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前门大街,熙熙攘攘,游客们互相闯入彼此的镜头。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摄影师口中的“麻烦让一让”。2024年7月17日拍摄的永定门前的游客。陈钟昊摄但在100多年前的正阳门下,拍照的人才是唯一的“闯入者”。旅行者、摄影师、外交官,带着一摞摞厚厚的玻璃底片,来到正阳门下。两年前,为了准备北京中轴线申遗报道,我购得一本《北京中轴百年影像》。700余张北京中轴线的老照片里,最早的摄于1860年。某个晴朗的秋日,摄影师费利斯·比托在正阳门城楼上拍下了这座古都的第一张全景照片——1860年费利斯·比托拍摄的北京中轴线全景(由6张照片拼接而成)。(《北京中轴百年影像》作者刘阳供图)
穿过大清门、千步廊,宫阁耸峙;沿城墙东西眺望,宣武门、崇文门影影绰绰;天际线上,西山、白塔廓影浮现。没有现代建筑的年代,最能感知北京老城的平阔与错落。视线扫过一门、一墙、一城,无需阐释,便能理解何为“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可惜,再往后看,杰作黯然、秩序破碎。1900年6月,正阳门箭楼在战乱中被烧毁,两个月后,驻扎在瓮城内的英军印度兵做饭不慎失火,又将正阳门城楼烧毁。照片里,北京最大的城门残破得只剩半截,好似被拦腰斩断的巨人。中轴线上的门,几乎都难逃厄运。永定门屋顶遭八国联军炮击;地安门被日军用大炮整个轰塌;午门前,八国联军安营扎寨。一张照片中,被凿开的永定门城墙外,几个瘦弱的孩童站在护城河里向画外凝视,不远处,站着一名荷枪实弹的外国士兵。2023年12月25日拍摄的冬日里的正阳门箭楼与城楼。陈钟昊摄我很讶异,在我近几年拍摄的照片里,永定门下始终岁月静好,大人带着孩子放风筝、踢皮球,老街坊们在城楼下吹奏乐器、跳广场舞,他们无疑是这里的主人。在那些西方摄影师们的镜头里,中国人从来是被窥视的“他者”。我,一个穿行时空的读者、一个书写当下的记者,本以为只是偶尔窥探过往,但翻阅一张张旧影,我不曾经历却似乎肉身自带的集体记忆被一一唤醒。这或许就是文化遗产存在的意义。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铭刻一群人共享的记忆符号,它的完整、损陨、消失、重生,勾连出一段关于“我”的叙事。此后,在有关文化遗产的采访中,我会刻意留意那些存世的老照片。去年,年过花甲的北京延庆长城史料收藏者孟宪利走入我的视野。在他收藏的600多张老明信片、照片、幻灯片、版画中,有一组照片极为珍贵。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摄影师行至连接南口镇至八达岭长城的关沟古道,在最窄处,一个叫“五贵头”的地方,不约而同地为这条沟通中原与塞外的要道留下了它最初的影像——1877年英国摄影师托马斯.查尔德拍摄的五贵头。(收藏者孟宪利供图)东为燕山,西为太行,峡谷中匆匆北行的人挑着担子,赶着马车、骆驼,没入巨石的缝隙。四角攒尖顶的魁星阁与双层单檐歇山顶的关帝庙,分立东西崖壁。抬头,长城横卧,注视着一代代人在跋山涉水中艰难生存,在追祖怀远中生生不息。1909年,中国人自主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从这里穿过,畏途就此变通途。带着那几张老照片,我随孟宪利来到五贵头,却不见东边的崖壁和魁星阁的痕迹。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将五贵头段的京张铁路改线,削平了山丘,摧毁了古阁。那几年,日本人在长城沿线拍摄了许多记载战事的照片。我结识的另一位收藏者、35岁的阮明昊,是一位听障人士,他收藏了当年日本朝日新闻社发行的《支那事变画报》。照片里,日军占领一道道城关。一门、一墙、一城,无声泣诉,我又一头扎进一段集体记忆。跟随这些照片的带引,我一次次身处历史故地,在八达岭、居庸关、长峪城等地触摸战火留下的痕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中,这些具有重要且持久价值的纸质、视听、数字或其他格式的文献,被称作“记忆文献遗产”。“记忆文献遗产”对抗着漠视与淡忘,不只实证一段历史,也照应你我身处的现实。2019年12月,京张高铁开通。这条百余年后由中国人自主设计的智能化高速铁路与关沟古道、老京张铁路并肩而行,冲过一道道旧日城关。40里的山沟,装下三个时代的征途。2024年7月17拍摄的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陈钟昊摄我以记者的身份亲临高铁开通现场,在长城脚下,参与历史的书写。我也留下了一段影像,向读者们讲述我与这条高铁的故事,那是我对这片土地最新的记忆。如果不是因为老照片,我可能难以感知新与旧交替间,京张高铁的分量缘何厚重。北京中轴线于我亦是如此,700多年,城市格局依旧沿着这条线生长。老城犹在,新城正兴,在时光的相册里,我感悟一条线何以撑起都城的脊梁。一些同事曾对我说,我们拍的照片在当下或许没有多么大的意义,它真正的价值是在未来。接触老照片的经历,让我越来越确信这句话。■往期新华走笔系列:
新华走笔 | 惠小勇:寻迹黄州悟“功业”
新华走笔 | 王子江:“长安何日是归期”
新华走笔 | 王进业:察“颜”观“色”墨西哥
新华走笔 | 陈玉明:乡愁六记
新华走笔 | 闫亮:玉米“芯”事
新华走笔 | 聂晓阳:且行且记,为了那个“真实而远远超出想象的世界”
新华走笔 | 刘军:隐没在尘烟的英雄
新华走笔 | 谢剑飞:从冰雪三见到人生三见
新华走笔 | 杨湛菲:向美而行
新华走笔 | 褚晓亮:当冰雪遇见文化
新华走笔 | 王子江:邂逅雾山明月
新华走笔 | 张远:攀山渡海的勇气
新华走笔 | 吴国清:内蒙古的路
新华走笔 | 吴晶:待到群星闪耀时
新华走笔 | 王敏:新农人,新能人
新华走笔 | 东中华路上的先生们
新华走笔 | 殷博古:长方形的记忆
新华走笔 | 曹滢:那温柔的一声“喵”
新华走笔 | 陆波岸:山路那头
新华走笔 | 吴黎明:高铁遐思
监制:姜锦铭 | 责编:刘小草、吉玲、刘梦妮、雷琨、刘晶瑶 | 校对:廖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