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好牌,却打的稀烂!”用这句话来形容这家公司再合适不过了。
要说当下最火的行业,人形机器人必然会有一席之地,相关概念股都涨的飞起。
然而,本应受大家期待的“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却在2024年12月30日开始的十个交易日内,市值缩水了超50%,让市场大跌眼睛,股吧里股民们也是怨声哀悼。
腾讯更是2天直接减持6%,把持股降至2%,之后减持,腾讯无需再发公告。
这背后都发生了什么?
优必选,由周剑在2012年创立,是国内较早聚焦人型机器人的企业。早在2018年就推出了双足机器人Walker。公司产品先后几次登上春晚,更是风光无限,吸引了大批明星资本,腾讯、科大讯飞、海尔等都在其中。
但随着特斯拉在2021年提出了人形机器人的概念后,该领域开始被市场关注,导致优必选的多位技术骨干被多家公司高薪挖走。
2023年12月29日,优必选成功上市。上市后的前3个月,公司股价一路飙升,最高较发行价翻了超3倍,市值也一度超过1400亿港元,也是最高光的时刻了。
随后的日子里,公司的股价开始了漫长震荡下跌的过程。而在上市整整满一年后的第一天,一则公告更是给公司蒙上了阴影。
2024年12月29日,公司公告称,董事会主席兼CEO周剑分别与多位股东终止一致行动方协议。此举导致无人持有优必选投票权超过30%,让公司面临无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情况。
而这背后,可能是公司内部存在的“路线之争”。
周剑坚信人形机器人是未来AI的最佳载体,并认为人类因为有情感属性和社会属性,只有真正意义上的人形机器人才能与人类实现更好的交互。
不过,在优必选内部,对于是否应该继续投入研发人形机器人,还是转向其他类型的机器人,如四足机器人,存在不同的声音。
有股东认为应尽快实现商业化,也有的认为应继续加大投入研发,以保持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优势。
这些分歧,或许是导致周剑和其他股东“分手”的主要原因,其中也包括前面所提到的核心骨干流失。
2021年9月,优必选北研所负责人赵明国离开优必选,其离任引发了该研究院的人事地震,导致北研所彻底解散。曾有媒体报道称,是因为赵明国与周剑意见不合,最终导致分道扬镳。离职两年后,赵明国加盟其弟子程昊创业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加速进化,担任首席科学家。
路线分歧、技术骨干流失等内部动荡因素的存在,其很大原因也是在于如何更好的“活下去”。
财报显示,尽管公司营收保持持续上涨,但却迟迟无法解决公司亏损的难题。
据统计,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优必选三年半的时间累计亏损了37.1亿元,比营收还多。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为了在当下竞争激励的环境中,维持竞争力,从而持续的高额研发投入。2023年,优必选研发投入达到4.9亿元,占到同期总营收的46.4%;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28亿元,同比继续上涨。
第二点,就是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模式并不清晰。
在技术上,人形机器人的通用化大模型仍未成熟,当下人形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和泛化能力尚未达到理想状态,这限制了其在复杂多变的非结构化场景中的应用。其次,关键零部件的部分技术仍存在瓶颈。
但最重要的是,人形机器人具备高昂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规模化生产难度大,这使得产品价格远超普通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市场需求有限。
优必选招股书披露,Walker系列平均售价高达598.8万元,两年半(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仅售出10台。
2024年半年报显示,优必选的营收大头主要来自教育和消费级产品,而它们的平均售价分别低于1.5万元和低于2000元。
尽管2024年,优必选对外透露,旗下人形产品先后走进比亚迪、东风、一汽以及吉利等汽车工厂实训,并声称其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已收获超五百台车企意向订单。
但不争的事实是,汽车等下游工业领域,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可能最早实现规模化应用的落地场景,加上AI等热门概念的持续推动,各大车企早已蠢蠢欲动,宣布进入该赛道。
一边是有钱有技术的中老车企,一边是傅利叶、智元等快速崛起的新星。在这样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公司还面临着资金告急的情况。
有内忧、有外患,优必选能否在有限的牌里找到出路,从而留在牌桌上,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