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举行了年度记者会,现场持续了四个半小时,回答了包括经济、社会、国际局势等广泛问题。普京的这场记者会,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中俄关系和俄乌冲突方面,他的言辞和态度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
普京的这次记者会,意义非凡。为了准备这场重要的活动,他特意取消了17和18日的公开行程,专心研究记者提出的问题。这也让这次记者会成为了普京近年来难得的一次全面亮相。在这场长达四小时的问答中,普京坦率地谈到了自己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对中俄关系的看法,甚至还谈到了自己在处理某些外交事务上的“后悔”。
在中俄关系这一敏感话题上,普京做出了新的表述,强调两国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提到,去年两国双边贸易额突破了2400亿美元,而且今年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普京指出,中俄之间的合作是互利的,并且对全球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突出这一点,他还特意用了一种极为少见的比喻——将中俄关系与联合国相提并论,称两国在国际舞台上“几乎总是”协同行动,起到了和联合国一样的作用。
这一表态显然是在回应近年来部分西方国家对中俄关系日益紧密的关注。普京通过这一表述,向外界传递了中俄关系不断深化的信号,也凸显出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问题上,普京显得尤为直白。当记者问及他是否后悔在2022年发动特别军事行动时,普京做出了明确回答。他表示,自己并不后悔发动这场军事行动,甚至认为自己当时的决定是必要的。然而,普京也承认,他后悔没有更早采取行动,并指责西方国家在《明斯克协议》上的“欺骗”行为,导致冲突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普京回顾了2022年末俄罗斯与乌克兰在伊斯坦布尔接近达成和平协议的时刻,但他指出,正是时任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干预,要求乌克兰“战斗到底”,这使得本来有可能通过谈判解决的局面彻底破裂。从普京的言辞中可以看出,他对西方国家的干预仍然充满愤怒,并且将其视为俄乌冲突未能早日结束的一个关键因素。
对于俄乌战争的解决途径,普京再次强调,俄罗斯始终准备与乌克兰进行谈判,但前提是乌克兰方面要表现出同样的意愿,并且准备做出妥协。他明确表示:“谈判结果往往是妥协,乌克兰应当准备好接受谈判并做出妥协。”
在记者会的一个环节,有记者提出了一个直击普京内心的问题——面对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攻击,普京为何始终保持沉默?这一问题引发了普京一番意外的回应。他表示:“别人怎么骂我,我就怎么做。”普京以中国智慧回应这一提问,引用了“辱骂他人只能显现出自己的无能”的道理,认为对方的攻击其实暴露了他们自身的弱点。
这一反应让许多人联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忍耐”和“自我克制”的智慧。普京似乎在这一刻放下了大国领导人的强硬姿态,展现出一种更加内敛的态度。他的这一回应,可能也是对西方国家持续施压的一种反击。
普京此次记者会的表现,不仅仅是一次对俄乌战争的说明,也向世界展示了他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深思熟虑。普京在谈到中俄关系时所使用的比喻和表态,显示出他对两国未来合作的重视。他用“联合国一样的工具”来形容中俄关系,这无疑是在传递一个信号——俄罗斯希望通过中俄的密切合作,进一步强化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然而,在面对俄罗斯与西方的持续对立以及国内经济和社会问题时,普京的态度似乎发生了一些微妙的转变。特别是在对待俄乌冲突的问题上,他显得更加务实和自省。这种反思,是否意味着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将发生某种变化?是否意味着普京在未来会采取更为灵活的策略,推动与乌克兰的和谈?
普京在记者会中的言辞虽然充满自信,但他对于冲突的长期拖延也表现出了一些深刻的无奈。在回答关于战争后果的问题时,普京表示,俄罗斯并非完全没有后悔,而是后悔没有更早采取行动。无论如何,普京的这一番话,反映了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孤立感以及寻求突破的渴望。
普京的这场记者会不仅让人看到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俄罗斯领导人形象,也让世界对俄罗斯未来的外交走向充满了新的猜测。从普京对中俄关系的新表述,到他在俄乌冲突中的反思,这一系列的表态标志着俄罗斯对自身战略的重新审视和调整。而普京在面对外界的压力时,显然不再仅仅依靠强硬的态度,而是开始注重更加深思熟虑的外交战略。
是否能通过这些调整,打开新的外交局面,仍然需要时间的检验。普京的这一番话,究竟会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产生何种深远的影响,未来的国际局势将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