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觸式遠程健康監測系統Vitals™的產品模型。科大供圖
香港科技大學初創公司PanopticAI研發出全球首個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許可的醫療手機應用程式,這款非接觸式遠程健康監測系統「Vitals™」,其核心技術是利用遠程光體積變化描記圖法(rPPG)專利算法,將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轉變為醫療級生命體徵監測器,結合先進的人工智能和信號處理技術後,利用這些日常電子產品內置的鏡頭,通過觀測用家臉部皮膚血液流量變化引起的顏色波動,僅需30秒即可計算出多項健康指標,包括心率、血壓、心率變異性及血氧飽和度,準確率高達98%,減少傳統監測的複雜步驟。
全球首款獲FDA批准醫療App
現行醫療器材及電子產品,如智能手錶使用的是光體積變化描記圖法(PPG)接觸式技術,而「Vitals™」應用的是更先進的rPPG,可以鏡頭取代專用感測器來獲取與PPG類似的信號,透過感知面部反射的光線來測量皮膚中的血液變化,從用家的面部取得健康數據,達至無接觸健康監測。其間,程式會即時將資料上傳至系統雲端,用人工智能運算和大數據對比,以計算出健康指數,再將數據回傳至用家的手機或平板電腦。
PanopticAI行政總裁黃君朗表示,希望該系統的一站式處理可以讓醫療機構快速整合病人的健康情況,省卻其分站輪候的時間。該程式內量度心率的功能,於去年12月獲得醫療器材第二類器械中的510(k)許可,成為全球首款經FDA批准的醫療手機應用程式。
在申請FDA許可時,團隊需要遞交臨床測試報告文件,證明系統與現行市面上已通過FDA許可的醫療器材功能相同。在逾百個臨床測試結果顯示,系統在iPhone手機及iPad平板電腦上的表現可靠,其置信區間值達95%。
同時,研究人員進行了一系列情景測試,涵蓋不同年齡、種族、性別及燈光條件,甚至考慮到女性化妝可能帶來的影響。這些測試有助系統在多元化場景中提供穩定且精確的健康監測數據。黃君朗表示,在香港收集數據不容易,不能單靠數據庫,團隊更要起動家人接受測試,現時則和不同的醫院合作收集數據。
黃君朗表示,有關監測技術已應用於醫療機構、保險公司和零售藥店等領域,未來將會繼續發展B2B業務,並於世界各地申請認證,及逐步認證系統內的其他功能,包括血壓量度等。為進軍國際市場,團隊初步擬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市場為起步點。
(原文來源:香港文匯報)
(圖片轉自網絡)
覺得不錯,就點「在看」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