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 揭秘水稻耐低温奥秘:ABA信号通路助力“中花11”超越“Kasalath”

学术   2025-01-08 00:03   湖北  

研究背景

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逐渐加剧,全球范围内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水稻等重要作物在寒冷环境中的生长受到严重威胁。低温是限制水稻产量和分布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尤其是对于亚洲大部分水稻种植区。因此,如何提升水稻对寒冷的耐受性,一直是农业科研的重点课题之一。

脱落酸(ABA)作为植物在应对环境胁迫时的重要激素,已被证明在多种植物对寒冷等环境胁迫的适应中发挥着核心作用。ABA通过调节多种生理反应,如膜稳定性、气孔调节、抗氧化防御等,帮助植物维持细胞内的稳态,从而提高其耐低温性。然而,不同水稻耐低温性的品种在ABA信号通路的反应上存在显著差异,如何利用这一差异来提高水稻的耐低温性,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文章介绍

2025年1月3日,湖南农业大学刘次桃团队在《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Unlocking ABA's role in rice cold tolerance: Insights from Zhonghua 11 and Kasalath》的研究论文,全面揭示了脱落酸ABA信号通路在水稻耐低温中的关键作用。这项研究不仅深入解析了水稻在低温胁迫下的分子反应机制,还为寒冷地区水稻品种的育种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    

研究结果

1、ZH11的ABA调节效率更高

低温条件下,植物通过提高内源ABA水平增强耐低温性,但耐低温和不耐低温品种的ABA响应存在差异。本研究发现,耐低温水稻品种ZH11在正常条件下的ABA水平高于不耐低温品种Kasalath(图1a-b)。在冷胁迫初期(0-6小时),两者ABA水平均上升,但ZH11的积累速度更快,表明其冷胁迫响应效率更高(图1a-b)。


ABA在胁迫中的作用具有双重性:适量促进响应,过量则影响生长。因此,ABA水平的反馈调节至关重要。耐低温品种ABA水平通常早期达到峰值并逐渐下降,而不耐低温品种则持续积累。在本研究中,ZH11的ABA水平在12小时后下降,而Kasalath则继续上升。胁迫结束时,ZH11的ABA水平低于Kasalath,表明受控的ABA下降有助于植物恢复(图1a-b)。


外源ABA处理也表现出差异:50-150 mM ABA显著提高了两种品种的耐低温性(图1c-f)。但在200 mM处理下,ZH11的耐低温性进一步增强,而Kasalath未显示明显变化(图1c-e)。这表明耐低温品种通过更高效的ABA信号网络,更有效利用外源ABA应对胁迫。


耐低温品种ZH11通过增强ABA敏感性、优化信号传导和代谢调控,更高效维持适宜的ABA水平,从而增强冷胁迫耐受性。    

图1. 外施ABA对Kasalth和ZH11耐冷性的影响

2. ABA代谢与合成基因在植物耐低温中的关键作用

ABA的合成与代谢决定了植物中ABA的含量变化,进而快速调控ABA信号,帮助植物应对逆境和调节生长发育。在低温胁迫下,ABA合成基因被激活,ABA浓度升高,启动耐低温的防御机制。当低温胁迫减轻时,ABA降解机制恢复正常,避免ABA过度积累。通过这种合成与降解的平衡,植物能够在低温环境中生存并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功能。


本研究发现,ABA合成关键基因在低温胁迫中的表达也存在显著差异。在低温处理6小时后,Kasalath仅有OsNCED3基因上调,而ZH11中,所有的ABA合成基因均显著上调,特别是OsNCED5,其在12 h内增加了33倍(图2a-b)。这表明OsNCED5在耐低温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同时, ABA代谢基因OsABA8ox1在耐低温品种ZH11中,在低温胁迫1小时内表达量增加了231倍,而在低温敏感品种Kasalath中,6 h时仅增加75倍,但12小时时仍上调至150.7倍(图2a-b)。这表明ABA代谢在耐低温性中起到重要作用。


植物的抗寒性由ABA的合成与降解共同调控,这两者的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应对环境胁迫至关重要。

图2. Kasalth和ZH11中ABA合成和代谢基因响应低温逆境表达模式


3. OsWRKY71是OsABA8ox1的关键上游调控因子

OsABA8ox1在耐低温品种ZH11和低温敏感品种Kasalath中的响应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其在两个品种中响应低温的机制有所不同。作者通过对OsABA8ox1的等位基因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其编码区和启动子区域均未存在等位变异。这说明,OsABA8ox1的上游调控因子在不同品种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决定了其功能差异。


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低温胁迫诱导表达分析显示,转录因子OsWRKY71是OsABA8ox1的主要上游调控因子(图3a-d)。通过单倍型分析,在202份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群体中发现,低温敏感品种主要携带OsWRKY71Ka单倍型,而耐低温品种主要携带OsWRKY71ZH11单倍型(图3e-g)。    


在体外电泳迁移率分析(EMSA)实验中,OsWRKY71Ka和OsWRKY71ZH11均能够结合OsABA8ox1的启动子区域(图5h)。然而,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ual-LUC)实验中,仅OsWRKY71ZH11能够抑制OsABA8ox1的表达,而OsWRKY71Ka未显示出抑制作用(图3i-j)。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OsWRKY71ZH11通过抑制OsABA8ox1的表达增强了ZH11的耐低温性,且该等位基因与耐低温性密切相关。而OsWRKY71Ka等位基因则未能发挥类似功能,与低温敏感性相关联。这一发现为理解不同品种的耐低温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培育耐低温水稻品种提供了潜在的分子靶点。

图3. OsWRKY71ZH11抑制OsABA8ox1的表达


4、OsWRKY71ZH11通过调控ABA代谢增强水稻耐低温性    

转基因实验结果显示,OsWRKY71ZH11过表达株系能够通过抑制ABA代谢基因OsABA8ox1的表达(图4e),从而降低低温条件下植株体内的ABA含量(图4f)。这一机制有效维持了植株在低温下较低的ABA水平,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低温存活率(图4b、d)。

相比之下,OsWRKY71Ka过表达株系并未改变OsABA8ox1的表达量,也未对ABA含量及水稻的低温耐受性产生影响(图4a,c-f)。这些结果表明,OsWRKY71ZH11通过抑制OsABA8ox1的表达,调控ABA代谢,从而增强了水稻的耐低温性。    

图4. OsWRKY71ZH11提高水稻耐低温, OsWRKY71Ka不改变水稻耐低温性


5、OsbZIP73-OsNCED5协同调控水稻耐低温

研究表明,OsNCED5在水稻品种ZH11与Kasalath的耐低温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图2)。对202份水稻核心种质群体的等位基因和单倍型分析发现,OsNCED5形成了两个主要单倍型:以Kasalath为代表的OsNCED5Ka单倍型与低温敏感性相关,而以ZH11为代表的OsNCED5ZH11单倍型则与耐低温性相关(图5a-b)。    

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低温胁迫诱导表达分析显示,bZIP转录因子OsbZIP73是OsNCED5的主要上游调控因子(图5a-d)。分析还发现,OsbZIP73在ZH11和Kasalath之间存在等位基因变异(+511 G>A)(图5d,g)。在对202份水稻核心种质的单倍型分析中,OsbZIP73Ind单倍型(Kasalath型)与低温敏感性相关,而OsbZIP73Jap单倍型(ZH11型)与耐低温性相关(图5b,d)。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ual-LUC)实验进一步表明,OsbZIP73Jap抑制了OsNCED5ZH11的表达,而OsbZIP73Ind则促进了OsNCED5Ka的表达(图5k)。这一结果揭示了OsbZIP73-OsNCED5协同调控水稻耐低温性的机制,为耐寒性水稻品种的育种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

图5. OsbZIP73是OsNCED5的上游调控因子


6、ABA信号通路在Kasalath与ZH11中的小结

本研究揭示了转录因子OsbZIP73和OsWRKY71在低温胁迫下对ABA合成与代谢的差异性调控机制。Kasalath,在低温条件下,OsbZIP73Ind激活ABA合成基因OsNCED5Ka的表达,而OsWRKY71Ka未能有效抑制ABA代谢基因OsABA8ox1的表达,导致ABA过度积累。这种失衡使Kasalath在低温下表现出较弱的耐冷性。相比之下,ZH11中OsbZIP73Jap抑制了ABA合成基因OsNCED5ZH11的表达,而OsWRKY71ZH11有效抑制了ABA代谢基因OsABA8ox1的表达,从而维持了ABA的稳态(图6)。这种精准的调控机制帮助ZH11在低温胁迫下快速响应并增强耐冷性。

这一调控差异清楚地解释了ZH11与Kasalath在低温胁迫下的耐寒性强弱差异,为深入理解水稻ABA信号通路与抗寒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图6. ABA信号通路在Kasalath与ZH11中小结         

 


研究意义与前景:为寒冷地区水稻育种提供新思路

本研究深入揭示了ABA信号通路在水稻抗寒性中的关键作用,为寒冷地区的水稻育种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ZH11和Kasalath两种品种在ABA代谢上的差异,研究团队明确了OsWRKY71OsbZIP73两个关键调控基因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阐明了ABA积累水平与抗寒性之间的关联。

研究表明,通过调控ABA信号通路,尤其是优化OsWRKY71-OsABA8ox1和OsbZIP73-OsNCED5两大关键调控模型,可以显著提升水稻在低温环境下的抗寒能力。这为未来利用基因编辑、转基因技术及其他育种方法开发耐寒性更强的水稻品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策略。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寒冷地区的水稻生产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本研究不仅为寒冷地区水稻品种的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作物的抗寒育种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作者和基金项目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生李文宇为该文第一作者。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刘次桃为通讯作者。湖南女子学院段美娟研究员,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袁定阳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2272050,U21A20208),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项目(2022PT1005),湖南省科技创新计划(2021NK1012, 2023NK1010)的资助。

植物生物技术Pbj 交流群

     为了能更有效地帮助广大的科研工作者获取相关信息,植物生物技术Pbj特建立微信群,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投稿以及文献相关问题、公众号发布内容及公众号投稿问题都会集中在群内进行解答,同时鼓励在群内交流学术、碰撞思维。为了保证群内良好的讨论环境,请先添加小编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之后我们会及时邀请您进群。小提示:添加小编微信时及进群后请务必备注学校或单位+姓名,PI在结尾注明,我们会邀请您进入PI群



植物生物技术Pbj
本公众号致力于生物技术领域重要进展的推介,由 Plant Biotech. Journal杂志(2022年影响因子13.8,植物学研究型Top3 期刊)官方授权,华中农业大学为运营主体,PBJ杂志执行主编-华中农大金双侠教授担任总编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