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编者按:
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理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飞跃。
我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号召,加快培育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近期,苏州大学官微特别策划,推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苏大何为?”的融媒体系列报道,充分展示我校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成果,记录和见证苏州大学师生如何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高校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交汇点,为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近年来,苏州大学统一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整合资源构筑同心教育体系,为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凝聚“新”思想,激发“新”活力,汇聚“新”力量,积极营造创新生态。
凝聚“新”思想
整合资源构筑同心教育体系
一是坚持日常教育,凝聚思想共识。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同心教育实践基地”“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为侨服务工作站”等同心教育矩阵,构建面上覆盖和重点引领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主题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依托社会主义学院制度化、规范化开展党外人士集中教育培训,常态化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学习报告会,开展“知国情 话报国”考察调研等主题活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引导统战成员深入了解党情、国情、世情、社情。
二是强化主题教育,铸牢创新理念。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打造“同·创新”学习平台,将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有机融入教师专业发展,引导统战成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深入了解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发展现状、行业趋势和社会经济基础,鼓励他们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引领创新上当先锋,在技术攻坚上打头阵,创造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
激发“新”活力
搭建平台提升服务发展能力
一是以创新需求为导向搭建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推动统战工作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需求,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党委统战部于2023年策划了“同·创新”学术沙龙品牌活动,旨在通过搭建资源整合和跨学科交叉的长期性合作交流平台,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提升创新能力中涵育新的增长点。目前围绕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电子技术、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医疗工业、脑科学等领域,联合姑苏实验室、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华为等企事业单位开展了14期不同主题的交流活动,84位专家学者作主题交流,参与活动近1000人次,在拓展与会学者学术视野和思维空间的同时,也为促进深层次的科研合作和高质量创新成果的孕育创造了更多机遇。
二是支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分层次搭建建言献策平台。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定期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在学校“十四五”规划、战略发展研讨会等重大事项和决策中专题听取党外代表人士的意见建议。党外代表人士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履职尽责,近三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打造校地创新联合体”“构建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学研转化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建设”“AI技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等议案提案和意见建议40余项。
汇聚“新”力量
系统谋划加强党外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统筹谋划,建强党外人才队伍。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按照专家学者型、行政领导型、技术管理型等三种类型系统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分类培养,营造尊重人才、凝聚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生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涵养党外人才队伍。
近三年选派党外知识分子参加学校青年管理骨干培训班、安排校内外交流挂职、组织党外人士专题培训等近500人次,进行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综合业务能力等多方面的培训培养。38位党外人士担任学校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80余位党外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协、政府部门和党派组织担任或兼任职务,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是广搭事业平台,助力党外人士开拓创新。围绕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和“四个面向”,组织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未来工程与技术学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80余个科研创新平台,为党外知识分子提供改革创新平台支撑。
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陈林森
引领柔性印刷电路绿色制造技术变革
我校李述汤院士荣获“中国侨界杰出人物”
侨界杰出代表李述汤院士领衔的纳米材料科学教师团队,构建了“教科—学科—国际”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九三学社陈林森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建立从基础方法、关键技术与装备到材料器件的微纳光制造全链条创新体系,三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台湾同胞徐博翎教授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构建多器官支持平台,为患者带来生命希望,用科技创新赋能健康中国建设。
苏州大学统一战线将继续系统谋划加强党外队伍建设,搭建平台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团结引领全校统战成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努力交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苏大何为”的满意答卷。
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党委统战部
整理编辑:陈铁凝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