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仔猪成活率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文摘   2025-02-03 10:14   江西  
一、影响仔猪成活率的因素
1.免疫能力差
仔猪免疫器官发育不全,缺乏先天免疫能力。
2.生长发育快
仔猪断奶后新陈代谢旺盛,对营养的需求较大、要求高,特别是对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要求极为严格。
3.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
断奶后虽然采食量在逐日增加,但是消化机能的发育却不是十分健全,严重的影响了机体的消化吸收。
4.对天气变化适应能力差
由于断奶仔猪的体温调节功能还不是十分健全,再加上仔猪的皮下脂肪层比较薄,所以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特别是对低温的耐受力更低,特别容易引起腹泻、肺炎等疾病。
5.抗应激能力差
(1)断奶应激
仔猪断奶后常会出现嚎叫、烦躁不安、不食等现象,从而出现生长停滞,导致饲养周期延长。断奶越早,对仔猪的应激会越大。
(2)营养应激
仔猪在断奶时,各种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全,各种消化酶活性较弱,仔猪采食过多的高营养饲料后极易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并且过多的未消化的饲料在肠道中发酵产生毒素加重仔猪的腹泻,且容易引起水肿病的发生。
6.病原微生物
影响仔猪成活率的主要病原体是大肠杆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猪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及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轮状病毒。近年来流行的猪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及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都会造成仔猪的大量死亡。
7.母猪免疫接种不全或效果差
母猪在配种前没有接种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等疫苗或免疫失败,母猪在产前45天和产前15天没有免疫猪大肠杆菌疫苗以及母猪体内的猪瘟、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等病毒病疫苗的抗体效价低,都可能造成断奶仔猪的腹泻,降低仔猪的存活率。
8.母猪带毒
母猪体内的猪瘟、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等病毒的野毒含量高,除了引起母猪的流产、死胎和产弱胎外,还极易引起产下的仔猪在产后10天内死亡,即使有少数仔猪能耐过,多数也会成为僵猪,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应对措施
1.母猪围产期管理
母猪应在产前45天和产前15天进行两次大肠杆菌苗的接种,以降低仔猪出生后发生仔猪黄白痢的几率。在母猪妊娠后期即怀孕90-110天适当增加采食量,喂料量2.5-3kg/天,同时在妊娠后期饲料中添加植物油或者油粉,植物油的添加量为5%,油粉的添加量1%-1.5%。
在母猪妊娠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和复合维生素粉,提高妊娠母猪体内能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储备,提高仔猪的初生重,为哺乳期提高泌乳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母猪产后5天减少精料饲喂量,防止乳质过浓而造成拉稀。母猪生产后应对母猪做好护理,以免母猪在产后的几天出现不食的现象,可给母猪补喂补液盐,使母猪补充水分和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母猪泌乳期应全程自由采食,提供干净适温的饮水,并提供安静的环境。
2.仔猪的管理
仔猪出生时不能让羊水进入其口腔及胃肠道内,以免细菌感染,同时应在剪牙时注意消毒。
①接产用的所有用具都要严格进行消毒。
②在新生仔猪吸奶前,将母猪乳头洗净,并挤通乳汁,由人工辅助保证每头仔猪在2h内全部吃上初乳,出生后24h内吃足初乳40-60mL,以获得足够的免疫球蛋白。同时固定好乳头,把弱小仔猪安排在前面乳汁多的乳头上吃好初乳,保证每头仔猪固定一个乳头,多余出来的仔猪要及时做好寄养或者人工饲养工作。
③在仔猪出生7天后要及时投喂教槽料,第一次饲喂时可以将教槽料调成糊状涂抹在仔猪嘴上。仔猪补料要少给勤添。
④给仔猪提供干净、卫生和适温的饮水,及时更换饮水,定期对饮水器具进行消毒。
3.给仔猪提供适宜的环境
仔猪出生后要及时对仔猪进行保温,适宜的温度对仔猪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仔猪的适宜温度:1-7日龄为32℃-28℃;8-30日龄为28℃-25℃;31-60日龄为25℃-23℃。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70%,高于80%或低于50%对仔猪生长均不利。
4.仔猪腹泻的治疗
仔猪腹泻是经常发生的疾病,发生腹泻后要根据症状及时进行治疗,包括:哺乳猪腹泻治疗、断奶仔猪腹泻的治疗、病毒性腹泻的治疗等方面。

玄田猪价
玄田数据(https://zhuwang.com.cn/)官方账号,为您提供今日猪价、外三元内三元生猪价格、玉米豆粕价格、仔猪价格、猪价走势预测等猪价信息服务,让养猪更轻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