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即日起,“丝路同心圆”开设“史话新疆”栏目,走进博物馆、历史遗址,梳理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用历史实证讲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个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多元文化荟萃的地区,始终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的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制作:戎睿
中国长城是世界范围修筑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军事工程。长城历史悠久,延绵万里,见证和参与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长城两边皆故乡,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连续性墙体建筑,新疆的长城以烽燧作为连接,保护西北边疆安定和丝绸之路的畅通。
走进新疆首家长城文化博物馆——尉犁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中,延绵2万多公里的中国长城尽数“浓缩”于此,长城这一概念被从本体、空间、时间等方面详细解读。其中,新疆长城部分记载的烽燧、戍堡等均为长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土于新疆各地长城遗址附近带有中原特色的文物。喇小飞 摄
新疆现存汉唐至清代长城遗迹共计212处,包括烽燧、戍堡等多种类型,分布于全疆10个地州市、40个县(市、区),充分展现了古代新疆同中原及祖国其他地区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历史事实,体现了新疆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先秦时期新疆就与中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汉代时新疆被正式纳入祖国版图。“其在边境,唯明烽燧,审斥候,立障塞,备不虞而已。实安边之良算,为国家之永图。”为维护国家统一,保障新疆的安全和社会发展,汉代开始在新疆修筑长城,长城设施遍及天山南北。唐代经略西域时继承并完善了这种预警与烽燧传递制度,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万里长城自构筑之日起,就成为中华民族统一的象征。从白山黑水到天山昆仑,从南海之滨到大漠瀚海,她就像一条纽带,将中华各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
尉犁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内的新疆长城展区。喇小飞 摄
新疆范围内的长城遗迹与中原、河西地区的长城遗迹一脉相承,严格遵循统一规制。它们像忠诚的卫士,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默默地守望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各族群众的共同家园。
新疆长城遗迹不仅具有军事防御意义,更促进了沿途地区的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除保障沿线正常开展社会生产外,伴随而来的还有屯垦和水利兴修,中原先进农耕技术的引进,提高了新疆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水平,兴盛的商贸往来也推动了商业经济的繁荣。
在这一过程中,长城沿线不同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心相聚、手相联,共同开发和建设这片土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紧密的共同体,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尉犁丝绸之路·长城博物馆中展出的各地长城的城砖。 喇小飞 摄
长城不仅是守望家国信念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深厚土壤。考古人员在对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的考古发掘中,发掘出唐朝钱币、纸质文书、木简,99%的纸质文书和木简用汉字书写,还发现大量的书信、文学作品和传统典籍,如古代悲剧爱情故事《韩朋赋》、蒙学读物《孝经》、习字教材《千字文》等文学作品和传统经典。这正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不曾断裂的佐证,显示出中华传统文化、典章制度对新疆地区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长城承载着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力量凝聚的象征。
图为新疆首家长城文化博物馆——尉犁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 喇小飞 摄
如今,新疆大地上的长城遗迹犹如深沉的血脉和厚重的风景,承载着各族人民对家园的守望和开发建设的辛勤付出。万里长城起于抔土,无数前人一砖一石筑就了万里长城,也筑就了中华各族儿女坚强不屈的精神长城,筑就了中华文化宽广博大的文化长城,筑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钢铁长城。
长城超越了物质的形式,逐渐升华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内化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特质与文明的传续。今天,长城已经走出中国,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向世界传递着中国和平、交流、包容、发展的理念。
实习编辑:吕尚泽
编辑:潘 琦
审核:丁贵子
监审:孙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