说是真的,当时我的档案都寄过去了。这个事转到了饮食服务公司党委书记康发根那里,他不肯放人,还找我谈话,说“人大代表你弄到了,政协委员也弄到了,特级职称你也搞到了,你还要什么,要不我把这个党委书记拿给你啰?”他这样一说,我也无话可说,况且当时我还担任综合管理部的党支部书记。


饮食服务公司文宣队(后右二曹洪礼)


曹洪礼:可以说那时的景德镇,修脚我是权威,也带了十多个徒弟,教他们首先从基本功练起,所谓基本功就是先拿一根筷子来削,为什么削筷子,这就是练指头的劲,行话叫“练奔刀”“练修刀”,主要就是这三个指头的劲,这三个指头可以控制刀的速度、强度和进度,如果控制了这“三个度”,就能做到“要进就进”“要退就退”“要刹车就刹车”,这些基本功练好了,就可以正式上岗修脚,我带徒弟也不像先前那样“学三年帮一年”,而是学会了就自立赚钱。


曹洪礼:关于我本人的住址情况变化是这样的。一开始没有结婚时,就住在泗王庙,1969年结婚后就搬到程家下巷69号,是房产公司的房子,我在那里住了15年。


曹洪礼旧居程家下巷69号(现79号)


1984年,我在陶机厂后山,机务那里做了私房,就把程家巷的房子让给妻舅住了。后来机务段那里的房子也征收了,我就买了隆基这里的商品房,这个房子院子好大,可以种菜种花草,不亦乐乎。


古镇遗风(蔡家岭坯房)



撰文:刘火金
编辑:黄璐路、钟莉萍
审核:许绍文、薛璇、陈曦

陶阳里旅游区
新里弄 · 新民俗 · 新旅行——景德镇陶阳里官方账号,预定门票、参观导览、精彩活动、最新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