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又现“网红桥”,位于成都麓湖伊甸岛,该步行桥为了增强麓湖岛和伊甸岛绿地之间的连通性。设计理念选择简单,采用纯几何形式,创造出一种简约的形式,与该地区更为复杂、蜿蜒的人行天桥形成鲜明对比。中心建筑主题是一个三角金字塔,它推动了形式和结构的完整性。
三角形和金字塔构成的桥梁
A bridge made of triangles and pyramids
金字塔作为锚点,扎根于岸边,由抓索网支撑。unarchitecte设计将上部顶点的缆索连接到临水端,产生预应力,将两个金字塔悬挂在水面上。桥面跨度50米,通过滑动支撑固定在两岸,使结构显得轻盈稳定。桥面两端通过滑动支撑固定在两岸,四个三角金字塔组成的结构支撑着一座80米长的玻璃人行桥。它们共同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结构体系,同时实现了视觉上的轻盈感。
三角金字塔组成稳定结构体系
Innovative living solutions on the cliff
金字塔作为锚点,扎根于岸边,由抓索网支撑。设计师利用上部顶点的缆索连接到临水端,产生相应的作用力。桥面跨度50米,两端通过滑动支撑固定在两岸,桥梁整体构成为两个正三角和两个倒三角,一共四个三角金字塔组成的结构支撑着一座80米长的玻璃人行桥,它们共同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结构体系,同时实现了视觉上的轻盈感。
项目鸟瞰图
Aerial view of the project
大桥采用张拉整体结构,两端采用三角形钢框架作为塔架,整个体系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杆,白色对称几何框架充分展现了桥梁的自主性。在技术层面,外部荷载、温度效应、预应力、行人舒适度等因素都被精确量化。
项目俯视图
Project supplementary diagram
宽阔的湖面观景和休息空间
Wide lake view and rest area
两个直立的三角金字塔底部杆件相交于桥面中心,形状随之演变为菱形并形成站立平台。这一设计不仅巧妙地实现了从金字塔到桥面的形态过渡,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景和休息空间。站立平台与玻璃人行桥的结合,既满足了通行需求,又丰富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桥梁与环境的融合及可持续性
Integration of bridges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ility
该设计充分考虑了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与可持续性。玻璃人行桥的使用不仅减少了对自然光线的遮挡,还使得游客在行走过程中能够充分欣赏到周边的自然风光。同时,整个桥梁体系采用的材料和施工技术均符合环保要求,确保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友好性。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麓湖伊甸岛步行桥
项目类别:步行桥建筑事务所:unarchitecte
设计年份:2021年10月—2022年1月
建成年份:2024(2023年8月—2024年4月)
面积:200平方米
项目地址:中国成都麓湖水城伊甸岛
主创建筑师:张赫天
设计团队:张赫天、范永刚、张金显、章如墨、孙继华
摄影版权: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视频摄影:紫墨艺术
委托方:成都万华新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业主设计管理:(成都万华集团规划管理部)王鹏程、白杨
结构顾问:iStructure
灯光顾问:信达电通环境科技(北京)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方:四川特立思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