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主要以传递基础知识,分享经验和展示个人观点为主,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有价值、有帮助,同时有一定深度的原创内容,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鼓励。转载本号内容请使用白名单转载功能,非付费内容可申请转载,不接受其他转载形式。本文已开通快速转载,可在转载页面录入文章标题快速定位,转载请注明来自“环境监测技术交流”微信公众号。如有问题请进入“环境监测技术交流”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方法验证模板搜索索引请点击下方链接,然后电脑版按“Ctrl+F”或手机版点击右上角“…”在下方采样点击“搜索页面内容”,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以下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建议直接咨询当地主管部门、标准编制单位或生态环境部!限于个人水平,难免存在疏漏,敬请谅解,欢迎批评指正。如有不同观点,欢迎后台留言交流。
用空气采样器连接吸收管,启动采样泵,手指堵住吸收管进气口,泵流量降低到0就可以说明气密性好。
环境空气和废气的采样,使用吸收瓶或者吸附管采样系统进行采样时,采样前均应进行系统气密性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采样,如果气密性检查不合格,应检查各连接管路是否连接正常,处理问题后,再次进行气密性检查,直至合格。
气体的采样方法主要有:吸收瓶采样法,吸附管采样法,注射器采样法和真空瓶采样法,另外,还有气袋采样法和真空罐采样法。其他的欢迎大家留言补充。所以,采样系统气密性检查是每次采样前必须做的工作,不管采用的方法标准中是否有明确采样前要进行气密性检查。检查是对整个采样系统的检查,而不能仅是其中一个环节。采样容器或采样系统的气密性检查操作,具体可以查阅相关监测技术规范,吸收瓶采样系统可以查阅HJ194、HJ/T375和HJ/T397;吸附管采样系统可以查阅HJ194和HJ/T397;注射器可以查阅HJ194和HJ/T397;真空瓶可以查阅HJ905和HJ/T397;气袋可以查阅HJ194;真空罐可以查阅HJ759。将吸收管(瓶)及必要的前处理装置正确连接到气体采样管路,打开仪器,调节流量至规定值,封闭吸收管(瓶)进气口,吸收管(瓶)内不应冒气泡,采样仪器的流量计不应有流量显示,或者按照HJ/T 375 中相关要求执行。(2)吸附管采样系统
气密性检查时,选取与采样相同规格的吸附管,按采样要求正确连接到采样仪器上,打开采样泵,堵住吸附管进气端,流量计流量应归零,否则应对采样系统进行漏气检查。
(3)注射器
注射器内芯与外筒间应滑动自如,先吸入空气至最大刻度,用配套密封头封好进气口,垂直放置24 h,剩余空气应不少于60%。
(4)真空瓶
HJ/T397规定:
将真空瓶与真空压力表连接,抽气减压到绝对压力为1.33kPa,放置1h 后,如果瓶内绝对压力不超过2.66kPa,则视为不漏气。
(5)气袋
HJ194规定:
当气袋充满空气后,浸没在水中,不应冒气泡。
(6)真空罐
HJ759规定:
将采样罐抽真空并静置数天后,罐内压力变化应≤0.7 kPa/d。
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欢迎留言一起交流探讨。
付费内容增加更多扩展补充阅读,感谢大家对环境监测技术交流微信公众号的支持,欢迎大家加入环境监测技术交流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