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天岗湖乡扎实推进“向阳花”基层理论武装工程,持续擦亮“理响天岗湖”理论宣讲品牌,创新推出“三微”工作法,找准“需求点”、用好“活教材”、用活“小载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响”在基层,“声”入人心。
聚焦精准“微分类”,“需求侧” 打通“供给端”
为进一步扩大全乡理论宣讲覆盖面,结合党员实际实施“双线”宣讲,努力打通宣讲的“最后一公里”。线上积极发挥“头雁效应”,通过以“书记讲党课”“理论直播间”“扫码送理”等方式由各党支部书记带头录制理论宣讲“微课堂”。线下针对村居受众老龄化和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现状,紧扣宣讲主题,紧密结合基层实际,在保留真理原味的基础上,对宣讲内容进行“精加工”,借助群众喜欢的快板、情景剧、非遗民俗表演等形式广泛开展“十分钟微宣讲”,用生动鲜活的“小故事”反映“大时代”,用“小切口”解析“大道理”。
推出精短“微故事”,“家常话”讲出“大道理”
坚持以最少的宣讲篇幅呈现最丰富的内容,抢占碎片化学习时间。深入挖掘本地道德模范、致富带头人、创业典型等先进事迹,统一汇总整理出《五代传承的锣鼓情》《岗乡里的榆树花--巾帼创业典型周永辉的故事》《残疾人之家绽放幸福花》等事例20余篇,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以身边事鼓舞身边人,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新时代奋斗故事相结合,让群众听得入迷、引起共鸣。在挖掘宣讲人才方面,坚持“来自群众、服务群众”的理念,立足“草根”,让“小角色”成为宣讲“主力军”。注重把“土专家”“田秀才”等吸收到宣讲队伍中来,形成一支灵活性强、离群众近的“向阳花”百姓名嘴宣讲队伍。
打造精品“微阵地”,“家门口”传播“好声音”
为了满足群众需求,该乡将宣讲主阵地从会议室搬到农家书屋、田间地头、林果基地、农户庭院、大榆树下。通过“庭院宣讲会”“榆下乡音会”“流动板凳会”等“微课堂”,利用农闲时节、茶余饭后、假期节日等“微时间”,创新互动说、文艺演等“微形式”,面对面把理论讲透、心贴心把政策说清,让宣讲排场变小、党群距离变近、群众共鸣变响。在各个理论宣讲“微阵地”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畅谈着党的惠民政策为生活带来的变化。乡土气息浓郁的家门口阵地,拉近了干群的关系,实现了理论宣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