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见快评|羽绒被里没羽绒!假羽绒服坑惨了多少人?

教育   2024-11-26 20:32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育见新闻”

近日

随着寒潮席卷我国大面积地区

羽绒服也被大多数人拿了出来

但与此同时

“央视曝光劣质羽绒服”

“羽绒服里没羽绒”

相关话题也连续

冲上微博热搜

以次充好的“羽绒”究竟是啥?

低价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戳视频

来听育见新闻主播对此怎么说

↓↓↓

新闻多一点


江苏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11月25日通报:11月24日晚,央视《财经调查》栏目报道涉及南通市有关羽绒被经营主体网销产品存在以“丝”代“绒”等情况,市、区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属地公安部门连夜进行现场检查,针对相关经营主体的违法行为,已采取固定证据、查封扣押、立案查处等执法措施。

图源央视财经


南通市将持续对全市家纺经营主体进行排查,依法严厉打击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生产经营违法行为,坚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欢迎社会各界监督,通过12315等各类渠道提供相关线索。

延伸阅读

央视曝光“羽绒骗局”:

以丝代绒,成本不到40元

部分直播间羽绒制品以“丝”代“绒”

寒冷冬日消费者直呼坑人!


“2888元不要,888元也不要!”“95%的绒子,像葡萄串一样,很蓬松”“98鹅吊绒,一等品”……随着冬季到来,直播间里出现一批叫卖羽绒制品的主播,在他们口中,价格不过几百元的羽绒被不仅“保暖性极好”,而且“检测报告清晰”“标签信息齐全”,消费者不免心动。然而据央视财经报道,这些羽绒被里根本没有羽绒,直播间的样品是真的,但消费者收到的羽绒被里是与羽绒质量相差甚远的“飞丝”。

填充物、吊牌标签全造假!

伪劣羽绒服以假乱真大规模流向市场

记者走访调查了江西九江多家羽绒服装企业,发现企业生产“假羽绒”却装傻充愣躲避追责。当地羽绒电商创业园内,多家辅料店不仅出售各类标识、质检报告,还主动给客户提供极具欺骗性的“建议”,让这些伪劣羽绒服以假乱真。最终形成了从原料生产端以次充好,到线上线下销售端知假售假的犯罪链。

国家标准《羽绒服装》(GB/T 14272-2021)规定:

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里的这些羽绒服装企业,不仅使用“飞丝”作为填充物,还有所谓的“吊包绒”“手感绒”。与合格的“绒子”相比,不达标的填充物显然在保暖性能上大打折扣。

商家告诉记者,他们这里用的检测报告、吊牌、水洗标、羽绒充气标等都是在辅料店买的“通版”,谁都可以用。

据报道,九江市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内聚集了百余家羽绒服装配套企业,记者询问儿童羽绒服的销量、价格、质量时,多位商家表示羽绒服内的填充物是不达标的飞丝,其检测无法达到国家标准。有商家表示其销售的儿童羽绒服填充物是假的,合格证是假的,水洗标及羽绒充气标也是假的,羽绒服的检测检验报告则是伪造的。“这个检测报告,大家都是买的通版的,到那个辅料店里面。”一位童装店工作人员说。

这类商家对自己的违规行为心知肚明,但为了牟取利益,他们就建议选择“分仓”发货来躲避监管。监管严的地方就发好货,监管不严的地方就发“充丝”的。

一款填充物为“飞丝”的所谓“羽绒服”成本价不到40元,两个月内销售量高达6万多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规定:

企业生产“假羽绒”装傻充愣躲避追责

牺牲工人健康生产“棉、丝、绒”混合填充物

记者在江西九江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里找到了一家名为河北羽兴羽绒公司的企业,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他们生产的假羽绒服填充物“飞丝”的种类多,价格相差也大,单价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另外一家流行羽羽绒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成本来调配各种填充物的比例。不管成本被压缩到何等低的程度,他们都能够提供与之匹配的“飞丝”。

而为了躲避监管、逃避责任,流行羽羽绒公司会装傻充愣,虽然对客户采买“飞丝”的目的心知肚明,却要假装不知道客户的用途。

记者发现了更加惊人的内幕,江西越之翎羽绒有限公司为了最大程度地控制成本,全然不顾产品质量与消费者健康,竟然采用将棉、丝和绒相互混合的方式,只为增加羽绒制品填充物的蓬松度,从而在外观上迷惑消费者,而这种填充物的成本每斤只要7元。

记者目睹了工人们生产这种售价仅7元一斤的填充物。现场的工人们都头戴专业面具,据他们强调,这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粉尘过多,必须防止粉尘吸入体内。

从原料生产端以次充好,到线上线下销售端知假售假,这些假冒伪劣的羽绒制品,就这样被公然销售。提醒相关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实现产业全链条的监管,对这类利欲熏心、肆意妄为的商家予以打击整治。

专家:规范行业管理 完善服务标准

谢永江认为,“情绪消费”相关行业需要做好真实的信息披露,区分其与专业心理咨询的边界,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如果“越界”或者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又没有相应资质,很容易侵害消费者权利。行业也可能打着提供情绪价值的幌子,夹杂非法交易、提供非法内容,甚至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对此更应该治理整顿。

针对记者调查发现的各类风险以及涉黄违规现象,胡钢指出,“情绪消费”行业的发展必须在规范中进行,平台方、监管部门等需要多方发力。

“平台方要仔细审核平台内经营者的相关资质,对服务的全流程进行必要管理。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可以适时发布监管指引性文件,不断促进新消费模式业态的规范和完善。”

胡钢指出,“情绪消费”作为一种消费新业态,目前尚无相关标准。消费者“下单”购买服务前要仔细辨别,明确相应的服务流程和计费标准等。“‘情绪消费’服务属于个性化的消费,服务本身是非标准化的,应提前约定相关服务的计费标准,比如时间或服务效果等,做到清晰透明。”

来源 | 育见新闻综合央视新闻、北京晚报、南通市场监管等

主播 | 慕瑶

编辑 | 袁博

责编 | 晓平

审核 | 文静

育见新闻
育新知·见未来。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融媒体官方账号,权威教育媒体,以观点创造价值,以思考引领变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