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会成为下一个诺基亚吗?

文摘   2024-11-25 09:00   广东  
01


1994年,德国大众汽车与工会签订了一份保障员工利益的重要协议:35年内,也就是直到2029年之前,大众在德国境内不得随意裁员,为员工提供足够的工作安全感。对当时的德国人来说,进入大众就意味着拥有了一份待遇不菲的铁饭碗。

大众敢于签这份就业保障协议的底气在于,当时大众汽车处于稳定增长期,凭借高尔夫等车型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全球销量超过350万辆,仅次于丰田和通用。而在刚要起飞的中国市场,大众的布局更是领先对手一步,即将迎来躺着赚钱的黄金时代。这种前景,保障了德国工人阶层不用996也能衣食无忧岁月静好。

然而,正如历史反复证明过的,没有永恒的黄金时代,只有转瞬即逝的辉煌瞬间。现在,大众似乎也来到了自己命运的转折点。

2024年9月,大众做出了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决定:单方面终止已持续三十多年的就业保障协议,在德国境内关闭至少三家工厂,裁员近万人,同时还计划全员降薪 10%。这在大众80多年历史上属于首次,也是在过去多轮经济危机中都没有发生过的变故。

德国工会组织极其强大,甚至能够影响企业决策,大众汽车公司的监事会席位中,就有半数来自工会成员,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有着很大影响力。这次大众宣布关厂裁员,工会立刻站出来抗议,表示“将坚决抵抗这场对我们工作岗位发动的历史性攻击”。

只不过,再怎么抗议也抵不过形势逼人。这次大众陷入漩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市场占据着大众40%的业务份额,而大众的电动车项目没能搭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东风,在这个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正快速失血掉队。

对于大众这次史无前例的危机,德国媒体的评价是“成也中国,败也中国。”

随着规模下滑,大众在全球市场的定价话语权将被逐步削弱,很难维持与丰田等巨头之间现有的竞争局面。大众汽车,这家汽车产业史上最强大也最成功的巨头之一,这次真的会像诺基亚一样从巅峰跌落神坛吗?


02


2016年,大众汽车销量1030万辆,第一次超过丰田登顶全球第一,并在此后连续四年维持了霸主地位。助力大众成就这一霸业的最大因素,是大众早在30多年前埋下的种子。

1978年5月的一天,大众狼堡工厂的门口保安,接待了一群来自中国的考察团,领头的一位老人对他说:“我是中国的机械工业部部长,想与大众公司的负责人对话。” 

当时的中国汽车还处于手工作坊的阶段,上海汽车厂的工人还在拿着锤子敲敲打打,在大众的车间,考察团才见识到了什么才是现代化的汽车工业——大众的一间工厂,每天下线的汽车就有1000辆,相当于中国一年的轿车产量。总设计师那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还没问世,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见识到了先进技术带来的惊人生产力。

当时的背景是,中国历经多年动乱后百废待兴,缺钱缺技术,而大众面临日系车的崛起,也在苦于寻找开拓海外市场,因此两者各取所需,立刻一拍即合。当中方在场人员试着提议合资建厂时,大众的董事立马举双手赞成,表示愿意将最新的车型和技术引入中国。

大众的热情大出考察团意料之外,毕竟当时北京职工月工资只有五六十元,而一辆桑塔纳要20万元,国内普通老百姓想买一辆轿车是无法想象的。1984年的北京街头是自行车的天下,西方媒体称中国为“自行车王国“,听起来有种学霸称赞学渣体育好的感觉。

但站在今天不得不说德国人独具眼光,他们一眼便看到了中国潜力巨大的汽车市场,而不久之前拒绝了与中国合资经营提案的美国通用不会想到,他们失去的是史上最大的商机。

80年代的上海街头

1983年,第一辆桑塔纳下线

上汽大众首任外方经理马丁·波斯特对上海的印象是:“在那里,是生活在欧洲的人几乎无法想象的贫困境地。可同时,我又能感受到整个国家对改善的期盼。”


大众在中国市场高瞻远瞩的布局最终收到了丰厚的回报。燃油车时代,世界所有汽车巨头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公司,那是一个合资车瓜分中国的时代,而大众成为最大受益者。凭借先发优势建立起来的牢不可破的品牌力,大众在中国汽车市场常年断层式领先,哪怕是“断轴门”这样的恶劣事件,对大众的影响都微乎其微。


2016 年,大众第一次超越丰田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车企,之后几年也基本维持了1000万辆以上的销售规模,而且这还是在2015年“排放门”的阴影下完成的。“排放门”事件中,大众因尾气排放造假被美国环保局罚了300多亿美元,但在中国市场却毫无影响,堪称大众最牢固的核心基本盘。


2019年是大众汽车的巅峰,无论全球还是中国销量均为历年最高。但经历了随后 4 年的行业变化,全球销量下滑了 170 万辆,在中国销量就掉了 100 万辆,大众已经被丰田拉开了 200 万辆的差距。 


大众丢掉的市场份额,基本都被崛起的国产厂商承接,尤其是比亚迪,今年已经超越大众成了中国汽车市场的老大。



03 


在大众80多年历史上,并非没有遇到过危机。

上世纪70年代,大众汽车首次进入全球前三,其中甲壳虫的销量超过1500万辆,打破了福特传奇“T型车”的的销售纪录。但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石油危机爆发,严重依赖中东石油的欧洲,经济上遭到沉重打击,首当其冲的便是汽车行业。

面对困境,大众主动求变,积极应对,在研发领域加大投入,引入计算机技术,开发出了新一代神车“高尔夫”,这款车搭载全新发动机,提高了燃油经济性,一经面世便迅速成为爆款。

多年后回顾汽车发展历史,我们才发现,石油危机其实是改变汽车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关口。

在那场危机中,日本和西欧的车企积极采取对策,通过技术革新、经营改良渡过了这一难关。当时东欧国家和苏联能够轻易获取廉价石油和天然气,因此并不注重改善汽车燃油效率,等它们终于开始意识到问题时,却已在技术上被竞争对手远远甩在了后面。

当时间来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智能电动车的时代呼啸而来,大众仿佛再次面临当年的转型危机。

2015 年的“排放门”事件虽然让大众陷入前所未有的品牌信任危机,但也给了大众进行电动化转型带来了难得的契机。第二年的股东大会上,大众正式宣布集团的电动化战略,投入 70 亿美元启动模块化电驱平台 MEB的研发。

当时的背景是,特斯拉尚在为走出泥潭苦苦挣扎,其它传统车企也还没有一家真正从顶层战略层面押注电动化路线,大众是第一个吃电动车“螃蟹”的传统巨头。

更有利的是,2015年前后中国开始密集出台各项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给大众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搭便车”机会。彼时,国内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长期徘徊在中低端,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刚刚诞生,特斯拉的上海工厂也要2019年才落成——可以说,在电动化这条赛道上,当时的大众,视野之内并无强敌。

当时大众制定的转型战略相当宏大:到2029年在全球销售2600万辆电动车,2050年实现碳中和愿景。为实现这一愿景,大众接连祭出了“三板斧”。

第一板斧,是MEB平台。燃油车时代,大众能和竞争对手拉开差距,靠的就是强大的模块化平台能力,单单MQB平台上造的车,大众就卖了约5500万辆,打遍天下无敌手。如今面临全新的新能源赛道,大众当然要再次拿出平台化这手绝活儿。

第二板斧,是提出软件定义汽车,全力推动智能化。大众投入70亿欧元,成立了一个名为“Car.Software”的新部门,目标是为大众汽车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VW.OS。

大众的第三板斧,则来自对中国市场的布局。尽管大本营在欧洲,但决定大众汽车未来命运的,却很可能在遥远的中国。大众汽车虽然在美国、东南亚等市场打不过丰田,却在中国市场一骑绝尘,帮助大众牢牢占据全球霸主地位。

大众在全球拥有65万名员工,每年利润数百亿美元,可以调动的资源远超竞争对手,但问题是,这头大象体量实在太大了,又在舒适区待得过于舒服,动作已经过于迟缓。站在今天回看,这头大象的转身并不怎么成功,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问题的关键,仍然在于大众的“大公司病”。

从 “排放门事件” 至今,回看大众集团这近十年来的应对方式和战略规划,大众其实已经展现出了作为一流车企该有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并没有做出多少错误的举动。只是,由于组织架构过于庞大、流程墨守成规、权责划分过于复杂,导致大众无法轻装上阵,及时响应中国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错失了中国新能源转型的关键战略期。 

燃油车时代,虽然大众每年在中国卖出数百万辆车,但过去中国区在研发领域几乎毫无话语权,有在大众工作的员工调侃称:一汽大众的生产线上,哪怕改个螺丝都要找德国人汇报批准。

到了新能源时代,德国人一贯的慢节奏根本跟不上一日千里的中国市场。大众MEB平台的电动车型到2020年才正式登陆中国,然后又用了一年的时间月销才超过1万辆,而此时的特斯拉已经月销超过5万辆,拥有了牢不可破的品牌统治力。

此外,德国人擅长搞机械,搞硬件,在软件能力上却过于羸弱。随着国内市场对 智能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大众电动车其实已经与国内厂商的产品形成了代际上的差距。


04


2021年10月,大众管理层会议在狼堡总部召开时,CEO迪斯出人意料地邀请了马斯克视频连线参加会议。

在大众,迪斯是坚定的“转型派”, 多次称赞马斯克的特斯拉为行业做出的贡献,这次又请他为大众200名高管“上课”。不过,虽说是出于对特斯拉的欣赏,但说起来迪斯也不乏几分无奈。

2020年,特斯拉启动建设柏林工厂,但在大众内部,尽管眼看着敌人已经打到家门口了,管理层依然矛盾重重,迟迟无法达成一致。

迪斯表示,“电动汽车零部件少,不需要那么多工人”,警告说如果大众不加速向电动化转型,可能需要裁掉3万员工,这一言论激怒了德国工会。劳工组织在大众监事会上占据20个席位,他们威胁要换掉迪斯。

搞不定工会的迪斯,最终在2022年黯然离职,但他在大众全球董事会上发出的警告,给德国整个汽车产业都敲响了警钟:

大众要加速向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否则将重蹈诺基亚在智能手机领域的覆辙。
迪斯与马斯克在大众管理层会议上

每一次技术变革浪潮,都会带来一批传统巨头的落寞和新巨头的诞生。曾经,诺基亚是手机行业当之无愧的霸主,却在智能手机时代反应缓慢,被苹果、三星降维打击,被当作典型的失败案例写入商学院教材。 

回顾汽车发展史上的变革时刻,大众以往的对手都是丰田、福特这样的传统车企,但今天它们一致要面对特斯拉、蔚来、小鹏这样的“科技新贵”,这将是汽车行业前所未见的不对称战争。

相比大众这头大象,特斯拉和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它们不仅更年轻,也更有活力、效率更高,大众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身上的沉重包袱,将很难与这样的对手竞争。


05 


大众对德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德国也无法承受失去大众的代价。

所有产业分类中,汽车工业是最复杂、产业链最广、提供就业最多的一个,德国人口8000多万,还没广东省人多,但GDP高居世界第四,其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就是汽车。

作为汽车的发明之地,德国诞生了大众、奔驰、宝马、保时捷等举世闻名的汽车品牌,这些公司生产的汽车,80%是卖到全世界,赚取全世界的利润。2019年,光是大众公司一家,就在中国卖了400多万辆车,从中国拿走上千亿利润。如果再加上奔驰、宝马等巨头,德国车企从中国市场获得的收益是极其惊人的。

正是因为有如此强大的制造业,德国车企才有底气签订就业保障协议,德国普通人才能够每周工作35小时、拿着高薪而不必加班内卷。但如今大众的困境,也是整个德国汽车工业的困境。赶走迪斯的大众工会可能从未想过,大众是否裁员关厂本质上将取决于大众未来的持久竞争力。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仍处于电动化转型的结构性调整中,但预计未来两年,大众根本无力应对中国强大的竞争对手,在中国会继续丢掉大约 100 万辆燃油车的销量,失去的市场份额会被中国汽车厂商瓜分。虽然其它巨头如丰田在中国也面临类似的处境,但中国市场只占对丰田全球销量的 20%,影响有限。

今天的大众已经开始放下身段,向中国同行如小鹏寻求合作、学习,也开始给中国区更高的权限,以往改个螺丝都要德国总部批准,现在则是将电动化、智能化的研发下放给中国区,试图追上竞争对手的步伐。

但留给大众的窗口期已经不长了,是凤凰涅槃再铸辉煌,还是成为下一个诺基亚,未来几年便将看出分晓。

旺知识
AI技术最新进展、发展趋势、研发经验、从业经验
 最新文章