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山坡里的豪宅

文化   生活   2025-01-24 14:31   北京  

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并不是按照时间先后来排序

如不想错过“转转会(微信公众号:zhuanzhuanhui)”,请点击蓝字转转会

或设为星标,读完后点“在看”,就不会走散了

*以下内容含广告

拥抱科技,相信人定胜天的态度已经深深植入了整个人类族群的基因中,要改变这样的状况需要从建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信仰著手,人类需要恢复对自然敬虔的态度。其实理解自然的法则所设计出来的建筑,也可以是奢华的,今天介绍两个案例,从中也许可以学习一些与土地相处的智慧。

斜板屋 Inclined Slab House

在巴西新利马的一个陡坡上,由 tetro arquitetura 建筑师设计的住宅,这栋住宅最特别的是,有一个不规则的屋顶兼露台,向周围的群山敞开。






这栋建筑位于一处草原保护区内,这里覆盖着特有的草原植被,建筑师依据地形的起伏,透过插入地面的混凝土模板,形成了与自然流畅结合的建筑物。




主要的生活区域在地下,斜插入地面的混凝土模板的屋顶,仅靠在两根柱子上,开口朝向远处一望无际的草原,这里是主要的入口也是车库区。


 

混凝土平板的屋顶继续向下倾斜,连接到游泳池和大木甲板所在的露台。
主要卧室区位于,不只可以让夏天凉爽,冬天保暖调节气候的优点,嵌入地下的房间,也让整栋建筑的量体变得更小,从外观看起来显得更加精致和轻巧。









生活区域都位于底层,客厅/餐厅位于屋顶混凝土板倾斜部分的下方区域,充足的自然光可以穿透进入室内,朝向群山部分的视野极为辽阔,大落地玻璃窗可以随时拉开,变成了极为舒适的露台。







而在另一侧,大片的玻璃门可以随时拉开,与后院无接缝的衔接,后院的挡土墙,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墙变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栖息着昆虫、鸟类和蜥蜴。并将房屋周围的自然草原转变为生态走廊,让野生动物在地面上无缝流通。




与其把自然的地形切开,挖山填土去盖房子,建筑师放弃了该地区典型的围墙和围栏,顺应地形,创造了舒适、奢华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允许野生动物在房屋周围自由移动,从而创造出建筑师所说的“生态走廊”。



建筑师:TETRO 建筑师事务所
面积:288 m²
年代:2017
摄影:Jomar Bragança

橡树道大宅(Oak Pass House)

从外观看过去,这不过是一栋极简、轻巧类似凉亭的建筑。〝然而,这里面藏了一栋建筑面积740平米的豪宅。〞建筑师Walker Workshop说。


这栋位于南加州的豪宅:橡树道大宅(Oak Pass House),屋主是位知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他希望能有个安静的环境,除了居住需求外,屋主喜欢在这里举办私人的小型音乐会。



基地在一个美丽的缓坡顶上,坡地上布满着美丽的原生橡木林,建筑师Walker Workshop说:〝除了满足业主的需求外,我最重要的任务是不破坏这片美丽的山林。如果没有了这片美丽山林,什么样的建筑形式都补救不回来了。〞




小心处理大自然的地形地势,已经是全世界建筑界主流的意识,像过去那样随便地大面积开挖山坡面、砍伐森林、破坏自然地表的植被,移山填海的行为已经被认定是土豪建筑师的作法。





基地位于靠近山顶的肩部,130棵列为保护的大橡树是这个基地最大的资产,如何满足屋主对于空间品质舒适的需求,又能将这些美丽的橡树融入生活环境、如何不破坏自然的坡度、地表的植被,将人为建筑对基地环境的干扰降为最低,是建筑师最大的挑战。




即使如此,建筑师还是将740平米奢侈的大片建筑面积,轻轻巧巧地放入了这片山坡地橡树林间。
〝不过就是把一个山坡地切开,又装回去,外表看起来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对自然环境没有什么改变。〞Walker说。








透过对地形的分析,适当的顺应地势切开坡面,将大多数私密空间如卧室、健身房、酒窖、浴室等往下压,藏在山坡下,然后将建筑体露出的屋顶,设计成与自然环境浑然成为一体的屋顶花园,所有放入地下一层的居室都巧妙的与沉陷花园连接,或者与户外阳台连接,丝毫不让人感觉是在地下。


















露出的建物,规划为可接待宾客以及家居的公共空间,如厨房、餐厅与客厅。这些空间采用大片的落地玻璃与户外衔接,保障视线的无限延伸,把落地窗全部拉开,可形成半开放的中介空间,引入自然的凉风以及天光,对南加州的气候而言,这类开放性的设计非常适宜。















与自然环境接壤的游泳池,水天一色,老橡树的倒影,印照在池中,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这景色令人迷醉。


其实,在建筑尚未成为建筑专业之前,许多先民的智慧早就超越了这些。
或者因为当时没有大型机具,或者因为他们更尊重神灵土地,他们巧妙的利用自然却又不破坏自然。
如在埃塞俄比亚的拉里贝拉有多处岩石教堂,最为有名的是圣.乔治教堂,就如雕塑一般是从一块岩石上挖建并掏空出来的。





大约建于3000年前西西里岛的潘塔里卡的穴居之城,几乎垂直的陡坡上开凿出来的建筑,最初是墓地,中世纪时改造成为人类居所。



位于意大利著名的Amalfi海岸的意大利波西塔诺山城 ,原本是一个贫穷的渔村,直到此世纪又重新因为旅游观光复苏,这是一处没有规划自然成长的小城镇,这里的建筑都是依着自然的地形而建。



中国也有许多没有建筑师的乡土建筑,梁思成的学生,一生推动乡土建筑的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先生,在他所著的《中国乡土建筑初探》里面,记录了许多先民智慧所建造的聚落与民宅。



如山西临县招贤镇小塔则村窑居 (李秋香 摄)


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形式是最舒适的,没有建筑师的那些乡土建筑,正是我们需要谦卑学习的。
这些老聚落储存了许多先民的智慧与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量信息,所谓家的样子,如果没有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再奢华的家不过是一座陵墓。


文:轉轉會東京駐在員

图:网路、Joe Fletcher

请关注转转会微信公众号(zhuanzhuanhui)


爱护环境与资源,关注【用之美】专栏

转转会女主人 成琳是位建筑学博士,也是资深收藏家,她喜爱自然、美食与艺术,更喜欢朋友。为了分享艺术与生活的美好,她在不同的国家居住时,总喜欢在自宅中举办派对,与朋友分享艺术与生活的美好,退休后除了四处旅行外,时常逗留北京,与许多艺术家、收藏家、文人雅士过从往来。生活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创意源自于对生活的热情,这些美好的点滴逐渐形塑成我们真实的人生。

欢迎转转会的微信会员,直接申请加入成琳博士的朋友圈(drchenlin5)或扫上图二维码加入

加入手作之美创业联盟

觉得势单力薄吗?请扫一扫二维码加入转转会【手作之美创业联盟】,我们将搭建产品销售渠道、媒体营销团队、创业服务平台。透过与主流媒体如电视、平面报章杂志,网络、自媒体、实体活动、博览会、定期沙龙、主题展览、快闪店等。协助联盟成员实践你的梦想。

如何加入《手作之美创业联盟》?请长按上图之二维码,填入您的资料。

转转会微店

有鉴于许多无法参与此次手作之美展览的朋友也想买到转转会所推荐的匠人作品,转转会的手作之美微店正式开张啦!我们将会将此次参与一百多位匠人的作品,逐步放在微店里,欢迎朋友线上浏览,并踊跃采购,给我们这些优异的匠人更多的支持。请到转转会公众号(zhuanzhuanhui),点击右下角转转微店购买,或长按二维码进入浏览购买。

转转会

生活美学第一品牌

官方订阅号

合作 | 投稿 | 发布  请留言

转载 请注明出处

2008年成立的转转会是著名的收藏家组织,也是推动中国生活美学的第一品牌,以推动中国新民艺复兴、艺术进入生活,手作与日用之美为主要宗旨。

转转会
受张大千早年之启发,2013年一群艺术爱好者,包括知名企业家、外交家、金融家、建筑师与跨国律师等成立了收藏家转转会,以艺会友,以私房美食往来,在风花雪月中保持某种高尚的生活趣味。转转会的展览以藏友藏品为主,举办各种会友交流活动,实现让艺术进入生活,让生活浸入艺术的理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