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人大在行动

教育   2024-06-12 11:56   北京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聚焦」出品


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向世界发出深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真挚呼吁,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呼应。


今年6月7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确定每年6月10日为文明对话国际日


设立国际日的目的,旨在提高全球范围内公众对有关问题的认识、调动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政治意愿和资源、庆祝和加强人类成就。这充分表明全球文明倡议顺应时代潮流、契合时代需求,充分表明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国际共识。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大力实施“文明史研究工程”,深入挖掘和整理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建构“文明学”学科,为文明研究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学术框架;积极布局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供重要平台;聚焦文明对话开展系列国际学术活动,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以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展现了中国学术界的责任和担当。



夯实基础:

启动“文明史”工程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


2022年7月起,中国人民大学全面统筹推进了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学术工程——“文明史研究工程”。这是一项从历史长周期比较分析中把握历史脉络,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大逻辑大趋势的重大工程。


首批研究成果是正在牵头组织的“两史两论”重大基础研究。“两史”,即新的《中国文明史》《世界文明史》;“两论”,即《文明冲突论的终结》《文明和谐论》。“两史”是按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五个文明”维度书写新的文明史,“两论”则坚持立破并举,打破西方主导的“冲突论”、树立中国人的“和谐论”,旨在产出基于中国立场、体现中国学养、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教授、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主持《中国文明史》《世界文明史》的编写工作,十位校内中青年学者担任分卷主编,各卷又分别邀约校内外优秀学者加盟,集合了一支精干团队。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和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哲学院院长臧峰宇等一起,主持《文明冲突论的终结》《文明和谐论》的撰写工作。谈及这项工程,张东刚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彰显了开放包容、命运与共的天下情怀,不仅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也为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张东刚   臧峰宇丨文明和谐论的基本内涵与世界意义

点击查看链接


2022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专门成立了“中国式现代化与文明新形态研究院”,为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出发,进一步推进文明史基础研究,学理化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内涵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平台。


“我们应当以文明史研究厘清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以文明史研究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文明史研究破除西方中心论,以文明史研究推进文明和谐论。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用党史讲理论、用事实讲道理、用学术讲政治是我们必须肩负的重要使命。”在研究院的揭牌仪式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


围绕文明研究,研究院先后组织文明史与现代化研究高端论坛、“中国式现代化:全球语境下的文明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与世界意义。

2023年6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端研讨会。


与此同时,文明相关的机构矩阵——如中华文明研究院、中华法治文明高等研究院等也同步建设推进,文明研究的合力正在汇聚。


强本固基:

强化文明学经典文本研究


做好文明研究,基础在于对经典文献与语言文字的打磨。只有深入理解和挖掘文献与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才能够强化文明的根本,在文明观念上实现重大的突破与创新。


2015年,顾枝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攻读古典学硕士学位。作为我国迄今唯一的本-硕-博三级建制的古典学专业,这一专业致力于打破文史哲三个学科的学科壁垒,创立一个综合性的古典教育模式,培养兼通中西之学的新时代栋梁之才。


在这里,顾枝鹰遇到了循循善诱的恩师和志同道合的益友,他和古典文明研究中心的硕博同学们组建了一个团队,并在未来的几年中勠力同心,前后完成了汉语学界内首部全面、系统、详细的拉丁语和古希腊语语法工具书的编译。


在设计自己主持编译的《拉丁语语法新编》的封面之时,顾枝鹰选用“人大红”作为主色调。于他而言,“人大红”更象征着中国文明的立场。


“作为中国学者,在钻研西方古典学的历程中,应基于中华文明的底色来考察和理解古希腊罗马语言文学,将古希腊罗马的精神世界与中国文明联系在一起,使得‘美美与共’。” 顾枝鹰说道。


“经典与解释”系列丛书是文学院刘小枫教授创设并主持的大型古典学术译丛,目前已出版达650余种,是建国以来继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后人文学术领域规模最大的文库。


依托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中国人民大学重点加强了对中国古代经典的阐释与研究,同时以西域语言研究勾连起包括中亚、中东地区在内的古典文明研究。


今年3月,教育部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申报的“中国古典学”本科专业是24种增设本科新专业之一。


作为以中国古代经典研究为主要的教学和研究主体,以古代中国的本体研究为目标所设立的新专业,中国古典学专业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回归典籍本身,甚至尽可能是“最初的版本”。相关的广泛深入研究对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立独立自主的学术体系极有意义。


“不同于西方古典学,中国古典学在研究方法上更强调继承中国传统学术方法,入乎‘小学’,参稽‘汉学’,出乎‘大学’,在中国传统文献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古代经典的诠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吴洋介绍道。


独树一帜:

建构“文明学”学科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先贤们对自身历史发展经验的思考和总结亦从未停止。


在张东刚看来,建构文明学学科不仅有助于承续古今中外哲人关于文明的深思,而且在当下具有全新的价值和意义。


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征程上,如何建构系统性、科学性的文明学学科,是关乎能否更好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要求、是关乎能否更好推进“两个结合”的有效路径,也是关乎能否更好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建构中国话语的重要举措。


今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筹建文明学学科工作推进会”,率先开启了文明学学科体系的探索,在文明学学科体系的建构上不断发挥引领作用。


作为与中国史、世界史、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又自成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文明学学科不是相关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汲取了上述学科关于文明研究的特色和专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文明的研究日益显得重要和紧迫。在融合各学科特长的基础上,文明学有望形成独特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成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路径。


文明互鉴:

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先行使者


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绚丽多彩的百花园。


要真正实现跨文明交流,就必须“走出去”,共同创建研究与对话新平台,让文明交流互鉴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迈进。


在希腊,在法国,在匈牙利……


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不断加强海外研究中心的布局建设。


2023年2月,与西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希腊雅典大学、佩特雷大学、亚里士多德大学、克里特大学在雅典共同成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复信希腊学者,祝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


今年5月,与法国索邦大学、凯致商学院、蒙彼利埃保罗-瓦莱里大学在巴黎共同成立中法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


前后相继,6月10日,在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与匈牙利罗兰大学在布达佩斯共同成立中匈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


复兴之路上,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在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中国人民大学聚焦文明对话,不断标注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崭新坐标。


以落实“三大全球倡议”为战略引领,一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制定面向2037建校百年国际性战略行动计划,举办首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城市国际论坛、中欧文明论坛、第八届世界汉学大会、2023中美公共外交论坛、第十届亚洲政策论坛等20余场系列高端国际论坛。


在武夷山,传承近千年的朱熹园内,全球学者云集,武夷论坛大幕既启。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一场穿越时空、沟通古今、横贯中西的学术对话与思想交锋拉开帷幕。


在苏州,围绕“中法建交60周年:遇见青年·遇鉴文明”主题,中法两国青年汇聚一堂,在文化交流传承、文明互鉴研究、民间友好往来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2024年5月,在“中法建交60周年:遇见青年•遇鉴文明”青年对话会系列活动上,中法两国青年演奏《茉莉花》。


在北京通州,大运河畔,首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开幕,贯彻“三大全球倡议”的七项行动计划首次提出。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展开一场“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的思想盛宴。


在法国巴黎,以“多元文明互鉴与全球文明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欧文明论坛召开。与会嘉宾一致期望论坛能够成为中欧之间在教育、文化、体育、青年等领域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桥梁。

……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

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新时代新征程

以大历史观和新文明观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

必将在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

书写璀璨的时代华章


把文明学研究引向深入

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

文明学知识体系

推动世界文明

朝着平衡、积极、向善

的方向发展

……


行进在建设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新路上的人大人

必将书写

更新更美的人大篇章!


相关链接

张东刚:加快建构文明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匈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成立!



出品:党委宣传部

特别支持:科研处

编辑:任瑾 朱芷萱

设计:诗涵

中国人民大学
人大人的精神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