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牙根靠近牙龈中1/3的牙骨质硬度高于根尖区的牙骨质硬度,因此大多数的根吸收常发生于根尖区。此外,牙骨质硬度还和牙齿受外力有关。分别对牙齿施加轻力和重力结果表明,施加轻力组的牙骨质比重力组的牙骨质更硬一些。
牙骨质硬度和牙骨质表面的矿物质沉积有关(钙、磷酸盐和氟),牙骨质表面矿物质沉积是动态的过程,施加轻力时有助于牙骨质表面矿物质沉积钙化,但是重力时,矿物质沉积钙化过程受阻,从而牙根表面硬度降低。
2.牙周膜纤维的排列方向,使得根尖区牙周膜存储应力最大,在应力作用下牙周膜内破骨细胞激活,使牙根吸收加重。
3.根尖区表面覆盖的牙骨质相对于其他牙根位置的细胞成分少,不容易自我修复。
轻力不会出现牙根吸收,25~100gf。
重力容易出现牙根吸收,300~500gf。
治疗时间越长,根吸收发生几率越大,根吸收越严重。
牙齿移动的范围越大,尤其牙根在骨内移动幅度越大越容易出现根吸收。总之控根移动要比控制性倾斜移动更容易引发牙根吸收。临床提示:有牙根吸收的患者,尽量不拔牙,矫治的目标应该局限于排齐,不要做过多的前牙转矩控制。上颌切牙往往是全牙列中移动范围最大的,所以牙根吸收常见于上颌切牙。
控根移动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矫治器的种类和牙根吸收没有相关性。和矫治技术同样无关。牙周膜损伤在0.5mm范围之内,5周内牙周膜可以自行愈合,牙根自行完成修复。
不同矫治器对牙根的影响示意图
研究表明,牙齿开始受力的第一周就出现牙根吸收,牙根表面重新钙化沉积修复的过程通常在力量停止之后。最理想的间歇加力方式是每天只加力8h。但间歇性加力会延长矫治时间,矫治时间越长根吸收越严重。因此,临床上,间歇性加力并不比持续性加力好。从牙齿移动效率来看,还是持续性加力最好。
从牙根吸收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来评价:牙齿压入最容易产生牙根吸收,其次是控根移动,然后是15°以上的牙齿倾斜移动,最后是施加225gf以上力量的牙齿扭转。牙齿伸长也会引发根吸收,但是其严重程度仅有压入的1/4。总之牙根在骨内移动的距离越大,越容易引发牙根吸收。我们在诊断和制订矫治计划的时候,这是重要的考虑因素。拔牙病例使上前牙移动范围增大,因此要比不拔牙病例更容易引发根吸收。
牙齿的整体移动和倾斜移动。
牙齿受力停止的时候,牙根吸收随即停止,牙根自我修复过程随后启动。有研究发现,进入保持阶段第一周即可发现牙根吸收自我修复的现象,第四周时牙根吸收自我修复进度明显增快,到了第八周自我修复达到一个平台期,并继续延续。这也是绝大多数正畸病例,尽管有牙根吸收,但还不足以伤害牙根健康的原因。Brudicik研究发现,进入保持阶段,第2周牙根吸收恢复38%,第3周牙根吸收恢复44%,第7周牙根吸收恢复78%。即便有些后续的自我修复过程,但牙根尖端的形态很难恢复。
牙根吸收使牙根变短,会影响牙齿稳定程度。这是很自然的想法,事实是,只有牙根长度小于9mm,牙齿在10年后才会出现松动,如果牙根长度大于10mm,牙齿稳定度不会有任何问题。相比牙根吸收,牙槽骨的降低对牙齿稳定度影响更大。1mm的牙槽骨降低相当于3mm的牙根吸收,而且研究发现,牙周有问题的患者很容易出现牙根吸收。因此我们做牙周病正畸时要提防牙根吸收。
1.仔细询问根吸收家族史。
2.控制不良习惯。
3.替牙期,前牙牙根未完全闭合之前如果过早地施加矫治力,容易出现牙根吸收。
4.对于有牙根吸收的病例,在制订矫治计划时,要选择矫治时间短的方案。
5.尽量使用轻力。
6.如果出现牙根吸收,必要时可以暂停矫治力,间歇性加力。
7.矫治中每6个月要拍根尖片,随时监测检查根吸收是否加重。
8.如果根吸收严重,需要间隔3个月拍根尖片。如果发现根吸收加重,必要时停止加力。并且对根吸收的牙齿进行根管治疗。
9.对于有根吸收的牙齿,尽量不要大范围移动牙根,通常选择不拔牙方案。
10.有根吸收的牙齿,在保持阶段,需要调颌,去除不必要的咬合创伤。
口腔助理/执业/主治/海量题库,随时可以体验机考模拟考试,
还原机考真实考试形式
赶紧来模考吧
咨询了解题库加微信
版权说明:本图文转摘自网络,转载仅做分享,仅供行业专业人士参考及交流,不代表本账号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文中涉及到的药理或实验操作过程做过验证,不视为医疗意见或建议。本账号不对上述摘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客服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口腔文摘《图文合集库》
点击下面文字进入图文合集库阅读
口腔文摘微信:492804429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二维码进入商城了解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