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1.中华文化:(1)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作用: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一脉相承的原因: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如何传承与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2.文化自信:
(1)原因: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2)来源: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
(3)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还要互相交流借鉴。
3.中华传统美德:
(1)重要性(意义、原因):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熔铸了中华民族民族志向、民族品格和民族理想,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内涵:爱国情怀,奋进品格,高尚情操,伦理规范等。
(3)青少年如何做:①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4.民族精神:(1)重要性: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一个民族要生存与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否则会失去生命力。
(2)中华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与时俱进。
(4)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不同时期不同表现):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C.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5)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作用):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6)如何传承与弘扬:①表现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生忘死;②表现在关键时刻见义勇为,无私奉献;③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意义、重要性: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价值引领,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2)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
(3)如何培育和践行: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要勤于学习,注重修养,勇于实践,踏实做人。
6.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1)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2)新的特点:①增速趋缓②出生率低③老龄化加剧④男女性别比失衡⑤城乡分布不均衡⑥“独生子女”社会问题。
7. 我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原因(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8. 生育政策的完善与目的:为什么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1)生育政策要随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9. 我国的资源现状与危机?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3)危机: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0.我国环境形势与危机:
(1)现状: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得我国环境问题严重,各类环境污染问题高发;
(2)危机: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1.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
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2.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1)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 ,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否则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13.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4.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4)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