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寻访记丨新年第一单,钢铁飞上天

政务   2025-01-26 16:52   河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月16日下午,从北京拜访完客户,崔毅回到位于石家庄的河钢研发中心。“产品评价结果咋样?”“订单量多少?”同事们围拢过来。

1月17日,在河钢研发中心,孙智妍(右)在跟同事研究超低温合金材料元素成分的分布规律。河北日报记者 贡宪云摄

崔毅是河钢研发中心航空轴承材料团队的负责人。这次进京,他带着团队研制的一款航空无磁轴承合金材料,找航空领域客户进行产品性能指标评价。

“新产品通过了性能指标评价,很快就可以批量供货了。”崔毅大声宣布。

听到喜讯,大家振奋不已:“新年第一单,迎来开门红。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1月17日一早,崔毅就带领团队来到中试车间,查看试生产的航空无磁轴承合金材料的技术参数。

“这笔订单犹如助推器,让大家信心倍增。聚焦航空前沿领域进行科技创新,河钢高端材料又一次获得航空领域高端客户的认可,这是河钢一线研发人员的骄傲。”崔毅说。

崔毅向记者展示了由这种合金材料制成的航空轴承零件。塑封膜里有9个银色圆环,有大有小,大的圆环也只有成年人大拇指指甲大。

“它们看起来身板小、不起眼,却是应用在航空发动机引擎上的重要零件。”崔毅说。

航空轴承合金材料,是河钢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转型产品。

跟原料级钢铁产品相比,材料级钢铁产品具有更好的性能、更高的稳定性、更高的附加值。

但钢铁向材料转变绝非易事。航空发动机要在高温、高压和高转速的环境下作业,对轴承材料的性能和制造工艺提出极高要求。

在河钢研发中心服役实验室,研究员田仲杰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小实验。

使用普通轴承钢打造的轴承,在反复运行中产生了磁性,吸附起铁屑,轴承运转就像加了沙子。而使用无磁轴承合金材料打造的轴承,则不会产生这个问题。

“无磁,是这款材料的厉害之处。它还具备耐腐蚀、耐高温、耐疲劳等多种特性。”田仲杰说。

在田仲杰看来,合金材料具备单一特性不太难,难就难在兼具多种特性上。

为防止多种特性相互“打架”,研发团队先通过热力学计算拟定合金元素成分,再经过一次次试验,验证合金元素成分最佳配比。

失败是常有的。比如,由于杂质元素含量控制不稳定,材料加工过程中常常出现开裂问题。他们经过上百轮摸索与尝试,一次次调整和优化工艺参数,这才攻克了难题。

河钢研制的材料级产品既能经受高温考验,也能抗住超低温挑战,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孙智妍是河钢研发中心从事超低温合金研究的专家。在理化检测中心,她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超低温合金材料的结构演变情况,从而优化热处理工艺。

“我们研制的超低温合金材料,在零下269摄氏度环境里仍然具有良好性能,应用于核电、航空航天等领域。”孙智妍说。

采访离开时,记者注意到,在河钢研发中心一楼有一块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着河钢各项创新数据:累计科技奖励332项、累计授权专利8571项……

“这个数据将不断更新。”崔毅说。

在北京时,客户向崔毅提出了新的合作意向——进一步创新工艺,研制直径4毫米的航空无磁轴承合金材料。

此前,河钢只能供货直径8毫米及以上的航空无磁轴承合金材料。直径减至4毫米,这意味着以往的热轧、拉拔工艺不够用了,需要研发更先进的技术、设计新的材料产业化方案。

“创新无止境。”崔毅说,他们将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钢铁研究总院合作,与河钢各生产公司对接,携手攻克新难题。

“为国家造好钢,建功大国重器。”河钢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彩东介绍,去年以来,河钢累计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195个,其中25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19个产品替代进口。河钢将持续加大新型材料的研发力度,推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用钢国产化,加快“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转变。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编 辑 | 何素娟 校 对 | 哈   强

编 审 | 叶 娟 监 制 | 李庆丰

往期精彩内容

王丙林主持召开河间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王丙林调研检查河间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和市场供应情况

河间市纪委八届五次全会召开

河间周报
河间市委机关报公众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根植基层,关注民生。忠实记录河间前进脚步,全景展示河间发展历程。一个权威的思想阵地、文化舞台、对外宣传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