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乘坐第一批‘解放’卡车参加庆功游行”

汽车   2024-10-13 15:02   北京  

环时财经

-HUANSHICAIJING-



编者的话:从奥拓夏利到奔驰宝马,从老解放卡车到百花齐放的国产品牌,汽车如今早已不再是中国人遥不可及的梦想。无论是经典的桑塔纳,还是层出不穷的新能源汽车,飞速转动的车轮正承载着越来越多中国人的美好生活。《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关键节点的亲历者以及潮头企业,回顾、展望中国汽车产业已经驶过和正在探索的路途。





生于1933年的中国汽车资深专家陈光祖几乎见证并经历中国汽车工业早期发展的所有关键时刻。在北京西城区一个老小区见到陈光祖时,他指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出版的“中国汽车70人”榜单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的老领导很多都已经不在了”“留下我这个老汽车人,所以我要多说一说”。


1954年,从上海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的陈光祖,秉持着“愿意吃苦”的精神,主动要求去长春652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厂的代号)工作,此前一年刚刚奠基的一汽正热火朝天地建设工厂。


陈光祖和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住在日本驻长春第100细菌部队旧址的老破厂房里,睡着一排排大通铺。陈光祖回忆,当时天气比现在冷得多,接近零下30℃,当地流行“三狗”——狗皮帽子、狗皮衣服、狗皮鞋子抵御严寒。但生于福建的陈光祖,却没有觉得苦,早起学俄文,晚上学汽车制造技术,“干活时感到新奇快乐”。


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解放CA10试制成功。(一汽供图)


一汽第一批试生产的“解放”牌卡车于1956年7月15日下线,陈光祖作为“突击队员”,坐在参加游行的13辆新解放的第三辆中,参加庆功游行。随后两年,陈光祖还参与中国第一辆自己制造的小轿车 “东风”轿车、第一辆“红旗”牌轿车的试制工作。


这位一汽第一代汽车工人,扎扎实实在车间从锻工干到焊工,再干到机工。直到今天,陈光祖依然清晰记得“一辆解放汽车有7000多个零部件,在一汽生产的占85%,供应商和苏联进口的占15%”。


1960年,陈光祖调往北京新组建的机械工业部汽车局工作,在一汽积累的一线工作经验,让他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继续发挥作用。从上世纪70到90年代,陈光祖历任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副总经理、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公司总经理、美国华鼎汽车技术贸易公司总裁等职。


在担任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副总经理期间,陈光祖批准的一件小事,改变了浙江萧山一个叫鲁冠球的乡镇企业家的命运。“1979年,公司在青岛举办全国汽车配件订货会,这种会场只有国营公司才能进入,当时的乡镇企业浙江萧山万向节厂并没有被邀请,但鲁冠球听说这个会很重要后,用马车把产品柜运到当地并转辗找到了我,我就签字让他进去了。”


陈光祖告诉记者,当时有人“批评我”,为什么让一位农民进来了,“我这个人思想比较开放,当时我们虽然是汽车国家队,但我想会场也应该设一个民营企业展台,表示有竞争态势,鲁冠球在订货会站了一星期,获得大概50多万人民币的订货单”。


相关历史在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 中国企业1978—2008》一书中有也有所记载:鲁冠球背着自己的产品去参加行业交易会,在会场门口偷偷地“摆地摊”销售,最终他带去的汽车易耗零配件万向节以低于国营工厂20%的价格出售而受到欢迎。1980年鲁冠球第一次挤进“计划”内的序列。


中国民营企业从汽车零部件开始,一步步描画自己的“汽车梦”的同时,中国官方也在1978年向美国通用、福特,日本丰田、日产,德国奔驰、大众等著名企业发出邀请,希望他们来考察中国市场。


《激荡三十年 中国企业1978—2008》一书引述一段话,德国《明镜》周刊记者当时在考察了手工作坊一般落后的中国厂房后,略带嘲讽地说:“大众汽车将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并且这里几乎没有任何配件供应商。中国车间里的葫芦吊、长板凳、橡皮榔头,都是我爷爷辈的生产方式。”


对于“爷爷辈的生产方式”的评价,陈光祖并不否认。为了学习国外汽车产业先进经验,陈光祖当时几乎把发达国家都跑遍了,也感受到国内外巨大的落差。在全美乃至全球最大的汽车工业中心底特律,陈光祖在高速公路旁看到高大的指示牌上写着,今年底特律将量产多少辆汽车,在美国这个“车轮上的国家”,街头上跑的都是汽车,而国内当时还是“自行车大国”。


但陈光祖并不只看到了底特律表面上的风光无限,他更感兴趣的是底特律“汽车城”的数据库。亲眼看见100多台大型的计算机存储了汽车碰撞试验等数据,陈光祖震惊无比。而硅谷他也去了很多次,一个个不起眼的电脑小格子间就能诞生改变世界的想法,这让他更加确信“21世纪的汽车是四个轮子上的计算机”,中美汽车差距在于软件水平。


陈光祖最后一次去美国是2003年,到当地注销美国华鼎汽车技术贸易公司。因为种种原因,这个当初设想定位于中外汽车技术贸易的公司并没有运营下去。但陈光祖并没有就此止步,进入21世纪,退休后的陈光祖参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牵头开展的一系列汽车芯片、硬软件工程平台活动,近些年也不断呼吁汽车行业重视芯片问题。


在2013年,陈光祖提出让两会“多关心电动汽车”。现在,90多岁的陈光祖仍然可以骑着自行车买菜和参加汽车界活动,他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汽车不比别人差,将来也会更好”。






来源|环球时报

审核|杨沙沙

编辑|杨舒宇

校对|王冬



点击翻页丨翻页


环时财经
报道财经新闻,解读中外时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