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涉嫌违法犯罪
请配合警方调查”
可不要被这些话吓到
这是“冒充公检法”诈骗
典型的来电开场白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
将“冒充公检法”诈骗的黑手
伸向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
他们是怎么操作的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秘他们的套路
案件分析
近期,盐城一学生小明
在浏览小红书APP时
收到私信
对方自称是某某公安局警察
让小明配合调查案件
小明很害怕
按照对方要求
添加对方微信进行视频聊天
随后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
前后转账14000余元
事后
她还按照“警察”的要求
删除了转账记录和微信
不同于常规以往的冒充公检法诈骗
当前冒充公检法诈骗的类型
趋向于针对特定的场景
和精准的寻找易受骗群体
(青少年群体、学生群体、老年群体)
诈骗手段
01
通过社交APP、游戏平台等寻找目标
诈骗分子通过社交APP(小红书、快手、抖音等)、游戏平台(蛋仔派对等)和直播平台(斗鱼直播、虎牙直播等)主动寻找添加未成年受害人或发布免费、低价获取游戏皮肤道具、参加抽奖活动资格、明星相关周边群聊等精准信息引诱受害人主动联系。
02
冒充警察/司法机关/律师/公司法务
冒充警察等司法机关人员,通过假冒的警官证,虚构的警务工作环境,用“拘留”“坐牢”“涉嫌违法犯罪”“账户涉案”等理由对受害人进行恐吓、威胁。
或冒充公司法务、律师等身份,以账户操作错误导致公司损失金额需要赔付或侵犯明星隐私为由需赔偿进行恐吓。
03
通过恐吓威胁的方式进行诈骗
以受害人为未成年人操作错误导致账户被冻结为由诱导转账或以涉嫌违法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且不能告诉任何人,否则会让家长坐牢,诱导受害人使用家长手机进行操作(扫码消费、转账)。
要注重个人信息的保护,在网络上使用个人社交账号和游戏账户要保护好自身的真实信息,切勿随意透露个人情况。
司法机关人员不会网络在线办案,也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不要相信网络上直接联系的司法机关人员,要第一时间和家长老师汇报。
树立正确追星观念,不轻信网络上陌生明星、明星助理账号、明星粉丝群,涉及资金转账一定提高警惕。
切勿相信免费领取游戏皮肤、道具的话术,遭遇恐吓、威胁及时告知家长老师或寻求公安机关帮助。
很多家长以为
诈骗离自己很远
但其实骗子离你的孩子很近
由于未成年人
社会经验较为缺乏、判断力不够强
极易被犯罪分子诱导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
要时常关注孩子的娱乐休闲活动
做好自己手机支付账号的安全管理
来源:盐城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