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传承民族文化 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民生   2024-11-23 14:42   贵州  

近年来,息烽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不断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村民制作蜡染、刺绣等苗族服饰工艺品,全力打造芦笙舞团队,持续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024息烽青山苗族二月十五跳场节


     走进息烽县青山苗族乡苗族文化传习所,苗乡文化、苗族服饰文化、技艺传承、苗乡足迹、文创体验五大展区,50余件百年苗乡珍贵实物展品和近百张珍贵照片,述说着青山苗族文化的发展变迁,独特的苗族文化让人眼前一亮。


息烽县2024年“四月八”民族文化系列活动


     青山苗族乡青山村村民刘敏在传习所进行苗绣教学,凭借一手好苗绣获评市级民族文化传承人。刘敏自幼受母亲影响,从14岁开始跟母亲学习传统苗族刺绣。1979年,刘敏初中毕业后,在修文县久长镇刺绣学校得到了专业的刺绣工艺学习,其后她孜孜不倦地钻研苗族刺绣技艺,刘敏少年学艺,有扎实的运针、用色的基本功力,又在刺绣学校受正规老师指导,绣艺日趋成熟。

“我10多岁开始和母亲学习苗族挑花绣,绣了40多年。我还常教村里的妇女绣花,不仅传承了技艺,还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刘敏说。

息烽县2024年“四月八”民族文化系列活动

为传承好苗绣文化,将“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2022年开始,青山苗族乡用好用活苗族文化传习所,积极开展苗绣技艺培训,吸引当地苗族妇女参加,聘请了刘敏现场指导教学。同时,青山苗族乡还利用传习所开启了青少年培训课程,刘敏作为授课老师,每周都会到传习所开展扎染、蜡染、苗语等教学。

刘敏教授

据悉,早在宋朝时期,青苗族、花苗族等少数民族就在青山居住,留下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目前,全村共有苗族同胞500余户2000余人,培育了一批批苗绣绣娘和能工巧匠,帮助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息烽县大力挖掘民族特色,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传承人传帮带作用,夯实融合发展基础。通过打造息烽县青山苗族乡苗族文化产品交易中心,收集苗绣服饰珍品、精品芦笙乐器等手工艺品,设立苗绣技艺培训工作室、芦笙演奏培训班,收集息烽县辖区内的特色农特产品,让苗族文化产品交易中心丰富又多彩。目前,已收藏苗绣服饰珍品6套、精品芦笙乐器5件,设立苗绣技艺培训工作室1个、芦笙演奏培训班1个。

息烽县青山苗族乡苗绣培训班

今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初八),息烽县2024年“四月八”民族文化活动在青山苗族乡民族风情园隆重开启。

作为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四月八”又称“亚努节”,历史悠久,意义深远。开幕当天,游客们可以体验到苗族拦门酒和打糍粑的传统习俗,观看精彩的芦笙舞、竹竿舞和苗歌对唱等,品尝别具特色的苗族长桌宴。同时还有射弩、押加和抵杠等体育竞技活动,篝火晚会和路边音乐会,让游客在欢乐的氛围中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节日当天,苗族同胞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全面展示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民间艺术,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让游客充分感受到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四月八”已成为苗族群众展现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建设精神文明的综合性盛会。

息烽县青山新华希望小学开展扎染手工体验活动

除了“四月八”,目前传承较好的苗族节庆活动和民俗活动还有苗族跳场节、斗牛、斗鸡、斗鸟等。息烽县积极探索创新“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多元化融合发展模式,依托民族文化优势,举办民族文化活动供游客体验,增强文化旅游体验。 通过开展苗家拦门酒、“四月八·蜡染体验”“四月八·长桌家宴”“四月八·产品展销”“四月八·以茶会友”“四月八·芦笙体验”等活动,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带动青山苗族乡芦笙、蜡染等产业发展,单日吸引群众消费高达10万余元。带动发展优质民宿产业,打造民宿品牌5个、乡村旅社25家,可提供床位362张。

“接下来,我县将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扎实做好非遗挖掘、保护、传承、利用、传播等工作,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全面提高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息烽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周华表示,将进一步促进非遗合理利用,发挥好非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融媒记者:杨爽 吴雪梅
一审(校):成 婵
二审(校):吴培玲
三审(校):罗   胤
签发:罗国爱


爽爽贵阳红色息烽
发现息烽、关注息烽,集社会、娱乐、资讯等,涉及息烽发展各方各面的综合信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