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人大师生装修了一座小院?

教育   2024-10-06 12:03   北京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校园」出品



时光荏苒,夏去秋来

位于百家廊东、校友之家北侧的

人大美育中心公共空间

悄然迎来“变身”


从草木丛生的闲置空地

到美观与舒适并存

人大特色与环保理念相得益彰的

“新晋校园打卡地”


让我们走近校园景观营建工作坊的故事

一起看看这处“秘境”的前世今生



改造前(上)与改造后(下)



缘起:自然与美育交融,实践与研讨共舞

校园景观营建工作坊

是学校美育中心开设的实践类课程

选课的同学将参与真实校园

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和建设活动

营建具有人大元素的美育空间


在前三节课上

同学们回忆家乡景观营建

考察北京大学雨水花园

与北大营建社的成员热烈讨论

感受景观营建背后的坎坷与无限可能

思考如何平衡生态需求与人文需求

 课堂讨论

制作景观微模型的材料



共进:创意为自然增色,“本色”为匠心添彩

营建团队不仅挥洒着自己的创意

也认真听取校园内广大师生的需求与建议


在第三次课程前

团队成员在校园网络上发布调查问卷

结合实地访谈收集师生想法

采纳多方建议,认真思考权衡


在课程中

团队将课堂设置在改造场地

现场描绘施工蓝图

分组辨析想法利弊

邀请路过的人发表意见、指导设计


在课程后

团队利用丰富材料搭建3D模型

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

绘制出了改建设计图


设计方案辩论


改建方案由

木质舞台、原木座椅、

“人”字形石板路、校徽沙石地饰、

花境、花架、廊下桌椅、树下椅

和留言板等主体构成

每个部分都凝聚了

团队成员的心血与创意


总平面图


坐落在盈盈绿意间的木质舞台

为推广美育资源、打造校园文化

提供了独特场地

美育中心美育角


散落在草坪中的原木座椅

由被暴风雨吹倒的校园树木改造而成

延续了校园树木的生命力

将自然的质感与温情融入景观设计


暴风雨后清理出的树干

师生给木桩刷清漆


“人”字形石板路

源于对人大精神的深刻理解

也契合了对场地现有形态的观察

施工初期将老石板运出后露出“人”字

“人”字石板路


由废弃空调外机架改造而成的花架

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实验室排气口前

形成一道自然的隔离带

让旧物在花团锦簇中焕发新生

空调外机架组合


名为“遛花”的花境

欢迎师生自行在此栽种花草

在“遛花”中共建、共享公共空间

师生在花箱内栽种花草


廊下桌椅、树下椅巧妙利用原有空间设计

石榴树投下绿意融融的树影

环形、条形的桌椅设计

提供了便于商讨、聊天的环境

石榴树下圈椅


回头看,一块留言板映入眼帘

期待大家在此留下活动回顾

也欢迎到访者写下感受与建议

是展示人大学子风貌的窗口

也是来访者镌刻记忆的留影相框

留言板


在建设工程启动后

营建团队也没有“纸上谈兵”

当实际施工与设计方案

出现意料之外的偏差时

团队前往现场

一次次丈量现场尺寸

与施工方充分交流

因地制宜做出调整与改进

让场地更好地服务师生

施工初期

实景图


新篇:源于热爱,追求至美

校园景观营建工作坊的同学们

以热情与付出,化理想为现实

指导老师的耐心指点

带领同学们走进了景观建设的广阔天地

北大营建社成员和助教们的帮助

让大家冥思苦想后茅塞顿开

美育中心、校园建设中心、

人大e办的大力支持

支撑着项目从一笔一墨的想法

转变为一草一木、一砖一石的现实


这片空间的诞生

与校园的每一位“主人翁”息息相关

相信每一个造访这里的你我

都能迸发出营建校园的独特想法

让属于我们的校园中

上演更多旧貌焕新颜的精彩故事……


以美育人 人人美育

来听听同学们的收获


李雨桐

财政金融学院本科生

最初吸引我接触校园景观营建这一课程的,是自然与美育的结合、实践与研讨的互补。而在上课过程中,每一节课都能够带给我更多热爱美育工作坊的理由。第一节课上,师生共同挖掘几块彩纱的设计潜能,共同考察营建地点,课堂氛围融洽、温暖、充满参与感;第二节课上,同学们的分享让彼此获益颇丰,古村落苔藓的开箱瞬间期待满满,自制的微景观也为寝室增添了清新。能与营建工作坊的老师和同学们相遇,为校园作出一份贡献,确是一种美好的幸运!


张雅哲

生态环境学院本科生

在景观营建工作坊中,任何有关景观的意见和回忆都有机会被充分地表达,并得到大家的聆听和尊重。在活动中,我不断接触全新的事物,留下了深刻难忘的体验。在第一次活动中,我首次接触景观空间营造的理念。在第二次活动中,我们摸到了来自徽州古村的青苔。在第三次活动中,我们赴北大雨水花园、燕南园参观,了解景观改造的缘起与细节。在圆桌交谈中,我们领会到了景观改造过程中的多重考虑与博弈。让我难忘的一项改造理念是,改造的过程本身固然重要,改造过后“真正的用户”的体验也需要我们考虑并对其负责。


猜一猜

人大校园里

下一处“变身”的地方会是哪里?

期待你的参与!



出品:党委宣传部

特别支持:美育中心

编辑:徐一

图片:赵埕熙

设计:陈思琦

 责编:诗涵

中国人民大学
人大人的精神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