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教子传说,山东省邹城市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孟母教子传说是从民间采录而来的关于孟母教子的系列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列女传》、韩婴的《韩诗外传》,通过民众世代相传,被传为历史佳话。孟母教子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优秀做法,体现了母爱与教化的统一。
孟母教子传说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古邹国,通过广大民众世代相传,内容逐渐丰富,先后衍生出了40余个故事。同时,随着华人迁徙、儒学传播而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孟母也成为古代中国家庭教育的典范,被称为“四大贤母”之一,和“母教一人”。与典籍记述的孟母教子传说一样,在民间流传的也是基于“胎教”“三迁”“仿丧”“叫卖”“断机”“不欺”“出妻”“去齐”等母题而衍生出来的具有口头文学色彩的故事。但是,核心故事主要为“三迁择邻”和“断机教子”。三迁择邻故事中又包含“墓间嬉戏”“仿贾叫卖”“窗外听读”“免脩入学”等子故事。到了元代,随着孟子地位提升,邹县部分官吏和乡绅陆续开始修建与孟母教子传说有关的实物载体。元贞元年(1295年),邹县知县司居敬在孟府孟庙后一里地左右主持修建断机堂。在断机堂附近恢复子思书院,后来又在孟母林立碑颂其功。后历经明清两代,孟氏后裔根据文献点滴记载和口头传说,先后在孟子出身地重修了“亚圣祖妣祠堂”,在邹县西北孟氏后裔集聚区修建了“孟母三迁祠”。至此,孟母教子传说中的最为典型的故事“三迁择邻”有了较为清晰且相对完整的物质载体,形成了较为明晰的传播路径。
孟母教子的方法一是“严”。孟母三迁的故事,是说为了让孟子长进成才,孟母不惜几迁其居,足见其要求孟子之严。二是“信”。杀豚不欺的故事中,“杀豚不欺之,以有知而教信”,这对孟子的成长和其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三是“导”,断机教子的故事讲的是孟母巧妙设喻,把织布比作学业的长进,对孟子循循善诱,积极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使孟子幡然醒悟,从而痛下决心努力学习。四是“教”。身教重于言传,诸多传说,说明了教育过程中榜样的作用是很大的。
孟母教子传说生动地体现了母爱与教化的统一,在民间口头流传经久不衰,启迪着一代代人的心灵,这位伟大的母亲,在人们心中,已经成为启蒙和立身教育的楷模。
编辑:张子振
校对:袁敏
审阅:马旭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