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实行统一编写、统一审核、统一使用,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广大教科研工作者要提高政治站位,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深入理解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重大意义。
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
牢牢树立“我们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指出:“要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统编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体现着国家意志,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塑造“我们感”的重要载体。2024年版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是入学教育“我上学了”,首先要让小学生明确:“我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华民族是一家。”统编中国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1课《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在活动目标、活动任务、活动过程中强调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增强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显然,统编教材有利于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好“中国底色”,成为拥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的一代人。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标一致,要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国家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统编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如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我爱我们的祖国》写道:“我爱五星红旗。我爱北京天安门。我爱长江,我爱黄河。我爱中华人民共和国。”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我向国旗敬个礼》以“升国旗了”“学唱国歌”等内容,对身边的爱国主义行为进行了真实还原与生动展示。七年级语文上册《梅岭三章》,配图为陈其、陈坚创作的油画作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展现了共产党人面对困难时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精神,引导青少年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种子埋入心灵深处。可见,统编教材里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承载着无可替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呈现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
增进中华文化认同
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统编教材通过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和文化语境,增进各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课文《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介绍了造纸术的发明,以及医学、数学、农学的成就,能够让各族学生了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显著文化特征,统编教材精心编排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认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激发学习热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保障。如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既有汉字的历史演变知识,又有“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这类法律知识,还有“汉字真有趣”实践活动。“我爱你,汉字”模块,以匾额、剪纸、扇面、印章等形式,图文并茂地生动展示了中国书画的独特魅力。
亲近模范人物
树立高尚志向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党的百年历史长河里,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灿若群星。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也是生动的教材。统编教材中有非常丰富的志向教育资源,尤其各行各业的模范人物,是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志向的最佳范例。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开启初中生活”介绍了钱学森的中学教育;“确立人生目标”介绍了革命先驱李大钊、“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这些模范人物能够给青少年树立人生目标带来很大启发: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把个人的发展牢牢植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需要,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在民族复兴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总之,统编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载体,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要抓好落实、保障、帮助、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广大教师学生用好统编教材,充分发挥统编教材的铸魂育人功能。(作者系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实习编辑:吕尚泽
编辑:潘 琦
审核:丁贵子
监审:孙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