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1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谢昊
凌晨3点半,我被窗外一阵剧烈的爆炸声惊醒。
不用搜索,我就能根据声音判断:袭击地点是贝鲁特市中心,在我东北方向不到1公里。这一年多时间里,特别是最近两个月,我已经锻炼出了这样的技能。
但今天有所不同,这是2024年11月27日,半个小时后,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停火协议将正式生效。赶在停火前,以色列密集空袭黎巴嫩境内真主党目标,释放威慑信号。
不到1个小时后,我再次被吵醒,这次是街道上一阵又一阵急促的枪声。我知道,这是黎巴嫩人在以自己的方式庆祝正式停火。
2024年11月28日,在黎巴嫩奈拜提耶,人们驾车返回家园。新华社发
由于常年冲突不断且走私猖獗,黎巴嫩枪支泛滥。每逢节日庆典,都有人朝天鸣枪。初到黎巴嫩的时候,每次听到枪声都会一阵紧张。待久之后,发现当地治安良好,除了偶尔发生家族教派间的枪战,几乎没有无差别袭击的枪击事件。
我继续入睡。等再次睁开眼睛,天色已经大亮。和平如初升的太阳,安静地照耀着大地。
“蓝色藏在我的身体里;用乐器演奏音乐,喝葡萄酒;站在电梯里,倚着导弹;餐厅在旋转,狙击在继续。”这是34岁的贝鲁特独立音乐人梅莎·雅拉德的专辑《酒店之战》里的歌词。在和平重新降临黎巴嫩的第一天,我脑海中不禁盘旋起这首歌的旋律。
这张专辑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黎巴嫩内战初期发生在首都贝鲁特酒店区的一场持续五个月的战役。
2024年12月14日,在黎巴嫩贝鲁特,民众拍摄街头圣诞装饰。新华社发(比拉尔·贾维希摄)
1943年,黎巴嫩脱离法国独立。其后数十年,城市迅速发展,摩天大楼和五星级酒店如雨后春笋在贝鲁特市中心拔地而起。黎巴嫩迎来黄金时代,贝鲁特被称为“中东小巴黎”。
1975年,在一片歌舞升平中,内战突然爆发。雅拉德说,这些建筑原本是乐观和进步的象征,但却因为其规模、高墙和完美的视野而成为攻击目标以及理想的狙击手巢穴。
1990年,内战结束的这一年,雅拉德出生了。她从小对建筑和历史感兴趣,看着贝鲁特各处墙壁遗留的弹孔,却困惑于身边的人总是避而不谈。如今,许多在内战中被摧毁的高层酒店已经恢复重建,但是曾经的贝鲁特最高楼——假日酒店仍处于荒废状态,带着浑身弹痕矗立在市中心环伺的高楼中间。
这是2024年11月27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拍摄的被损毁的街道与建筑。新华社发
雅拉德前后经过五年,搜集大量历史资料,了解发生在贝鲁特繁华地段的残酷战役,再用音乐的形式呈现。很多人告诉雅拉德,正是她的专辑,让他们第一次了解这段惨痛的历史。
对于年轻一代的黎巴嫩艺术家来说,反思战争、呼唤和平已然成为共识。
在贝鲁特,色彩缤纷、现代感十足的涂鸦作品已经成为街头一景,不少涂鸦内容寄托着对和平的期盼。作为黎巴嫩第一批涂鸦艺术家的代表,奥马尔·卡巴尼出生于1983年。当时正值黎巴嫩内战,贝鲁特被不同武装势力分割占领。每天上下学路上,他总能看见武装人员一手拿枪,一手拿颜料,在墙壁上绘制各个派别的标志,以此宣示对所在街区的占领。
这是在黎巴嫩贝鲁特拍摄的奥马尔兄弟创作的动画人物战神金刚涂鸦,寓意和平和拯救地球。新华社资料片
2006年黎以战争的爆发,让卡巴尼回想起童年的经历,他决定和其他艺术家一起走上街头创作涂鸦,用和平的方式夺回街区的主导权。
他的作品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他说,媒体往往把黎巴嫩描绘成一个充满暴力和激进主义的地方,但他希望传递的是,这里也有无限的创造力与热爱和平的人们。
卡巴尼曾带我漫步贝鲁特街头,如数家珍地介绍一幅幅涂鸦。在市中心一栋高楼前,他停下脚步,告诉我这是他最喜欢的涂鸦。
我抬头一看,一只巨大的红色凤凰盘踞整面墙壁。凤凰的身体由随机的阿拉伯字母组成,充满灵动的美感。
卡巴尼告诉我,贝鲁特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屡次被毁又重新建设,因此将浴火重生的凤凰作为城市的图腾。2020年贝鲁特港口大爆炸之后,艺术家完成这幅涂鸦,寓意贝鲁特必将涅槃重生。
■往期新华走笔系列:
新华走笔 | 聂晓阳:且行且记,为了那个“真实而远远超出想象的世界”
监制:姜锦铭 | 责编:刘小草、吉玲、刘梦妮、雷琨、刘晶瑶 | 校对:廖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