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专业”,学习“热知识”!

教育   2024-11-20 16:30   江苏  

精彩推荐

1.学校召开安全工作会议

2.招聘信息汇总(11.18-11.24),快来pick你心仪的岗位吧!

3.在苏大,get超绝氛围感!



什么是微专业?



“微专业”是指通过聚焦某一主题所设置的一组序列化课程和相关实践教学活动,旨在让同学们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对某一(交叉)学科领域或学术研究方向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或具备某一类核心素养或行业从业能力。

微专业的学习周期为一年,一般包含4-6门课的理论学习+项目实践环节,具有课程体系小而精,课程设计既系统又灵活的特点。

江苏省微专业联盟正式成立

日前,江苏省微专业联盟成立仪式在苏举行,来自各成员高校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江苏省微专业联盟由我校牵头,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城市学院、扬州大学、江苏大学等14所省内高校共同发起。其目标是以微专业为切入点开展校际交流研讨、推动资源共享与共建、探索学分互认机制等,打破校级壁垒,搭建一个基于微专业领域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平台。

联盟自2023年2月起开始筹备,各高校围绕联盟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以及今后拟开展的工作等开展了多场讨论互动,达成了共识,为联盟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联盟成立仪式后,大会邀请了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何士龙、南京工业大学教授王轶卿和我校副教授朱晓旭分别围绕“全球治理教育”“工业智能”“智能计算与前沿应用”等微专业,就建设背景、设计思路、运行情况及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

近年来,微专业作为高校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之举,已成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新路径。我校微专业建设开始于2020年,在建设初期就确立了“以科教融汇为着力点、以产教融合为突破点、以交叉融合为关键点”的建设思路,主要聚焦学科前沿与交叉、新兴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未来职业发展等六大主题,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跨学科的课程体系设计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截至目前,已建成“智能计算与前沿应用”“未来脑科学”“精准放射医学”“教育领导+”等22个微专业,完成了三期招生及培养,校内有354名本科生获得了微专业修读证书。 

自2023年起,我校部分微专业走出校园“围墙”,面向社会开放共享。例如,“教育领导+”微专业面向陕西蓝田、云南宣威、贵州松桃和江西上饶等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免费开放学习,为提升中西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贡献力量。“精准放射医学”微专业面向国内开设放射医学专业的吉林大学等9所高校开放共享,为全国放射医学本科教育开创合作交流的平台。

江苏省微专业联盟的成立将进一步打破校际壁垒,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与共建,在省内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微专业建设新局面。

现已开设的微专业

2024-2025学年,苏州大学共有22个微专业招生。哪些微专业正在开设?报名条件是什么?跟随大苏的步伐,让我们一同了解。

滑动文字查看各微专业详情

国际人道工作实务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化眼光、通晓国际规则和知识能力的优秀人才愈发重要。为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新需求,红十字国际学院创办“国际人道工作实务”微专业,帮助具有国际视野、人道情怀的中国青年才俊奠定从事国际人道组织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素养。

报名条件:全校在籍本科生二、三年级,有相当英语水平。

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战略,创新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对于科技创新的作用,一是为创新成果提供法律保护,二是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使创新成果成为他人进一步创新的基础和资源。“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微专业的开设目的,就是要让创新者、创业者充分掌握并利用知识产权这个法律工具,依法保护和行使自己的知识产权,并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充分利用他人创新成果服务于自己的创新、创业,同时减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

报名条件: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有学习能力,学院专业不限,无不及格课程,工科学生及英语通过四级者优先录取。

未来脑科学

脑科学是最具挑战性的前沿学科,也是典型的多学科高度融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未来脑科学”微专业集结苏州大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及附属医院神经临床科室多领域专家,为本科生提供系统的脑科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训练,为未来学术职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课程将脑科学、脑医学与人工智能研究融合,培养类脑人工智能的学科交叉型人才。

报名条件:面向全校理工医科在校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招生(具有医学专业背景优先考虑),有一定的英文读写能力,英语四级通过者可优先考虑。

精准放射医学

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是放射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随着核医学、分子影像学、重离子治癌等技术的蓬勃发展,恶性肿瘤的精准诊断与治疗已经成为放射医学最具活力的学科增长点。“精准放射医学”微专业紧跟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产业升级和生物医学行业变革趋势,课程内容涵盖了放射医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体系、与相关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以及最新的科学研究领域动态。本微专业拥有一支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

报名条件:主要面向全校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招生,优先考虑苏州医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学生。

教育领导+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育领导+”微专业旨在面向师范生及有志于从事师范教育的学生群体,遵循“精品化”“前沿化”“交叉性”的基本理念,构筑“+”的两层蕴义:(1)教育领导能力拓展。拓展未来准教师跨学科的教育领导能力,以提升美德素养、专业素养、研究素养、心理素养、科技素养以及法律素养等为总体目标,加强学生跨学科的专业素养。(2)成长为教育家。立足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的特色定位,提倡面向问题的实践过程和科学本位的实践方法,通过与师范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互为补充的课程设置、案例化的教育教学模式等,助力未来教育家的成长。

报名条件:面向全校三、四年级本科生招生,师范类专业学生优先;对基础教育感兴趣,已修读课程全部合格,且学有余力,成绩绩点达到2.3。

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婴儿、从儿童到青年、从中年至老年直至临终”,不同的生命阶段,有着不同的健康问题、易患不同的疾病,病人对社会、文化、心理的需求总是伴随“生命周期”不断的变化。鉴此,我们打破传统“内、外、妇、儿”等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课程体系,依照“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论和护理与照护技术设置微专业课程,形成整体生命观,培养更加适应健康中国和新医学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报名条件: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专业不限。有一定的英文读写能力,英语四级通过者可优先考虑。

智能计算与前沿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渗透于各行各业,人工智能基础和素养将成为各个领域人才的必备能力。“智能计算与前沿应用”微专业面向非人工智能专业学生开设,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人工智能基础知识、机器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前沿应用领域,聚焦“Python语言基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以及“如何利用机器学习进行人工智能实践?”三个模块,培养同学们良好的计算思维和人工智能素养,以及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

报名条件: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专业不限,有Python程序设计基础,无不及格课程。有计算机类特长(高中、大学阶段参加计算机类学科竞赛获奖)者优先录取。

 睡眠医学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睡眠障碍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睡眠医学既有相对独立的学科特点,又与多个临床和基础学科(如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理与精神科等)存在交叉。目前国内关于睡眠医学的教材甚少,尚无医学院校开设睡眠医学专业,而国内越来越多医院开设睡眠中心,相关人才紧缺,就业缺口大,因此培养具有睡眠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成为时代之需。

报名条件:对睡眠医学感兴趣或将来有意从事相关工作的大二及以上的医学专业本科生。有一定的英文读写能力,大学英语四级通过者优先考虑。

现代精准血液学

血液学是苏州大学独具特色的品牌学科之一。该学科由国内血液病学先驱陈悦书教授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血液病临床与科研中心。近年来苏州大学血液学科发展一直致力于促进学科交叉和大数据平台整合,加速临床与科研融合,以循证医学促进我国居民健康的早期诊断和干预策略,增加血液学与交叉学科研究的维度和深度。“现代精准血液学”微专业以吴德沛教授为负责人,以国家血液系统临床研究中心为支撑,旨在为将来有意从事血液学研究或工作的本科生提供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实践的机会。

报名条件:已经或者正在学习内科学专业基础,有意从事血液学相关研究或工作,且学有余力的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

美学

真善美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价值,全球化的发展和中西方文明的互鉴融合也对个人的审美品位和艺术修养乃至于全社会的审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学”微专业以多学科交叉、跨专业的综合教学方式为宗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国与西方结合、专业基础知识与苏州大学学科优势、苏州传统文化结合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对中西美学、主流艺术门类、苏州吴门特色的传统艺术与工艺等有全面深入的理论掌握与实践体验,培养具有审美艺术核心素养与能力的一流本科人才。

报名条件:大学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有学习能力,学院、专业等不限,无不及格课程。热爱人文艺术者或有学科专业交叉者,如理工科、医学类学生优先录取。

智媒科技传播

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快速变革,并深刻影响着媒介与社会形态。围绕科技强国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一体两翼”理论,并强调“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当前人工智能的快速迭代加剧了科技传播过程中的风险、争议、数字鸿沟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智媒科技传播微专业应时而生,旨在培养兼具科学技术素养与传媒创新能力的跨学科交叉人才,使学生认识科学传播理论与应用范畴,熟悉智能媒体技术形态及发展趋势,能驾驭新媒体环境,成为科技传播的复合型人才,具备新型科技传播交叉专业竞争力。

报名条件:大学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专业不限。有一定的英文读写能力,英语四级通过者可优先考虑。

设计创新与未来科技

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具体到高等教育要注重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特别是在设计创新和未来科技领域,国家鼓励高校跨学科融合,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设立“设计创新与未来科技”微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结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整合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前沿知识,使学生掌握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方法和技术手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报名条件: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专业不限。有一定的英文读写能力,英语四级通过者可优先考虑。

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

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涵盖了工业半导体、材料处理、航天推进、生物医药等多个方面,特别在高端芯片制造工艺上,能体现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发展等离子体技术的必要性日益凸显,但大多数高校对于等离子体专业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造成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对等离子体专业人才需求的不平衡。本微专业针对这个问题应势而设,围绕等离子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通过梳理基础知识,明确等离子体产生方法;运用建模、计算机模拟、基本参数诊断等方法,使学生掌握等离子体特性分析,优化设计;注重拓展等离子体在各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目标。

报名条件:二年级及以上本科,要求学生有普通物理(特别是电、磁知识)和微积分课程的基础。有一定的英文读写能力,英语四级通过者可优先考虑。

 语言认知与智能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ChatGPT的出现,对于语言的认知与理解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本微专业秉承教育部提出的新文科、新工科的建设理念,实现了文工交叉、知行合一,是典型的交叉学科群建设的关键一步,涉及到语言科学、计算机科学、认知学、逻辑学等,关注计算机和人类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领域,研究人工语言和自然语言的互动与鸿沟。面向对语言认知和人工智能感兴趣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从语言学与计算理论到实际面向人工智能的语言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从理论到实际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参与面向语言认知的前沿研究和应用开发。

报名条件: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非计算机大类。有一定的英文读写能力,英语四级通过者可优先考虑。

智能设备设计与制造

智能设备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从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到工业自动化系统,其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社会对智能化设备的设计开发制造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相关人才就业前景也非常好,但是智能设备设计与制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跨学科的知识与紧密的团队协作,才能确保产品从概念到市场的顺利转化,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高效的生活体验。“智能设备设计与制造”微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在智能设备设计、制造、控制及系统集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满足当前智能制造领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在将来就业和创业中的竞争力和适应力。

报名条件: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专业不限。有一定的英文读写能力。

康养与公共卫生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以及人们对健康品质追求的提升,康养服务与公共卫生管理成为了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应对这一挑战,微专业“康养和公共卫生”应运而生,目标旨在培养既具备康养服务理论基础,又精通公共卫生管理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经过本微专业培训的学生将能够在医疗卫生机构、康养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种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从事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康养服务规划与实施等关键工作,为推动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报名条件: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专业不限。有一定的英文读写能力,英语四级通过者可优先考虑。

养老护理基础与实践(中德)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护理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攀升,对专业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对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战略强调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养老护理作为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对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德国作为老龄化社会的先行者,在养老护理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微专业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的高素质养老护理人才。

报名条件: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专业不限。有一定的英文读写能力,英语四级通过者可优先考虑。

智慧医学检验技术

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AI、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医疗产业快速融合,智慧医学检验是检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方向。苏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检验系以苏州大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学检验技术”作为依托,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联合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同时通过与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校外高水平科研院所合作,融合传统医学检验技术和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新兴学科,设置智慧医学检验技术微专业课程,旨在培养掌握智慧医学检验技术的专门人才,为社会输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医学检验高级人才。

报名条件: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专业不限。对检验医学感兴趣,已修读课程全部合格,学有余力,成绩绩点达到2.3。

数智创业+

随着数字经济与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社会对具备数智化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鼓励创新创业。国家高度提倡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鼓励高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为响应国家的教育数字化战略,满足产业升级转型的社会需求,苏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特设立“数智创业+”微专业,旨在通过跨学科的教学体系,融合数字经济、创业管理、数据分析等多领域知识,培养具备数字化思维与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报名条件: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专业不限。对创新创业有浓厚兴趣。

教育科学+

在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教育科学+"微专业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指导下,培养兼具教育理论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通过构建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将教育理论、数字技术和创新实践紧密结合。模块化课程涵盖教育学基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教育技术应用等领域,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运用新兴技术改革教学实践。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本专业的重要特色,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和模拟教学等多样化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教学方案的能力。同时强调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鼓励学生探索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等交叉领域,培养全面而独特的知识结构。培育具有教育情怀、科学基础、数字素养和创新潜力的未来教师。

报名条件: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专业不限。有一定的英文读写能力,英语四级通过者可优先考虑。

人工智能前沿与交叉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把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发展战略优先支持,把人工智能列为前沿与交叉学科进行建设。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开展跨学科探索性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量子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重视人工智能法律伦理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人工智能前沿与交叉”微专业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秉承“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多维度协同”的教育理念,培养能够在不同领域中灵活运用AI技术的人才。通过项目实践、企业见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形成解决方案。同时认识到AI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其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在技术应用中坚守伦理道德。

报名条件: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专业不限。有一定的英文读写能力。

建筑遗产保护

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彰显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微专业乘国家大力发展文物保护事业之风,得江南地区文物建筑资源之利,学生将在“游赏”中领略古典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实现个人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建筑遗产保护是新兴的交叉专业,涉及到工科、文史、艺术、理科等多方面知识点。鉴于此,微专业设置了以“伦理-历史-运用”为框架的、以需求-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建筑遗产保护复合型人才。

报名条件: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专业不限。有一定的英文读写能力,英语四级通过者可优先考虑。


温馨提示:微专业每年9月招生,学制一年,本学年的微专业招生工作已经结束。下学年各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安排、课程介绍、师资情况等,敬请关注校内通知。

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苏州大学新闻网、苏州大学教务处

文字:洪咏仪

编辑:洪咏仪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 

苏州大学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