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互联网如同一把双刃剑,既为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连接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悄然滋生了一片未被光明照亮的阴影——网络暴力。
2024年暑期,网信部门深入开展“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期间,各地网信部门深入核查网络举报线索,发现部分社交平台存在针对未成年人的“开盒挂人”乱象。这些平台上的用户,或是出于好奇,或是为了发泄情绪,肆意发布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信息,如姓名、住址、学校、照片等,甚至编造不实言论进行诋毁和侮辱。
其中,一起典型案例涉及一名初中生小明(化名)。小明因在一次网络争论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却意外遭到了“开盒”攻击。他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包括家庭住址、学校名称、班级信息等,随后,一些网友开始在网络上对他进行谩骂和威胁。这些言论不仅对小明的名誉造成了严重损害,还导致他不得不转学以逃避网络暴力的困扰。
那么,什么是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指通过网络以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对个人集中发布的,含有侮辱谩骂、造谣诽谤、煽动仇恨、威逼胁迫、侵犯隐私,以及影响身心健康的指责嘲讽、贬低歧视等内容的违法和不良信息。
网络暴力的形式:
名誉损害: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这些失实的言论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名誉,更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当事人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侵犯隐私: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一些不法分子或恶意网友,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达到某种目的,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私人聊天记录等。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还可能对当事人现实生活造成不可估量的困扰。
生活侵扰:一些恶意网友会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如发送骚扰信息、恶意评论、威胁恐吓等。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干扰了当事人的日常生活,更可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家长方面:
1. 不定期与青少年讨论网络使用问题,了解他们在网络上的活动和遇到的困难,通过耐心地沟通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
2. 树立正确价值观,展示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的态度,为青少年树立榜样。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对待他人。
3.家长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过滤功能,为青少年营造一个纯净的网络环境,通过设置合适的过滤条件避免青少年接触不良信息,减少受到网络暴力的风险。
4. 提供鼓励和支持,家长应鼓励青少年在遭受网络暴力时及时报警,并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走出网络暴力的困境,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节奏,重拾信心。
青少年自身:
1. 提高网络素养学习,如何识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以及如何文明上网。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能力至关重要。
2. 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内容时,要谨慎选择分享的内容,避免泄露过多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学校、家庭住址等。
3. 收集保留证据,通过截图、录音等方式,记录下网络暴力的证据,以便在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向家长、老师或其他可信赖的成年人求助,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如果心理压力过大,及时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来缓解压力、调整心态或者随时拨打12355热线。
如果发现自己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难以自我调节,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或随时拨打温州共青团12355热线,温州12355将始终陪伴你前行。
线上:温州共青团12355青少年服务台
青少年权益维护专线,12355-1
工作日 8:30-12:00,13:00-17:30
青少年心理咨询专线,12355-2
24小时全年值守
线下:公益心理咨询
我们为未成年人提供公益心理咨询,如有需要可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预约咨询。
预约方式:
1、拨打12355-1,服务台会根据来电者所在地区交办至各属地阳光会客厅。
2、拨打各县市区阳光会客厅预约电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内容来源:央视新闻、人民网
供稿:权益部
编辑:张雪晨
校对:徐欣荷
初审:周 璐
复审:吴炜芳
终审:王召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