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非遗会说话|点一盏“火飞灯” 将纯真的祝福带向远方

文摘   2024-11-11 22:17   云南  

“花开十三朵,民族一家亲”

世居在西双版纳的傣、汉、哈尼等13个民族

以其独特丰富的民族文化和非遗技艺

为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

增添了一抹色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非遗的视角

走进西双版纳

聆听一段段来自非遗好物、美食的“自白”

了解和感受非遗的魅力


“我”叫“火飞灯”,傣语译为“贡菲”,俗称“孔明灯”“火笼灯”,是一种可以升空飘飞的纸热气球。其制作过程讲究细致与匠心,通常是由傣族棉纸、竹子、牛油和自制棉布等材料制成的,整个灯体用傣族传统手工“嘎拉沙”(棉纸)裱糊加工而成。2005年9月,傣族孔明灯制作被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



孔明灯看似简单的裱糊流程需要制作人拥有十足的耐心,制作时要先将所需的棉纸一张张地用糯米做的浆糊均匀粘贴起来,在粘贴时要十分仔细,不能出现半点漏缝,并要在下端留出一个用竹片制成的圆口,再用竹棍交叉扎牢圆口,留着支放“油灯灯芯”的“油盘架”才算制作完成。质量好的孔明灯可在空中飞行数小时,直到浸油棉线燃尽,纸球内空气变冷后才徐徐飘落。



孔明灯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纽带,连接着傣族人民的心灵和情感。孔明灯在人们心中有着祝福、美好的寓意,每当放灯之际,傣族人民会以灯为媒介,寄托自己的愿望与祝福。泼水节期间,成百上千的孔明灯缓缓飞向天空,仿佛点点星光,融化了春夏之际的世间烦恼。







(张晰 林夕 段健 摄)




文 | 李舒琪

图 | 西双版纳州融媒体中心 西双版纳州文化馆

编辑 | 汤雁玲

审核 | 李光耀 李元

监制 | 李强

运维 |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扫码关注我们


一机在手,全程无忧

下载游云南

轻松畅游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掌上文旅
传送文旅信息、传承文化精髓、传递文化情怀、传输文化自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