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什么样的土壤,开出什么样的花。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而是源于家庭,始于父母。
家庭教育10条常用法则,各位家长可以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参考、学习、使用。
归属法则:
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条看起来是不言而喻的,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
比如,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任由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有的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进行争吵,破碎的、长期分离的家庭,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更应重视对于孩子的安慰、疏导,尽量不要采取疏于管教、溺爱、过分严厉等错误方式,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希望法则:
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有的家长把这种希望转化为了压力,没有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希望。
优秀家长都懂得,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肯定,告诉他们“干得好”“太棒了”。即使孩子一时没有做好,也要善于用鼓励的话语让孩子看到希望,下一次继续努力。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总爱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只纠结在为什么丢了5分上。高标准、严要求固然正确,但过于强调也会适得其反,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管理法则:
在孩子未成年前,父母有管教的责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无人可以替代。
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尚不成熟,父母需负起责任来管教。但这种管教应该是建立在亲情之上的,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对待,也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命令式原则,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另一方面,未成年孩子把家长视为靠山,合理的管教关怀,会让孩子们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危难会求助于家长。
声音法则:
要倾听孩子的声音
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予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
而且,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子也会效仿,不肯听大人的话,以至于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对年幼的孩子,哪怕他们讲话词不达意,大人也要耐心地与他们交谈。任何粗暴打断或嘲笑他们讲话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表达能力而羞于在人前开口,也或许反之,令孩子非要不合时宜地插话以引起大人的注意。
榜样法则:
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
父母、兄姐、亲友、师长、社会关系等都对孩子产生影响。母亲对于女孩,父亲对于男孩的影响颇为重要。
除了家庭内的榜样,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对少年来说,家长还要关注孩子喜欢看的媒体影视片,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样。
如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了解具体情况。孩子们都需要友谊,害怕孤独,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搬家转学到新环境没有朋友,而与一些“边缘孩童”为伍的。另外,要为孩子寻找和扩展新的健康友谊圈。
求同存异法则:
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感到失望。
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纯真的孩子才有客观的看法,敢于说出真理。要结合“声音法则”,鼓励孩子们敢于表达,正面肯定他们的想法。如果一些看法说法脱离实际或者会引起麻烦,也要耐心地为他们解释。
思想和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孩子们,往往还无法进行多方位思考,而只会延续自己的思路,对事物考虑不周全。家长要尽可能理解少儿思维的特点,采用把复杂事物分解简化的方法,分期、分批地向他们解释或征求他们的意见。
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一定要先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
慎用惩罚法则:
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尽量避免体罚
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力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惩罚法。
但不是不可以批评孩子,而是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前提是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了事,甘愿接受处罚,以便下不为例。惩罚方式也要合理,可以采取不让他们做喜欢的事情,比如可以罚其几天不许看电视、上网、玩游戏。
千万不要把一些应该做的正面事情当作处罚。比如罚孩子写字、劳动,会让他们认为写字、劳动是坏事从而产生厌恶情绪,日后一做这些事他们就会有被处罚的感觉,很容易造成心理阴影。
后果法则:
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有时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烦或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连成人都没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或阻止,这当然无法服人。
若要教育得孩子心服口服,家长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可以从后果的好坏开始,反过来解说该不该这样做,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白的。
其实,后果也不都是负面的。家长的阅历比孩子丰富,更具有预见性。比如,在指导孩子选择兴趣专长或申报学校时,家长可以对相关内容做一些调查,并根据孩子特点,提出自己的建议及看法。如果没经过自己头脑分析思考,仅仅随大流赶时髦人云亦云,不是有效的后果分析法,往往还会耽误孩子。
结构法则:
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教育孩子做到这点并不太难,法制教育融汇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之中,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全方位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线和法制底线,还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家长。
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建议家长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帮助孩子明确什么事是不合乎道德和法律,必须避免的,让孩子从小懂得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独立性法则: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长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他们,孩子可能会觉得是你控制得太严。
家长也应允许孩子一定程度上保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当然,我们还是要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前提下时时注视着孩子,当好引导者和陪伴者,不能完全撒手不管。
家长对孩子的管理管教,应注重大的方面,注重原则性,而不是事无巨细,什么都管。
年幼的孩子还需要家长给予一些生活、学业上的帮助和指导,但也要适当给他们机会锻炼独立性。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就不要管得太细了,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让他们自己来干,家长只需要给予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允许孩子在安全范围内试错,汲取经验、教训,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自我成长。
信息来源:光明少年杂志
编辑 | 郑佳赫
责编 | 王悦
监制 | 张凤强
集贤微言投稿邮箱:jixianweiy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