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关注息烽:“铁娘子”走上乡村治理“C位”

民生   2024-11-19 13:44   贵州  

【开栏的话】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贵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健全基层治理机制、汇聚基层治理力量,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贵州日报聚焦我省基层治理的创新做法、典型案例、优秀人物,走进100个村开展“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推出“村治·百村行记”系列报道,全面反映我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


  

  11月7日,立冬。息烽县养龙司镇堡子村迎来每周一次的“清洁日”。


  陈洪芳一大早就出现在村道上,熟悉的红马甲,不变的扫帚簸箕,她一边巡查,一边打扫,不时有早起的村民同她打招呼。


堡子村


  “陈姐,起得早咧,今天只有你一个人?”


  “早,其他人一会就来,小杨,你家最近卫生不错嘛,继续保持!”


  “肯定的,大家都整得干干净净,我家也不能拖后腿!”


  ……


堡子村半边天文化陈列馆


  陈洪芳是堡子村村委委员,也是该村“一岗六队”中村寨美容队的队长。村寨美容队12个人都是妇女,除了每周四的卫生打扫,还要不定期进行村容巡查,并入户宣传垃圾分类、人居环境改善等政策。


  “我嫁到堡子村30多年,进村委会17年了,主要负责计生和垃圾整治工作。”陈洪芳笑着说道,“家里婆婆经常说起‘半边天’的故事,我们要向老一辈学习,发扬好‘巾帼精神’,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堡子村半边天文化陈列馆


  陈洪芳的婆婆名叫文安荣,今年已88岁高龄,她是堡子村“男女同工同酬”的见证人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堡子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发展农业生产。受过去“妇女下田,天干三年”“婆娘掌犁,牛瘦脱皮”等落后观念影响,妇女的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


堡子村半边天文化陈列馆内关于“男女同工同酬”的黑白旧照


  “那时候同样的劳动,男的一天能记7个工分,女的只记2.5个工分。”在半边天文化陈列馆里,文安荣奶奶看着墙上的黑白照片回忆道。


堡子村半边天文化陈列馆内展出的息烽县五十年代表彰的第一批女劳模


  针对这种不平等现象,易华先、赵玉华等老一辈堡子村妇女代表,找到党支部和管委会提出了“同工同酬”的要求。并且提出劳动竞技,以实力讲话。


  插秧、撒菜籽、唱山歌……女社员们在一个个项目中取胜,原来看不起妇女的男社员竖起大拇指说:“妇女下田,不是天干三年,而是一年跃过一年。”


堡子村半边天文化陈列馆内关于“男女同工同酬”的记录


  自此,堡子村成为率先在中国推行“男女同工同酬”的村庄,这一事迹简报受到毛主席亲笔批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


堡子村半边天文化陈列馆内关于毛主席批示堡子村“男女同工同酬”简报的复印件


  70多年过去,堡子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她力量”。


  2020年,该村创新成立“一岗六队”——巾帼先锋岗、民俗文化队、村寨美容队、志愿服务队、纠纷调节队、义务巡逻队、法治宣传队。队员大多以妇女为主,陈洪芳便是队长之一。


堡子村半边天文化广场


  任职最初,陈洪芳带着队员,早上7点上班,清扫公共区域,中午再检查一遍。扫把一放,她又会走进农户家看看卫生状况。


  后来,堡子村为每个家庭分发干、湿两个垃圾桶,引导村民垃圾分类,村民又犯了难,他们对干湿垃圾没概念。陈洪芳就自学垃圾分类,然后一家一家教,还整理了一个口诀:“厨余垃圾不出户、有害垃圾不入桶、惰性垃圾不出村、可回收物不浪费。”


堡子村内关于“妇女顶起半边天”文化的墙绘


  如今,堡子村干净宽敞的村道蜿蜒前行,白墙黑瓦的农舍错落有致,农家小院中,应季的鲜花娇艳开放,村容美了,每天一次的清洁也只需每周一次了。


  在“一岗六队”的宣传、引领、助力下,堡子村成功引导婚事新办、白事简办、其他不办22件次;创建“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活动45次;成功参与调解矛盾纠纷67件,解决了小问题,避免了大灾祸,实现了堡子村重大治安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事故等“零发生”。


堡子村曾获得的荣誉表彰


  2022年,在贵阳市农村“五治”提出后,巾帼先锋岗变更为“五治”巾帼先锋岗,妇女的力量和优势持续发挥,在村级事务管理、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勇挑重担,不断展现出“巾帼风范、敢为人先”的堡子精神。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一审(校):成 婵
二审(校):吴培玲
三审(校):罗   胤
签发:罗国爱

爽爽贵阳红色息烽
发现息烽、关注息烽,集社会、娱乐、资讯等,涉及息烽发展各方各面的综合信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